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文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文島
政治家、外交家
出生 1893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政治家、外交家
知名作品新軍論
《民約論》
政黨政治論
《行業組合與近代思潮》
《意大利史地》。

劉文島(1893-1967),字塵蘇,湖北廣濟人,中華民國時期政治家外交家。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後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25年夏回國。任長沙省長公署顧問,武昌中華大學教授。1926年5月赴廣州,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後任漢口市長,湖北省財政廳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司令行轅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武漢特別市市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31年起先後任駐法國、奧地利、意大利公使。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1949年赴台灣,1967年在台灣因病逝世。

人物生平

劉文島(1893-1967),國民政府高級軍政官員,湖北省廣濟縣(今武穴市)人。7歲入私塾念書,13歲進入陸軍特別小學堂,畢業後考到武昌陸軍第三中學,1909年再考入保定軍校。後留學日本和法國,獲博士學位。並參加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民主革命。

1925年回國,在廣州結識蔣介石,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黨代表兼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司令行轅政治部主任,1928年,劉受任第一任漢口特別市市長兼湖北省民政廳廳長,任內頗有建樹,如主持修建了民生、民權、民族和三民路,籌建孫中山銅像,興建中山公園等。

劉文島在民眾中口碑不錯。他精通英、法、德語,是國民黨公認的才子。民國時期"廣濟五傑"之一,其餘四人為居正饒漢祥郭泰祺張導民

歷任國民政府駐德、奧、意公使、大使,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

1937年11月,劉文島擔任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獲上將軍銜。抗戰期間,劉文島因經常當面批評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政策,遭蔣介石怨恨。為此,劉文島萌生退意,隱居重慶著書立說。[1]

1949年劉文島赴台灣,但拒絕出任任何官職,也不與高層人士往來。

1967年6月11日,劉文島在台灣病逝。

成長經歷

劉文島,湖北陸軍小學、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畢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步科肄業,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25年夏回國。任長沙省長公署顧問,武昌中華大學教授。1926年5月到廣州。任唐生智駐粵代表兼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第8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黨代表,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後任漢口市長,湖北省財政廳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司令行轅政治部主任,中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武漢特別市市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

1931年9月16日調任駐德兼奧公使。1933年9月13日調任意大利公使。此前,我國原駐外國使節均為公使級,經劉與意交涉,兩國同意升格為大使,此後我國駐外國公使均援例升為大使級。劉文島於1934年10月17日升任為駐意大利全權大使,遂成我國駐外國的第一位大使。劉能操英、日、法、德、意等國語言,在意大利向墨索里尼呈遞國書時,以意大利文恭述頌詞,其人高大,儀表極佳,為墨索里尼所佩服。1937年11月8日,意大利承認"滿洲國"時,劉下旗回國。

外交上劉文島不卑不亢,為中國贏得了尊嚴,國人多敬之。

外交風雲

劉文島還是一位愛國的外交家,也是一位愛民的市長、中將軍人。民國時期"廣濟四傑"之一,其餘三人為居正郭泰祺張導民。他幼讀私熟,13歲時,借用胡榮楨的證件,考取湖北陸軍小學,後被識破,准許恢復原姓名。在校成績優異,後升入武昌陸軍第3中學,曾組織"竟存社",參加"黃漢興復黨"等革命團體。1909年入保定軍校入伍生隊,一年後升至第1期步科。武昌首義時南下至上海,投奔都督陳其美,因作戰有功,他升任排長、連長。1912年仍回保定。1913年再度南下,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進入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學習。1916年被推選為回國反對"二十一條"的請願總代表,到北京時被袁世凱逮捕。因副總統黎元洪說情才未被處死,被交給湖北地方當局繼續關押。袁世凱病死後,劉文島才獲得自由,再赴日本深造。

