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岡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岡縣貴州省遵義市轄縣,位於貴州東北部,周邊與思南湄潭務川等七縣接壤。

鳳岡縣主要礦產資源有頁岩氣方解石等,鳳岡瑪瑙山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它還曾獲得「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中國生態旅遊百強縣」等稱號,後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建制沿革

鳳岡置縣前,戰國時屬楚地;秦為黔中郡地;漢蜀屬;晉屬夜郎;隋初置明陽縣,為明陽郡治。大業八年(612),別置寧夷縣,亦屬明陽郡。大業十二年(616),又別置綏陽縣,亦屬明陽郡。

唐朝初期,廢明陽郡縣,寧夷、綏陽二縣屬夷州,州治先在寧夷,後在綏陽。唐末陷為 「蠻地」。

宋政和七年(1117),置安夷先,屬思州。

元朝,置大保龍泉長官司(今縣城),轄于思州,繼改為龍泉坪長官司。

明洪武七年(1274),石阡府增置龍泉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廢思州、思南兩宣慰司二改置四府,龍泉長官司司仍屬石阡府。萬曆二十九年(1601)四月,改置為龍泉縣。

清朝仍為龍泉縣,屬石阡府。

民國二年(1913),廢府州建置後,更名為鳳泉縣,以龍泉出鳳凰山下而得名,屬貴州黔東道。民國十二年(1923)廢道,鳳泉縣直屬貴州省。民國十九年(1930)改名鳳岡縣。民國二十六年(1937),隸屬貴州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遵義專區。1958年撤鳳岡縣,併入湄潭縣。1961年,分縣復置,恢復鳳岡縣,仍屬遵義專區。1970年屬遵義地區。[1]

1997年起屬遵義市未變。

行政區劃

2011年,鳳岡縣轄9個鎮、5個鄉,分別為龍泉鎮進化鎮琊川鎮蜂岩鎮永和鎮花坪鎮、綏陽鎮、土溪鎮永安鎮、何壩鄉、天橋鄉、王寨鄉、石徑鄉、新建鄉。

2015年7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160號同意鳳岡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鳳岡縣轄龍泉街道、何壩街道、進化鎮、琊川鎮、天橋鎮王寨鎮、永和鎮、蜂岩鎮、花坪鎮、綏陽鎮、土溪鎮、新建鎮、永安鎮,共2個街道、11個鎮。

地理環境

境域

鳳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居烏江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1′~107°57′,北緯27°31′~28°22′。東鄰德江縣、思南縣,南抵石阡縣、餘慶縣,西接湄潭縣、正安縣,北靠務川縣。鳳岡縣總面積1883平方公里。

氣候

鳳岡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氣溫15.2℃,森林覆蓋率達6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鳳岡縣地處烏江北岸,大婁山南麓,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2度,無霜期239—299天,平均雨日180天,年平均日照數1139小時。

地質

鳳岡縣位於揚子陸塊南部被動邊緣褶沖帶鳳岡滑脫褶皺帶內,構造線展布方向以NNE-SSW向為主。區內的褶皺主要有:永安背斜、德龍背斜、永興向斜、隨陽山背斜、槍桐窩向斜、覃家坡背斜、琊川向斜、打鐵溝背斜、中心廟背斜、安家寨背斜、黃家池向斜、峰岩背斜、黃鱔田向斜等。

