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備墓 |
中文名;劉備墓 外文名;liu bei Cemetery 別名;惠陵 墓室組成;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 地理位置;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四川省成都市 高;12米 周長;180米 |
漢惠陵,史稱「惠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內。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長的磚牆環護。陵前有「漢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
史載,劉備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現有匾「漢昭烈陵」「千秋凜然"對聯:「一抔土尚巍然,向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鱗古道令人想漢代宮儀」。[1]
基本簡介
武侯祠旅途風光,劉備殿---成都
三國創始人,基業最大的是曹操,壽命最長的是孫權,可是他們的最終歸宿處:漳河畔西門豹祠的曹操墓地,隨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尋;孫權市家蔣度在明知猶在,但自朱元璋毀雞鳴寺建孝陵,它被留下來看陵門,此後雖然號稱梅花山的孫陵岡尚存,但當年蔣陵的定偉規模,亦僅是紫金山下一土丘了。和魏、吳兩個創業者相比,基業最小,稱帝也短的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後所葬的惠陵,已經歷長達1700多年,風風雨雨,夕陽漁鼓,至今仍依傍着武侯樹巍然疙立。比起曹操、孫權的最後歸宿,那是幸運得多了,就是從縱向比,也比他前後那兩個曾割據四川稱王立國的公孫述和李雄建死無葬身之地要好些,『總算有一塊方寸的埋身之處,有詩為證:「君不見公孫躍馬歸烏有,悍骨知他何處朽。又不見李華建多·珠五點扶古象無蹤跡。誰似君王百代思,鬼神呵護無盡時。」(明劉道開,見《古今圖書集成》第五百九十六捲成都府部)從現有材料,未見有惠陵被發掘、盜挖的文字記錄。清槽人使(堅威集]]》說:「嘉靖中,盜發局先主基,數盜穴墓而入。現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盜驚拜謝,一人顧謂曰:『爾欲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藝與玉帶數條,命速出。盜出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穴已如舊矣。」此說借盜墓者進入惠陵受到懲罰事,比喻劉備不可盜挖,也說明了劉備墓從未被盜挖。可是中國歷史幾千年,帝是幾百個,很少沒有皇帝陵墓被盜挖的,那麼劉備惠陵為什麼沒有被盜挖?因此,兩宋時候就有人懷疑,惠陵不是劉備奠基,它只是紀念劉備的衣冠冢。劉備的真墓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重慶奉節)處。此說幾百年來多有流傳。據說,60年代郭沫若路過奉節城進也說過劉備真墓不成都;而是在奉節。
奉節墓地
1985年,陳劍提出劉備屍體葬在奉節說。他有三條理由:第一,奉節四月份後天氣炎熱,屍體最易腐爛發臭,要將它送到千里之遙的成都,實在不易;第二,據元以來典籍和地方志記載,甘皇后葬於奉節。而據《三國志》,甘皇后是與劉備合葬的,但她卻沒有葬在惠陵,可見劉備也是葬在奉節的;第三,劉備墓在奉節,在歷史上多有傳說,近年奉節城裡多處出現人工隧道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府號(現縣人民政府大院)。(《[[天府新論)1985年第3期)陳劍還說,近年,文物控測隊曾使用超聲波開展物探,發現在大院所在地底深處,埋藏有兩個建築結構,分別為13米到15米長,高5米。有專家認為它很可能就是劉備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歷史史證
