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馮特
原圖鏈接 [ http://www.sohu.com/a/193199322_793726 圖片來自搜狐]實驗心理學之父馮特[1]
出生 1832年8月16日
國籍 德國
別名 威廉·馬克西米利安·馮特
職業 心理學家、哲學家
知名於 創立實驗心理學,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知名作品 《生理心理學原理》
《民族心理學》
《關於人類和動物心靈的講演錄》

威廉·馮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 ,出生於曼海姆市內卡勞鎮,日耳曼民族,畢業於杜賓根大學海德堡大學,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他學識淵博,著述甚豐,一生作品達540餘篇,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邏輯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等。

目錄

1人物生平

2學術體系

3出版著作

4主要貢獻

5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童年時期

1832年8月16日,馮特出生在德國巴登地區曼海姆市的內卡勞鎮,是家中的第四個孩子,父親是一位路德教會牧師。他4歲時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區中部的海德爾斯海姆鎮,並在這裡度過童年。馮特有個哥哥叫盧德維格,比馮特大8歲。在馮特2歲時,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並在那裡上學。

童年時馮特的夥伴很少,唯一一個和他關係不錯的是一個比他年紀大的智力發育有些問題的孩子。他在鎮裡的學校上了2年學。在上學期間,馮特有嚴重的愛做白日夢的毛病,為此還被父親訓斥。

從他8歲開始,父親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師成為他的老師。他和老師關係非常好,以至於老師在教了他三年後,要到附近另一個鎮當牧師,馮特也過去和他一起住和學習。

中學時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馮特進入布魯赫薩爾高中學習。害羞、膽小的馮特沒有適應這裡的環境,和同學沒有形成良好的關係,學業成績也特別差。有時候他會逃回家裡,但是母親會把他送回學校。由於他的學業表現極差,甚至有老師認為一個比較適合馮特的工作是到郵局工作。馮特的父母於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並從1845年秋開始在這裡上大學預科。在這裡生活和學習的期間,馮特變得開朗了很多,結識了一些朋友,並參加課外的活動。但是馮特在這裡的學習情況還是表現平平。

大學時期

1851年,馮特進入圖賓根大學,學醫學課程。

1852年,轉學到海德堡大學,學醫學專業。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期間,馮特學習非常努力。有一次為了研究食鹽對身體的影響,他連續幾天控制食物中食鹽的攝入量,直到身體出現代謝紊亂情況出現。基於這次研究,1853年他發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談尿液中的氯化鈉》

1855年,馮特參加巴登大公國醫師執業資格考試,並且在各科考試里都名列前茅。這一年,他還在海德堡一家醫院當了幾個月的實習醫生。

1856年,馮特到柏林大學約翰尼斯·彼得·穆勒埃米爾·杜波依斯-雷慕學習了一個學期生理學。同年,馮特畢業于海德堡大學醫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並取得了該校講師資格。

海德堡任教

1857年,馮特在海德堡大學開設了實驗生理學課程。同年,馮特生了一場大病。

1858年,赫爾曼·馮·亥姆霍茲來到海德堡大學擔任生理研究所教授,馮特成為他的實驗室助手。

1862年,馮特開設了"自然科學的心理學"課程(後來改為"生理心理學"),並在該年第一次提出"實驗心理學"的一詞。在這個課程中他開始使用來自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和神經生理學的研究成果來研究心理學。

1864年他晉升為副教授。

1871年,亥姆霍茲離開海德堡大學,馮特未能繼任他的職位,只得到了臨時教授的頭銜。同一年他與未婚妻索菲·毛完婚。婚後的馮特致力於寫作心理學歷史上最重要著作之一《生理心理學原理》

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出版。這是心理學史上第一本專門以心理學為內容的教材。在這部書中,他把關於心理實驗的結果整理成為一個系統,研究了人的以下心理活動:感覺、情感、意志、知覺(馮特稱之為統覺)和思維

萊比錫任教及退休

1875年,馮特萊比錫大學聘為哲學教授,從此一直生活在萊比錫。

1879年12月,馮特在大學裡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起初學校並不太支持這個實驗室的運行,但是馮特的課越來越受歡迎,1882年實驗室從開始一個單間搬到了有11個房間的新地址,1897年實驗室甚至有了一座獨立的樓。