水系

鳳岡縣境內五大河流315條大小溪,分別構成洪渡河、六池河、蒲水河、蜂王河、輝塘河五大水系,河網密布,水量充沛,相繼注入烏江,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59公里。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鳳岡縣已發現礦種20種以上,發現各類礦床、礦點共計92處,其中6種礦產不同程度探明有儲量。至2011年末,鳳岡縣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產地(礦區、礦段或礦井)計有61處。鳳岡縣主要礦產資源有頁岩氣、方解石、重晶石、石灰岩、建築石材(龍紋石)、水泥用灰岩、煤礦等,其次還有鈾礦、鐵礦、銅礦、砷礦、鉛鋅礦、汞礦、水晶及石膏資源、磚瓦頁岩、水泥用砂、玻璃硅質原料石英砂岩、含鉀頁岩、硫鐵礦等。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鳳岡縣森林植物有154科410屬698種。其中列入國家和地方保護植物主要有銀杏、南方紅豆杉、楠木、馬褂木、櫸木等珍稀植物。[2]鳳岡縣有古銀杏、馬尾松林、杉木林、箭竹林、香果樹林、鹽膚木林、慈竹林、狹葉方竹林以及多種混交林,貴州枳椇王、大楠木、大柏木、古櫸木、大桂花、大葉楠木(黑殼楠)為代表的森林植物。鳳岡縣境內還有響水岩古銀杏群,有的長達400多年的樹齡,有大小銀杏1000多棵。鳳岡縣境內315條大小河流水域中,共有魚類56種。[3]鳳岡縣是大鯢的原產地和優生區,擁有較為豐富的大鯢野生資源種群。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戶籍124430戶,比上年末增加479戶,戶籍總人口448143人,比上年末增加2932人,其中:男性235819人,比上年末增加1604人;女性212324人,比上年末增加1328人。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62521人,比上年末增加8372人;鄉村人口285622人,比上年末減少5440人。年末常住人口31.46萬人,增長3.2‰。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2.67‰,死亡率為5.74‰,自然增長率為6.93‰。

民族

鳳岡縣有漢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

經濟概述

綜述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回落1.8個百分點。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增加值25.50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20.78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36.63億元,增長15.0%。三次產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22.8%、11.5%、65.7%,分別拉動GDP增長2.2、1.1、6.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1∶25∶44。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26400元,增長9.5%。

2018年末各類市場主體20633戶,增長13.8%,註冊資本151.77億元,增長22.4%。其中:企業3333戶,增長24.4%,註冊資本128.32億元,增長24.4%;個體工商戶16840戶,增長11.9%,註冊資本15.41億元,增長13.1%;農民專業合作社460戶,增長15%,註冊資本8.04億元,增長12.3%。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反饋貴州省2017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結果的函》,文件指出,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鳳岡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

2018年9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同意鳳岡縣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

第一產業

2018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43.09億元,增長8.3%。其中:農業25.33億元,增長10%;林業3.43億元,增長5.8%;牧業12.33億元,增長7.0%;漁業0.45億元,增長7%;服務業1.55億元,增長7.4%。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增加值26.76億元,增長6.8%,其中:農業15.83億元,增長7.2%;林業2.68億元,增長5.7%;牧業6.66億元,增長6.1%;漁業0.34億元,增長6.8%;服務業1.25億元,增長7.4%。農產品加工轉換率為61.5%。

2018年,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72.49萬畝,增長3.1%,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0.87萬畝,增長52.8%。

第二產業

2018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1.09億元,增長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6.2%,完成工業總產值16.89億元,同比下降38.4%,實現營業收入15.93億元,同比下降36.2%,實現利潤總額0.19億元,同比下降21.2%。

2018年,全部建築業增加值9.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全縣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86億元,增長15.7%。全縣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竣工產值1.07億元,上升118.4%。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2018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其中:基礎設施下降12.5%;更新改造下降25.6% ;房地產開發增長71.1%。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78.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9.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9%。

2018年,全年具有法人資質的房地產開發投資14.6億元,增長71.1%,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2.1億元,增長61.3%。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積30.09萬平方米,增長789.5%。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9.03萬平方米,下降17.4%,其中商品住宅38.64萬平方米,下降10.4%。

商貿市場

201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54億元,增長6.4%。按城鄉區域劃分:城鎮13.87億元,增長6.5%;鄉村5.67億元,增長6.3%。按行業類型劃分:批發業2.29億元,增長75.2%;零售業14.9億元,增長6.6%;住宿業0.99億元,增長3.9%;餐飲業1.35億元,增長18.5%。全年完成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億元,下降16.0%,其中:批發業0.32億元,下降40.6%;零售業2.50億元,下降10.4%;住宿業0.03億元,下降61.0%;餐飲業0.02億元,增長171.2%。

2018年,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1649.27萬元,增長104.9%。

財政、保險和金融

201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7.28億元,增長6.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8億元,增長8.3%,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48億元,占比78.0%,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3元,增長8.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32億元,增長2.6%。八項重點支出20.29億元,增長8.0%。

2018年,全年保險業務總收入8155萬元,下降0.3%,其中:車險收入6415萬元,增長12.6%;商業非車險收入859萬元,下降45.1%;農業保險收入881萬元,下降4.3%。全年保險業務總賠付4661萬元,增長7.5%,其中:車險賠付3822萬元,增長11.6%,商業非車險賠付347萬元,下降33.3%;農業保險賠付492萬元,增長25.7%。