但譚良嘯、目一飛不同意此說,他們針對陳劍說作了批駁,認為劉備葬於惠陵,史志言之確鑿。中國早發明屍體防腐術;至於甘皇后葬處,《三國志·先主甘皇后傳》有詳記,「後卒,葬於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追諡皇思夫人,遷葬於蜀,末至而先主殂隕。丞相亮上言:……會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柩以到,又梓宮在道,園陵將成,安厝有期。……故昭烈皇后(甘皇后)宜與大行皇帝合葬,臣請太尉告宗廟,布告天下,具禮儀別奏。制曰可。」按劉備是公元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四月,死於白帝城永安宮的。翌月,他的梓宮自永安宮送到成都,八月安葬於惠陵,此處稱「梓宮在道,園陵將成」,是指劉備之樞正在由永安運往成都的途中,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諸葛亮給成都的後主劉禪的,可見劉備和甘皇后確是合葬於惠陵的。譚良嘯等認為,一劉備雖死於奉節白帝城,但確係運回成都安葬。此事陳壽的《三國志》記載甚明,陳壽生長在局地,曾在蜀國為官,豈能將國君的墓地繆記?」(《[[巴蜀之謎))四川社科院學者沈伯使近日也就筆者詢問,持「劉備惠陵系真墓」說,他提出「最簡單的理由有二:(一)史書明言劉備還葬成都;(二)所謂天熱屍體難運之說,亦站不住腳。秦始皇比劉備早死400多年,仍不顧路遙,還兼咸陽,到劉備時,防腐技術大有發展,何不可運屍回成都?」而「所謂奉節地下發掘古墓,實不可信」。《三國志》記載應屬可信,陳壽寫調志座還引用了大批蜀漢檔案材料,但他畢竟不是與劉備、諸葛亮所處同時代的人;而有關帝王陵墓因防百年後盜挖之災,從來就是虛虛實實、假假真真,即使當時人員也未必能梳理清楚,所謂劉備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傳之於口碑之說。所謂奉節說,其所以能夠不勝而走,撲朔迷離,也不能節說是一種文化心理現象。這裡有人們對於古墓葬的新奇,更有對於劉備這個三國風雲人物,而奉節確實和劉備有別致的地域姻緣,人傑地靈,由此推測和附會,以帝王傳統的神秘行為而滋生自己的神秘感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既然有關人士已提出這個疑惑,有系鈴還得解鈴,因此要解開它,看來仍得要作一番實地勘察才是哩!
有關對聯
漢惠陵在成都丞相祠堂右,昭烈帝奉安處也。陳桐階題聯云:「岷峨望氣信蔥蘢,運啟蠶叢,位崇杜宇,歷數蠻夷大長,荒服爭豪,善國有攸歸,待到濁鹿上賓,二祖遙傳皇帝統;高蔣稱陵皆僭竊,臭遺彰德,跡溷丹陽,幾經風雨消磨,死灰就冷,斯人誰不朽,朅來石牛憑弔,一抔獨見漢江山。」自註:「濁鹿城獻帝崩於此。」按,對幅起句,可雲大言炎炎。又,武侯祠聯云:「誓欲龍驤虎視,以掃蕩中原,驚風雨,泣鬼神,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時當地裂天崩,求纘承正統,失蕭曹,見伊呂,西漢功臣,東漢功臣。」筆酣墨飽,掃盡一切門面語,斯為傑作。又,題北地王劉諶神龕聯云:「河山大好,經先帝留茲安樂窩,斷送頓成空,縣公實辱三分鼎;家室漂搖,仗何人保我子孫福,自裁唯有死,丞相徒勞六出師。」按,後主出降魏,封為安樂縣公,聯引之不啻千鈞筆力。又,題大庸縣關廟聯云:「此邦距西蜀邊鄙間近一千里,問神迎社鼓,可趁交通便利,臨歧小住漢官儀。」按,全首緊抱大庸立說,是為寬題走窄路,孫氏廟反跌,尤若振衣千仞岡。陳又有題張桓侯墓聯云:「君知劉豫州乎,似說生能助臂;身是張翼德也,可憐死不歸元。」可雲戛戛獨造。又,陶在東題西湖昭忠祠聯云:「光復有功,贏得湖山供俎豆;男兒遺恨,未能甲馬奏鐃歌。」亦殊整齊。蓋祠祀辛亥攻南京戰死者,故有光復之句。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劉備墓之謎,漢昭烈帝真正的墓到底在哪?,51區未解之謎網 , 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