1881年,馮特創辦《哲學研究》雜誌。這是第一個專業的實驗心理學的雜誌。

1889-90年,擔任萊比錫大學校長。

1917年,從教學崗位退休,由他的學生費利克斯·克魯格繼任他的崗位。

自從來到萊比錫,馮特幾乎從不外出旅行,除了欣賞音樂會以外,也不熱衷於公眾活動;不過,他和妻子經常在家中招待高年級的學生和助手們。如同康德一樣,馮特一直過着嚴謹有規律的生活,上午的時間主要用於寫作,下午訪問實驗室、上課,然後散步。馮特在課堂上富於激情,口若懸河,充分體現對於本專業的無所不知。

1920年8月31日,馮特在萊比錫附近的大博滕去世,享年88歲。在那一年花費了他20年時間完成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學》全部出版。

學術體系

馮特心理學體系注重研究意識經驗的內容、結構、要素及其組合規律。整個體系由個體心理學(即實驗心理學)與民族心理學兩部分構成。個體心理學注重研究個人意識;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

研究對象

馮特的心理學體系中,個體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直接經驗;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

馮特認為實驗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他認為心理學和自然科學都是以經驗為研究對象,但是,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從經驗的主體來看,感覺、感情、意志等心理過程是主體直接經驗到的,是直接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這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從經驗的客體來看,人對於外部世界的經驗是通過間接推論而認知的,是間接經驗(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學的對象。因此,馮特把心理學稱為"直接經驗的學科"。

馮特認為,實驗心理學只能研究個體的直接經驗,而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如觀念、情緒、意志等,則需要在民族心理學的體系中進行研究。

研究方法

馮特從其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對象出發,確定了心理學的兩種研究方法,實驗內省法心理產品分析法

實驗內省法

由於馮特將個體心理學的對象規定為研究人的直接經驗,而直接經驗有存在於經驗者的主觀之中,因而他認為內省法是心理學特有的研究方法。馮特認為傳統的內省法不科學,必須與實驗法結合起來,藉助於實驗進行內省或自我觀察,才是科學和可靠的。因為心理現象稍縱即逝,不容易精確觀察,而內省與實驗的結合就可以做到以下兩點:(一)人為製造出外部狀況,使一個有確定性的心理過程在一定的時刻發生;(二)可以使觀察者控制一般情況,做到伴隨這個過程的意識狀態幾乎一致。因此,馮特特別重視實驗,認為"研究意識過程,實驗法是基本工具"。馮特把實驗法引入到心理學中,把傳統的經驗內省改造為現代的實驗內省,增強了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

心理產品分析法

心理產品分析法是通過人類歷史文化資料來研究社會心理學的一種特殊方法。馮特認為,要想建立完整的心理學體系,除了個體的實驗心理學外,還必須有群體的民族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只涉及心靈的"外圍",民族心理學才能達到心靈的深處。馮特在他的著作《民族心理學》中,嘗試把文化產物,如語言、神話、風俗、法律等歷史資料加以分類比較和分類解釋,以說明人類高級心理過程,揭示社會心理學的發展規律。

研究任務

馮特的思想受到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思想、洛克以來的聯想心理學思想和約翰·穆勒的心理化學思想的影響,認為心理學的任務是研究心理複合體的構成要素及其構造方式和規律,也就是說,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一)心理有哪些要素;(二)心理複合體的結構是什麼;(三)心理複合體的形成的規律是什麼

心理要素的分析

馮特認為一切心理現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構成的。對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在他看來,心理複合體是心理元素的聯合;心理元素是不可再分的心理結構的單位,它包括感覺和感情兩個方面。馮特指出,感覺(sensation)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單位,呈現人的經驗的客觀內容。而感情(feeling)顯示人的經驗的主觀內容,是感覺元素的主觀補充。馮特認為,感覺和感情是相互聯繫的,簡單的情感是伴隨着感覺產生的。

