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李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作者李嶠

來自 古詩文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鳳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古詩

作 者:李嶠

》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一首古詩[1]

作品原文

有鳥居丹穴,其名曰鳳凰。

九苞應靈瑞,五色成文章。

屢向秦樓側,頻過洛水陽。

鳴岐今日見,阿閤佇來翔。


拼音版

《風》李嶠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

解落三秋葉,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

能開二月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

過江千尺浪,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

入竹萬竿斜。

釋義

[fèng] 部首:幾 總筆畫:4

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先外後內;中間是「又」

1.傳說中的鳥王(雄的稱「鳳」;雌的稱「凰」):鳳凰。鳳雛(幼小的鳳;喻英俊少年)。龍肝鳳髓(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龍駒鳳雛(喻有才華的英俊青少年)。雛鳳清於老鳳聲。

2.姓。

譯文

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就是一則謎語,這是此詩的一大妙處。

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

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

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讀後仿佛滿紙是 颯颯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

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

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

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天才」。

參考來源

  1. [1], 古詩文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