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凌統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

字 號 :字公績

民 族 :漢族

官 職 :偏將軍

出 生 地 :吳郡餘杭

出生時間 :189年

去世時間 :217年,一說237年

主要成就 :為孫吳政權東征西討,屢立戰功;
ỺỺỺỺỺỺ逍遙津之戰保護孫權逃離

凌統(189年-217年,一說189年-23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杭州市餘杭區)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

  • 少有盛名,為別部司馬,行破賊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再次攻打江夏,凌統部隊為先鋒,斬敵將張碩,破其水軍,吳軍最終得以斬黃祖,大勝而還。被孫權任為承烈都尉。
  • 之後,隨周瑜在烏林大敗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升遷為校尉。
  •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軍攻破皖,升為蕩寇中郎將,領沛相。又隨呂蒙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任右部督。

從益陽回來後,跟隨孫權攻打合肥。孫權未能攻下合肥而撤軍。撤軍時,前部軍隊已經出發,魏將張遼等突然出現在津北,包圍孫權。凌統率親近士兵三百沖入敵圍,護衛孫權突圍而出。凌統回身再戰,左右士兵全部戰死,凌統也身受重傷,依然親自斬殺數十敵兵。直到孫權徹底安全後才退還。拜為偏將軍。

  • 凌統在軍旅中親賢禮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受命去接納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歡迎,得精兵萬餘人。事畢病卒。[1]

人物生平

年少名盛

  • 凌統的父親凌操輕俠有膽氣,孫策初時興兵,每次凌操從征,經常作先鋒首當其衝。守永平任永平長,奔馳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斂,後遷升為破賊校尉。後來到孫權統軍,隨征江夏。凌操先登進入夏口,斬殺黃祖的先鋒。輕舟獨進,中箭矢而死。吳書記載甘寧擅射,射殺了凌操。凌統時年十五歲,左右的人多數都稱讚他,孫權以凌操死於國事,拜凌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代其父統領父親生前的兵士。 [2]

英烈壯節

  • 後來隨軍攻擊山賊,孫權攻破保屯先回軍,剩下麻屯一萬人(麻屯、保屯都在今湖北嘉魚縣)。凌統和督官張異等人圍城,定好日期進攻,事先,凌統和督官陳勤聚會飲酒,陳勤是個剛強氣粗的人,為了督祭酒,欺負在座的人,罰酒也不按規矩,凌統看不上他欺負人,當面頂撞,陳勤就罵凌統和其父凌操,凌統流了淚不答話,大家就退了席,陳勤酒喝多了還鬧氣,又在路上辱罵凌統,就不能再忍,就拿刀砍了陳勤,隔幾天陳勤死去。到了進攻麻屯的日子,凌統說:「我不死沒法謝罪。」就激勵士兵,迎着刀箭進攻,他所攻打的一面,立即就瓦壞,於是各路乘勝進兵,大敗敵人。作戰回來,凌統自投軍法處。但孫權稱道他勇敢奮戰,結果將功贖了罪。 [3]

旋略勇進

  •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再出征江夏,凌統任前鋒,和關係最密切的健兒幾十人坐一條船前行,常常離大軍幾十里之遠,進到右江,斬了黃祖的將領張碩,並捉到全船人,回來向孫權報告,再領軍隊加快前進,水軍陸軍都集合一起。當時呂蒙打敗敵人水軍,凌統先奪敵人城池,於是大勝。被孫權任為承烈都尉,又跟周瑜等在烏林打敗曹操,再進攻南郡的曹仁,改任校尉。他雖然身在軍隊,卻仍親待賢人,接近士人,輕財重義,成為當時所推仰的國士。[4]
  • 先前凌統之殺父仇人甘寧投奔孫權。凌統怨恨甘寧,甘寧也防備凌統,儘量避免和他見面。孫權命令凌統,不得與甘寧為仇。曾經兩人在呂蒙住處宴會,酒酣,凌統以刀起舞,甘寧說:「我能以雙戟為舞。」呂蒙說:「你雖然可以,不如我的舞巧妙。」於是操刀持盾分開他們。孫權知道凌統的意思,於是讓甘寧領兵屯於半州。