馮特認為,感情不能只用愉快和不愉快進行說明,而需要從三個維度進行描述才更準確,即:(一)愉快-不愉快;(二)緊張-鬆弛;(三)興奮-沉靜。馮特由此於1896年提出了感情三度說(tri-dimensional theory of feeling)

心理複合體的結構

馮特認為心理元素可以結合成各種心理複合體。他把由感覺組成的心理複合體稱為觀念。而觀念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記憶(或記憶表象)(memory image),即非直接起因於外在印象的觀念;另一種是知覺(perception),即由外在感官印象形成的觀念。

馮特認為心理複合體除了觀念外,還有情緒;它是先由幾種感情組成的複合體。因為感情組成情緒,情緒導致意志,所以馮特把情緒和意志二者也視為由感情組成的複合體。在馮特看來,意志過程雖然是一種高級心理複合體,但又是人和動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命過程。馮特認為簡單意志是一種無意識的衝力,是有機體生命的本質。它起源於原始的感情,引起衝動行為。而複雜意志則引起有意行為和選擇行為,表現為立志感情(feeling of resolution)決斷感情(feeling of decision)

心理複合體的形成規律

馮特認為心理元素是通過聯想統覺的方式結合成心理複合體的。聯想有以下四種基本形式:(一)融合(fusion),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為一體;(二)同化(assimilation),即兩個差異很小的物體處於彼此熟悉的關係中往往會產生等同性的觀念;(三)複合(complication),即不同感覺之間的聯想;(四)相繼性聯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即記憶的聯想。馮特認為,統覺是把印象提高到注意焦點或者意識中心的過程,具有創造性綜合(creative synhesis)的功能。馮特認為上述聯想的組合是被動、機械和低級的,只有統覺的組合才是主動、內在和高級的。馮特強調統覺的主動性和統合性,指出各種心理元素是通過統合的創造性綜合而組成新的心理複合體,人的理性認識活動主要是通過統覺的創造性綜合實現的。

出版著作

原圖鏈接 [ t01cc3deee0eb929ab3.jpg 圖片來自]

主要著作

《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1862)

在這本書中,馮特首次提出了"實驗心理學"的概念。這部書和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一起常被認為促使了新心理學(即實驗心理學)的誕生。

《關於人類和動物心靈的講演錄》(1863)

這本著作是馮特的新心理學系統構想初步成型的著作。這本書中論述了許多實驗心理學家多年來注意的問題。此書在馮特去世後還被重印,並被譯為英文出版。

《生理心理學原理》(1874)

這部著作比上述兩部著作更為豐富和深入,是馮特早期十多年在海德堡大學從事生理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總結,也是馮特實驗心理學思想成熟的表現,所以,波林認為它是近代心理學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書,是馮特由生理學家轉為心理學家的標記,也是心理學成為新的獨立科學的創始。這部著作把心理學牢固地確立為有自己的實驗課題與實驗方法的實驗科學。因此,該著作被以後心理學界認為是科學心理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是科學心理學的獨立宣言。

《心理學大綱》(1896)

馮特在書中提出了"感情三度說"理論,引發了大量的實驗研究。

《語言史與語言心理學》(1901)

該書是馮特早年語言學研究成果的總結,也是他對自己提出的心理語言學理論的概括。馮特關於語言過程或言語機制的理論與現代心理語言學家的研究有不少驚人的相似之處。

《民族心理學》(1900-1920)

該書共十卷,是馮特用歷史法研究人類高級心理過程的社會心理學專著。這套專著是馮特在生前最後的20年中完成的。書名雖叫民族心理學,但實際上是一部關於語言、藝術、神話、宗教、風俗、法律、道德等內容的社會心理學,內涵及其豐富。舒爾茨認為,該書本身的意義"遠比書中所寫的內容重要,因為它把新心理學分成了實驗的和社會的兩部分"。

其他重要作品

1865 Lehrbuch der Physiologie des Menschen. Erlangen: Enke

1867 Handbuch der medicinischen Physik. Erlangen: Enke

1876 Über den Einfluss der Philosophie auf die Erfahrungswissenschaft. Leipzig: Engelmann

1880-3 Logik: Eine Untersuchung der Principien der Erkenntnis und der Methoden wissenschaftlicher Forschung. 2 volumes. 18932; 19063; 19214, 19245, 3 volumes. Stuttgart: Enke