2018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2.97億元,下降4.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9.38億元,增長11.9%。各項貸款餘額95.62億元,增長22.8%,其中:居民貸款餘額52.47億元,增長15.2%。[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全縣各級學校230所,其中:小學102所;初級中學15所;高級中學5所;職業中學1所;學前教育106所 ;特殊教育學校1所。年末專任教師總人數4279人,同比增長3.5%,其中:小學1664人;初級中學1228人;高級中學658人;職業中學159人;幼兒園545人;殊教育學校25人。在校學生總人數68964人,同比下降0.7%,其中:小學29060人;初級中學15706人;高級中學10219人;職業中學3767人;幼兒園10038人;特殊教育學校174人。全年考入各類大專院校學生總人數5035人,同比增長8.9%,其中:普通院校一本406人,二本1706人,高職2061人;中職報高職專科862人。

文體事業

2018年,累計建設73個農家書屋,公共村(社)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達100%,媒體平台播出電視劇1144集、少兒動畫365集、專題片製作12部、活動實況錄播40場次,演出作品創作近100件,放映公益電影1958場次,群眾文化活動演出40餘場次,《脫貧攻堅》劇場演出65場次,文化館提供免費場地服務1100人次,圖書館每周開放56小時以上,累計接待讀者3.4萬人次。

衛生事業

2018年,年末擁有衛生機構170個,其中:醫院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1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家。在職職工2438人,在職職工中衛生專業人員1980人,其中:高級職稱102人;中級職稱207人;初級職稱1320人;未聘專業人員351人。醫療機構床位數2394張,其中:縣醫院758張;中醫院420張;其他醫療機構1216張。

國土資源

2018年,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885.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7543.82公頃。

自然環境

2018年,全年出動執法人員300餘人次,立案查處21家企業,共處罰金112.62萬元,接處「12369」環境污染投訴228件,接訪率、及時查處率、投訴人滿意率均為100%。省、市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城區和鄉鎮引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下半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均在96%以上。

人民生活

2018年,全縣以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達95.17%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驗收,貧困發生率降至1.6%,在上年基礎上下降0.2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8元,同比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143元,同比增長9.4%。

社會福利

2018年,年末擁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14所,床位數970張,集中供養人數246人,同比增長11.3%。城鎮低保2214人,救助資金1078萬元,農村低保16369人,救助資金5559萬元,特困人員535人,救助資金474萬元,孤兒63人,救助資金106萬元,醫療救助11062人次,救助資金833萬元,臨時救助5623人,救助資金867萬元,年度救助受災困難群眾19000人次,救助資金405萬元。

就業保障

2018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143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6049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76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27人,開發公益性崗位5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效控制在4%以內。

2018年,全縣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為21.99萬人,增長2.2%,其中:機關事業單位1.11萬人,增長2.8%;企業職工1.81萬人,增長5.8%;城鄉居民19.07萬人,增長1.9%。基本醫療保險繳費人數為42.68萬人,增長2.4%,其中:職工醫療1.67萬人,增長5.3%;城鎮居民1.92萬人,增長23.9%;鄉村居民39.09萬人,增長1.3%。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繳費人數分別為1.07萬人、1.55萬人、1.21萬人,分別增長29.4%、9.8%、9%。

2018年,在全省綜合測評「縣域第二方陣」中,全縣綜合排名第15位,與上年同期持平,44項考核指標,除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人才發展綜合指數2個新增指標外,其餘42項指標位次同比7平19升16降其中,排名前10位的指標有:農產品加工轉換率第1名;貧困人口減少年度計劃完成比例第1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2名;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重第2名;地方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第2名;示範小城鎮建設發展綜合指數第3名;人才發展綜合指數第3名;經濟發展群眾滿意度第5名;招商引資指數第8名;網絡零售額第9名;旅遊發展綜合評價指數第9名;網絡零售額增長速度第10名。

郵電通信

2018年,全縣郵電業務收入完成23689萬元,同比增長6.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884萬元,同比下降0.3%;電信業務收入20805萬元,同比增長7.9%。

