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切仔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切仔麵臺灣小吃,與擔仔麵 (擔仔麵)的相似。亦有寫為趩仔麵[1]

早期台灣社會,有人挑著擔子,二頭各放一個四方編織的竹籠,放著食材及煮食用具餐具及水桶。沿街叫賣吃食,如麵茶豆花擔仔麵切仔麵

"遇見客人招呼了,擔子放下來之後,師傅坐在小竹椅上,拿出竹簍先塞點豆芽菜的,再抓一把油麵或是意麵上去,竹簍進湯鍋「料理」之後倒進碗裡,再勺一匙湯,加點肉燥,上面丟二片白煮肉片,可能還有半個滷蛋。"[2]

名稱由來

切仔麵的名稱是因其煮麵的動作而來,閩南語發音較近似「qiē lā mǐ」,起鍋時為了瀝乾水分,會先用力的把竹勺子上下「沏刷」幾下,甩開水份,再把麵倒入碗中。也因發出「切、切、切」聲,後人就稱為「切仔麵」[3]

食材

主要材料:油麵,高湯,韭菜豆芽菜滷蛋
調味料:豬油1/4杯、紅蔥頭6粒、香菇6朵、絞肉1斤、白醬油半杯、鹽1茶匙、胡椒粉1/ 2茶

視頻

【蘆州切仔麵】地方特色小吃
煮麵像表演!切仔麵伯動感十足 顧客笑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