1882 "Logische Streitfragen."Vierteljahrschrift für wissenschaftliche Philosophie6: 340-55

1885 Essays. Leipzig: Engelmann

1886 Ethik. Eine Untersuchung der Thatsachen und Gesetze des sittlichen Lebens. Stuttgart: Enke

1888a "Über Ziele und Wege der Völkerpsychologie."Philosophische Studien4: 1-27

1888b "Selbstbeobachtung und innere Wahrnehmung."Philosophische Studien1: 615-17

1889a "Über die Einteilung der Wissenschaften."Philosophische Studien5: 1-55

1889b System der Philosophie. Leipzig. 4th ed., 2 vols., Leipzig, 1919 (Kröner)

1893 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 Psychologie. 2 vols. 4th edition. Leipzig: Engelmann. Abbreviated in this article as "PP," "PPI," or "PPII."

1894 "Über psychische Kausalität und das Prinzip des psychophysischen Parallelismus."Philosophische Studien10: 1-124

1896 "Über die Definition der Psychologie."Philosophische Studien12: 1-66

1900 Völkerpsychologie. Eine Untersuchung der Entwicklungsgesetze von Sprache, Mythus und Sitte. Leipzig: Kröner

1904 "Über empirische und metaphysische Psychologie: Eine kritische Betrachtung,"Archiv für die gesamte Psychologie2: 333-61

1907a "Über Ausfrageexperimente und über die Methoden zur Psychologie des Denkens."Psychologische Studien.3: 301-90

1907b "Psychologie." In Windelband, W. (ed.),Die Philosophie im Beginn des zwanzigsten Jahrhunderts. Heidelberg: Winter

1908a "Kritische Nachlese zur Ausfragemethode."Archiv für die gesamte Psychologie9: 445-59

1908b 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 Psychologie. Vol. 1, 6th ed. Leipzig: Engelmann

1910a "Über reine und angewandte Psychologie,"Psychologische Studien10: 571-2

1910b "Das Institut für experimentelle Psychologie zu Leipzig,"Psychologische Studien5: 279-93

1910c 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 Psychologie. Vol. 2, 6th ed. Leipzig: Engelmann

1910d "Psychologismus und Logizismus." In Wundt, 1910a: 511-634

1910e Kleine Schriften, Vol. 1. Leipzig: Engelmann

1911a 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 Psychologie. Vol. 3, 6th ed. Leipzig: Engelmann

1911b Kleine Schriften, Vol. 2. Leipzig: Engelmann

1912 Elemente der Völkerpsychologie. Grundlinien einer psychologischen Entwicklungsgeschichte der Menschheit. Leipzig: Barth

1915 Die Nationen und ihre Philosophie. Leipzig: Kröner.

1916 Leibniz: zu seinem zweihundertjährigen Todestag 14. November 1916. Leipzig: Kröner

1919a Logik, Vol. 1. Stuttgart: Enke. Abbreviated in this article as "LI."

1919b System der Philosophie. 4th edition. Leipzig: Kröner. Abbreviated in this article as "SP," "SPI," or "SPII."

1920 Erlebtes und Erkanntes. Stuttgart: Kröner

1921b Probleme der Völkerpsychologie. Suttgart: Kröner

1921c Kleine Schriften, 3 vols. Stuttgart: Kröner

主要貢獻

原圖鏈接 消費心理學馮特[2]

心理學獨立

心理學雖然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由於其研究對象的複雜性和不易確定性,長期以來一直沒有獨立的地位。隨着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心理學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赫爾巴特首次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但是他反對使用實驗法。費希納對心理現象作了心理物理學測量,使實驗心理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他的研究目的是為自己的哲學觀點進行辯護,而不是為了創立科學的心理學。赫爾姆霍茲恩斯特·韋伯用實驗法對生理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他們缺乏心理學的全局性觀點。馮特反對在心理學研究中進行玄學思辨,強調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獨特性。在他看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既與哲學有區別,又和自然科學有差異。1879年他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進行心理學研究的實驗室,用實驗法建立了新的實驗心理學體系,從而使心理學正式宣告成立。