交通環境

2018年,全縣擁有公路里程3415公里,增長9.3%,其中:高速公路28公里;國道公路32公里;省道公路280公里;縣級公路333公里;鄉級公路423公里;村組公路2319公里。年末擁有營運性客車342輛、營運性貨車112輛。全年完成客運量14817萬人,客運周轉量430301萬人/公里,增長完成貨運量2098萬噸,貨運周轉量120472萬噸/公里。

榮譽稱號

截至2013年,鳳岡縣獲得「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中國生態旅遊百強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中國有機食品生產示範基地」、「中國名茶之鄉」、「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縣」、「全國無公害生豬養殖示範縣」、「全國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等稱號。

風景名勝

瑪瑙山營盤

瑪瑙山營盤位於貴州省鳳岡縣綏陽鎮瑪瑙村,始建於南宋末年,擴建於清咸豐年間,是中國南方古軍事建築中的奇絕,2001年被列入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龍山寶景區

玉龍山寶景區位於貴州省鳳岡縣新建鄉橋頭村,距茶海之心景區10餘公里,距縣城30餘公里,面積8平方公里。

鳳岡龍紋石景觀

鳳岡龍紋石景觀主要分布於縣南部的琊川鎮和天橋鎮,以天橋、大都和王寨分布最為集中。這是一類沉積岩,這類岩石由於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因其內部含有不同的物質,受到外力作用的影響,尤其是水流的侵蝕和溶蝕作用,使岩石中易溶於水的物質或較軟的物質,在水流的作用下被侵蝕溶蝕掉,因而形成了深深的陰紋。這種天然形成的陰紋就象一條條盤旋的龍,因此規劃組將其命名為「鳳岡龍紋石」。

瑪瑙石古軍事洞堡

鳳岡瑪瑙山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綏陽鎮瑪瑙村。距鳳岡縣城20公里。瑪瑙山古軍事洞堡位於鳳岡縣城北20km的綏陽鎮,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132),擴建於清代咸同年間(1851—1864)。

歷史文化

獅燈在鳳岡縣城鄉廣泛流行。每年春節或平時的重大節日,都有獅燈參與慶賀。

花燈

鳳岡境內都有玩花燈的習俗,多數以一個自然村寨為一個花燈團隊,也有以一個家族為一個花燈團隊的。花燈團隊的總負責人叫「燈頭」,燈頭物色丑角(唐二)、旦角(俗稱花姑娘)、茶頭、掃殿人和鑼鼓隊人選。然後組織大家「扎燈」。燈籠共12盞,6式,每式2盞。也有隻扎6盞的,3式,每式2盞。另扎「排燈」一座。如人員多,各角色可備兩套人選,以備不測。凡願參加「落底帳」的,都需墊資活動經費,待「化燈」後結算清帳。一般都是在春節或春節第二天「出燈」,出燈前要請先生「祭燈」,以示平安。正月十五或十六「化燈」。「化燈」時也要請先生到場,寫「文書」火化。

鳳岡民間禁忌

鳳岡縣內南北各處,鄉村集鎮張王李姓,都各有各的不同習俗,其生活禁忌異雜多端。這些禁忌包括除夕禁忌、新年禁忌、結婚禁忌、喪葬禁忌、婦女禁忌、飲食禁忌、房屋禁忌、出行禁忌、兆頭禁忌、其他禁忌等,在鳳岡民間,禁忌之紛繁複雜,難免常常會有犯忌。因此,就有人用紙寫上:「新春發筆,百無禁忌。一年四季,萬事如意」此類語句貼於家中,以此消除犯忌的惶恐,其實,這也是因了恪守禁忌的心理作用。

地方特產

鳳岡縣古有「夜郎古地」之稱,追根溯源,鳳岡養生油茶是傳承了唐宋時代的煮茶遺風,風格獨具,鳳岡土家人至今仍有「一日不喝油茶湯,干起事來心發慌」的傳統,油茶是鳳岡土家人世代傳承的飲食習俗。

綠豆粉

綠豆粉是黔北民間小吃之一。在鳳岡農村,每逢春節,村村寨寨家家戶戶推綠豆粉,大年初一和十五,則有家家吃綠豆粉的習俗。

青糖涼蝦

青糖涼蝦,是黔東北一帶盛夏解暑的一道特色風味小吃。

相關視頻

美麗的雲上鳳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