1917年返國,將所撰的《政黨政治論》原稿送梁啓超閱,得到賞識,拜梁為師。1918年12月任梁啓超等赴歐洲考察團隨員,後入巴黎大學。1922年與廖世劭結婚,後同赴巴黎完成學業,1925年與妻同獲博士學位,是年夏回國,任武昌中華大學教授,嗣見吳佩孚又聘為參議。北伐前夕,就陳銘樞之邀,南遊百粵,交遊甚廣。1926年赴廣州,被蔣介石留在廣州作幕僚,並介紹加入國民黨。後為北伐軍順利進入武漢,去長沙、衡陽說服湖南省長趙恆惕,歡迎北伐軍,推動唐生智參加國民革命民。唐部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並任前敵總指揮,劉任該軍黨代表,兼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授中將軍銜。1927年5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八月卸職居上海。北伐軍平定武漢時,派任漢口市市長。1928年春,討伐桂繫結束後,復任漢口特別市市長,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與外國駐漢代表談判,交涉中國人力車出入租界事宜,獲得成功。在職期間,把王占元造的官辦"新市場"改為商辦,易名為"民眾樂園"允許市民進入娛樂,並主持修建了三民路(民生、民權、民族)。1931年7月特大洪水淹漢口時,曾做了一些防汛及賑濟工作。又在漢口樹立了孫中山先生銅像,開闢了中山公園。同時反對進贛剿共,並向蔣上書"親君子"(指李濟琛陳銘樞)遠"小人"。任公使、大使6年回國抵渝。1937年11月,劉文島擔任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獲上將軍銜,並經常參加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會,參與制定對日作戰計劃。1945年5月曾任武昌中華大學校長,後任華中宣慰大員、華中慰勞團團長,分赴湘鄂贛各省進行慰問工作。1947年冬,出任閩台清查團團長。1948年5月回廣濟參加競選當選為立法委員。解放前隻身去台,仍任"立法委員"。萬耀煌主持陽明山研究院時,曾任該院講座。1967年8月11日因跌跤斷骨,加之心臟病、糖尿病等並發,病卒於台大醫院。

因病逝世

劉文島為人耿直,愛國心強,抗戰期間,劉文島因經常當面批評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政策,遭到蔣介石的怨恨。為此,劉文島萌生退意,隱居重慶著書立說。1949年劉文島去了台灣,但拒絕出任任何官職,也不與高層人士往來,直到1967年6月11日孤獨的病逝。

人物作品

劉文島頗有才氣,是國民黨內公認的才子。其著譯有《新軍論》、《民約論》、《政黨政治論》、《行業組合論》、《行業組合與近代思潮》、《意大利史地》、《中意關係的回憶》、《人生哲學》等。

人物家庭

前妻無子女,其繼妻陸繼劭和三子二女現僑居紐約,都受過高等教育,皆為博士、碩士。長子共孚,與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張篤倫之孫女張第結婚成家;次子共展,美國以利諾理工學院碩士,曾於1972年被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請去隨尼克松訪問中國,在北京拍攝紀錄片,並擔任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松總統之間的翻譯,後又多次回國拍攝新聞紀錄片[2],拍攝製作的《大鳥大中國》的電視劇,獲得了美國電視最高最優獎,曾多次在中國和美國放映;三子共善;長女共濟;次女共定,現居美國,侄兒劉非現居廈門,侄女孟瑤現居漢口黃石路,侄孫玄慶就職成都鐵路局。外甥周秉義現居武穴市。劉氏一生奉獻頗多,經歷傳奇,其侄以販魚為業,有房產位於現武穴市實驗小學,為了落實僑房政策,武穴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在省地僑辦指導下,於1987年為他落實了僑房政策,在國內外反響較大,劉家親屬為表謝意送電子鐘兩座,分別書"政策英明,貫徹得務"署名"劉文島親屬:劉孟瑤、劉偉龍,1987年10月13日"。多年來兩座電子鐘仍懸掛在武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和市人民政府外僑辦使用,劉家庭人無論居住國內外,都盡力為中華民族振興作出貢獻。

參考資料

  1. 漢口第一任市長劉文島, 新浪網, 2009-10-08
  2. 漢口第一任市長劉文島, 新浪網, 200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