創立實驗心理學

馮特以前,心理學沒有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科學分析和實驗研究,主要是靠直覺、推斷和猜測。與馮特同時,甚至比他稍早些,美國的威廉·詹姆斯(1875)在哈佛大學也建了一個心理實驗室,同年德國的卡爾·斯圖姆夫籌建過一個聽覺實驗室,費希納赫爾姆霍茲等做過許多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物理學的實驗,但是他們都因為設備、方法的原因等都影響甚微。但是應當說,他們都對新心理學的成立做出了貢獻。但是馮特創立專業的心理學實驗室,運用實驗內省法、反應時法等研究方法,對人的感知覺、反應速度、注意分配、感情以及字詞聯想的分析等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重要成就。

培養學者

在馮特之前,沒有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也沒有專門的心理學派。隨着馮特創建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青年到他這裡學習。這裡成為培養出世界上第一批職業心理學工作者的學府和搖籃。從這裡培養出來的心理學工作者遍布歐洲、美洲和亞洲。根據美國哲學家薩哈基恩的統計,在馮特的學生中,有德國人(包括奧地利人)136名,美國人14名,東歐人13名,英國人10名,波蘭人6名,俄羅斯人3名,丹麥人2名,法國人2名。其中34人成為心理學史上的知名人物,如美國的霍爾、卡特爾、安吉爾、閔斯特伯格、賈德,英國的鐵欽納,德國的克勒佩林、屈爾佩、馬爾比、莫伊曼,丹麥的朗格、勒曼,俄國的別赫切列夫,日本的松本亦太郎。這些人在回國後,紛紛在本國創立心理學實驗室,開展實驗心理學研究,使各國紛紛走上心理學研究的道路。

人物評價

1896年,一家德國重要報紙在提到馮特時,稱其為"歐洲大陸的心理學教皇"

美國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波林通過研究馮特的著作,發現馮特是心理學史上最高產的人:"如果68年裡有24 836天,那麼馮特從1853年到1920年每天都寫或者修改2.2頁書,大概每2分鐘就寫1個字,不分白天黑夜,整整持續68年。"

德國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創始人韋特海默說:"除了工作馮特對其他東西幾乎不感興趣。在他的整個自傳里,他提到妻子和家庭的內容只占了區區一段。他對心理學是如此投入,以至於在重病乃至瀕臨死亡時他還在分析自己的心理體驗。"

德國生物學家、哲學家海克爾說在其1899年出版的《宇宙之謎》書中提到:"當代德國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就是萊比錫的威廉·馮特,他具有其他哲學家無可比擬的有點:精通動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方面的知識。馮特作為赫爾姆霍茲的助手和學生,早期就慣於把物理、化學的基本定律應用到生理學的整個領域,也應用到約翰內斯·穆勒所下定義的心理學,即生理學的一部分。"

馮特的學生、結構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鐵欽納1920年11月在紀念馮特逝世的文章中說:"馮特的去世讓我們的學術世界裡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知名的哲學家,高產的作者,以及一個有傑出影響的人。心理學這個與他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領域,因為他的誕生和長壽而幸運……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馮特一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話,那就是,他是第一位思想史上從心理學角度批判科學和哲學問題的人。馮特是一個天生的哲學家。即使他的前人中有同樣的氣質,但是卻沒有他這樣的機會。他努力地踏進心理學的大門,雖然一直沒有擺脫過去哲學體系和早期達爾文時代過於刻板的生物學的影響,但是他一直在進步,最後一版的《生理心理學原理》比第一版就好得多。他一直被比作赫伯特·斯賓塞;但他本人更願意被看作是萊布尼茲的當代追隨者。但我認為兩個比較都不夠:馮特是唯一的,且以後也難看到可與其比肩者。"

參考資料

  1. [ http://www.sohu.com/a/193199322_793726 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的大混戰:心理學史上的「氣劍之爭」]2017-09-20
  2. [ http://www.baike.com/wiki/%E6%B6%88%E8%B4%B9%E5%BF%83%E7%90%86%E5%AD%A6消费心理学[心理學分支學科]] 201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