浴血鏖戰

  •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軍攻破皖城,升為蕩寇中郞將,任沛國丞相。又隨呂蒙奪取劉備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奪取三郡後回師,從益陽直往合肥,時為右部督。
  • 當時,孫權決定從合肥撤軍,前部兵已然出發,魏軍將領張遼等忽然衝到逍遙津北邊,孫權讓前頭兵轉回來,但是部隊已走遠了,一時開不回來,以致凌統和親兵三百人被魏軍包圍,好容易才救孫權出了圍。孫權、甘寧蹴馬趨津,逃至逍遙津邊,但是敵人破壞了橋樑,只剩下兩條長板。幸而谷利著鞭助勢,使得孫權快馬跳過橋。凌統則轉回迎戰,左右的人全都陣亡,凌統也受了傷,還奮力殺死幾十個敵兵,一直到估量着孫權脫了險,凌統才肯退下來,而橋斷路絕,他就穿着鎧甲潛入水中進行潛泳(因為凌統是潛泳,不會露出水面,說明凌統有很好的屏氣能力。而魏軍士兵無法看到凌統,也就無法向凌統射箭),凌統游到南岸後,因左右盡死而非常難過,在津渚痛哭流涕。
  • 在撤軍途中,孫權已經到了船上,忽然見到凌統活着回來,既大驚又大喜。凌統卻痛心親隨都戰死了,沒有一人回來,悲痛之情難以克制。孫權用自己衣袖給凌統擦乾眼淚,對他說:「公績,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還怕沒有人嗎?」凌統受傷的很嚴重,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全部更換衣服。他的傷口多虧卓氏良藥,才得不死。回來,任為偏將軍,給他的兵士數目增加一倍。
  • 時常有人推薦凌統一位同鄉名盛暹的給孫權,說是人格高尚,節操比凌統還好,孫權說:「能夠和凌統一樣就不錯了。」後來,召見盛暹,他是半夜來的,凌統雖已睡覺,還是披上衣服出來迎接,手牽手走進房內,凌統是這樣的喜愛好人而且毫不嫉妒。[5]

離別思痛

凌統以為山嶺里人大多壯悍,可以用恩威和利誘的辦法使他們歸順,孫權就讓他東去征討,並且下令所屬城市,凡是凌統需用的物資,都可以先供給再報告。凌統素來愛護士兵,士兵也喜歡他,這樣召到精兵一萬多,經過本縣,進了公署的門,見到官員手持三版,恭敬盡禮,親舊老朋友,情感更濃厚。凌統事情辦完要出去時,因病發而去世,時年二十九歲(一說四十九歲)。孫權得到消息,拍着床起身,悲哀不能自止,並且減餐幾天,一提到凌統就流涕,命張承為凌統作銘誄。 凌統有兩個兒子,名叫凌烈、凌封,都才幾歲,孫權收養二人在宮中,愛護得跟自己子女一樣,有客人來,就叫過二人來說:「這是我的虎子呀。」到了八九歲,命葛光教他們念書,十天學一回騎馬,又追念凌統功勳,封凌烈為亭侯,把凌統的兵也交給凌烈管。後來凌烈有罪免官,改由凌封襲爵領兵。 [6]

人物評價

  •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7]
  • 陸機: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韓當潘璋黃蓋蔣欽周泰之屬宣其力;風雅則諸葛瑾張承步騭以聲名光國。
  • 慕容廆:不知今之江表為賢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將呂蒙、凌統高蹤曠世哉?
  • 蕭常:(黃)蓋將略吏能,皆有可稱;(蔣)欽折節好學,以公滅私,(徐)盛憤惋於邢貞,統降意於盛暹,(丁)奉破強敵、夷鉅奸,舒徐不迫,皆江東之翹楚。[8]
  • 章如愚:如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凌統、全琮呂范,皆智足以御眾,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9]
  • 袁韶:蜮視曹瞞,霆掃鋒蝟。翼蔽仲謀,脫危虎尾。忠不顧身,有霣無二。豈曰兵家,為古國士。[10]


人物爭議

  • 後人對三國志的註疏(例如:盧弼的《三國志集解》或梁章巨的《三國志旁證》,兩本注釋的記載是二十九歲逝世,而三國志記載是四十九歲逝世)有疑惑,凌統的逝世年齡是「四十九」還是「二十九」。據駱統傳的描述,駱統在凌統死後接管了他的兵權,接着就在222年和陸遜一同攻破了宜都的蜀軍,如果是四十九歲逝世,逝世時間是237年,駱統就不可能在凌統逝世後222年之前接管他的兵權,與凌統傳有矛盾之處。再加上凌統在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戰後就沒有其它事跡,以及他逝世時兒子尚年幼等因素,逝世時間和年齡是一個疑問,但二十九歲逝世比較合理。
  • 《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三·服飾部二·牀十五》引《吳志》(即《三國志·吳書·凌統傳》):凌統病卒,時年二十有九,孫權聞之,拊牀起哀。 [11]
  • 《建康實錄》:「統為人性好接物,親賢愛士,輕財重義,有國士風。年二十九歲卒。」
  • 《三國志·駱統傳》:「及凌統死,復領其兵……以隨陸遜破蜀軍於宜都,遷偏將軍……年三十六,黃武七年(228年)卒。」《三國志校誤》的作者陳景雲認為:「案統父操以漢建安八年從征黃祖戰沒,統時年十五,及十一年即預討麻屯,後至四十九而卒,則吳之赤烏中也。統自攝領父兵,屢立戰功,為時名將,若赤烏中尚在,則從征合肥還二十年間,統之宣力戎行多矣,何更無功可錄乎?據駱統傳,凌統死復領其兵,在隨陸遜破蜀軍之前,然則統之年當在三十左右。本傳所云,乃傳錄之誤。」
  • 2002年岳簏書社《三國志》修正版:「事畢當出,會病卒,時年二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
  • 《永樂大典》收錄了《吳志》:「凌統病卒,時年二十九。」
  • 《諸史拾遺》的作者錢大昕認為:「計統之年,殆未逾三十。」

人物紀念

  • 浙江嘉興南湖的東南面有一條「凌公塘」,凌公塘附近有一個凌公塘村(1982年凌公塘村拆遷),該村附近有「鳥船村」。該村凌姓老人述,他們是凌統後人,其中有一支在秀水(新塍)有凌家堂(廳)。凌家堂清代有兩位畫家凌雲漢、凌哲,所著《藝林悼友錄》(現收藏於北京國家圖書館)、《濮川所聞記》(現收藏於嘉興圖書館)。
  • 凌統亡故後孫權又令陸遜屯兵嘉興一帶。後人將凌統率軍民所開掘的塘河叫做凌公塘。凌公塘有明顯的人工開掘痕跡,凌公塘南面的馬家浜出土的古陶瓷罐內藏炭化的稻穀,經考證有2000年歷史。

視頻欣賞

  • 凌統與曹軍對戰,此人在最關鍵的時刻救了他一命,凌統跪拜感恩

參考資料

  1. 凌操、凌統 .杭州餘杭政府門戶網.2019-04-26
  2. 《三國志》:凌統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也。父操,輕俠有膽氣,孫策初興,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守永平長,平治山越,奸猾斂手,遷破賊校尉。及權統軍,從討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死。統年十五,左右多稱述者,權亦以操死國事,拜統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使攝父兵。
  3. 《三國志》:後從擊山賊,權破保屯先還,餘麻屯萬人,統與督張異等留攻圍之,克日當攻。先期,統與督陳勤會飲酒,勤剛勇任氣,因督祭酒,陵轢一坐,舉罰不以其道。統疾其侮慢,面折不為用。勤怒詈統,及其父操,統流涕不答,眾因罷出。勤乘酒凶悖,又於道路辱統。統不忍,引刀斫勤,數日乃死。及當攻屯,統曰:「非死無以謝罪。」乃率厲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還,自拘於軍正。權壯其果毅,使得以功贖罪。
  4. 《三國志》:後權復征江夏,統為前鋒,與所厚健兒數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數十里。行入右江,斬黃祖將張碩,盡獲船人。還以白權,引軍兼道,水陸並集。時呂蒙敗其水軍,而統先搏其城,於是大獲。權以統為承烈都尉,與周瑜等拒破曹公於烏林,遂攻曹仁,遷為校尉。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
  5. 《三國志》: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為梗概大節,有過於統,權曰:「且令如統足矣。」後召暹夜至,時統已臥,聞之,攝衣出門,執其手以入。其愛善不害如此。
  6. 《三國志》:統以山中人尚多壯悍,可以威恩誘也,權令東占且討之,命敕屬城,凡統所求,皆先給後聞。統素愛士,士亦慕焉。得精兵萬餘人,過本縣,步入寺門,見長吏懷三版,恭敬盡禮,親舊故人,恩意益隆。事畢當出,會病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追錄統功,封烈亭侯,還其故兵。後烈有罪免,封復襲爵領兵。
  7. 《三國志·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國學網.2012-11-26
  8. 《蕭氏續後漢書》2_別史_史部.國學大師.2015-11-14
  9. 章如愚·《山堂考索》
  10. 宋·袁韶·《錢塘先賢傳贊》
  11. 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三 .國學導航.2017-12-21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