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創作漫談五題(之四、五)(李彥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創作漫談五題(之四、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創作漫談五題(之四、五)》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創作漫談五題(之四、五)

2012年6月14日,我被陽泉市關工委聘為通訊員。65歲又出征,實在是一件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思考如何當好這關心下一代通訊員?我認為有四點是有必要明確的。

一是出發點要沉下去,沉到童心的層面上,處理好成年人和下一代的關係問題。既然是關心下一代,就得設身處地地為下一代想,為下一代呼,為下一代排憂解難,維護其利益,關心其成長,與下一代交朋友。所以用愛心呵護童心是我們當關心下一代通訊員的出發地點。我們有必要理解童心特質,認識孩子們的成長規律,以幫助引導下一代健康成長為己任。用愛心擁抱初升的太陽,像園丁關愛花草樹木一樣愛護下一代孩子們。與下一代做知心朋友,不高高在上。

二是視點要新,善於捕捉到下一代成長中的熱點、難點,處理好看到和理解之間的關係。通訊員的首要素質不是會寫,而是有眼力會看,有捕捉新聞的鷹眼,有披露新聞的高招。當關心下一代的通訊員,就必須善於捕捉下一代成長中的熱點、難點。家庭、學校、社會,家長、老師、全社會的人都與孩子的成長有關係。而熱點常是突發性的,難點多是因襲性的,但孩子又都是有個性的。所以有必要關注共性,抓住個性。揚正氣,書正義。但也要看到問題,重正面引導。自己給後代做好榜樣。

三是觀點要科學,文稿要合乎下一代成長的科學理念,處理好講道理與給辦法的關係。現實中的問題常常是面對議題,關愛熱情有餘,而獨到見解不多;道理滔滔不絕,而談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就人云亦云了。要想不讓文章索然寡淡,而言之有理,讀之有味,通訊員有必要學習和掌握心理學、教育學、成長學、倫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成長需要等待,成長需要關愛,成長需要溝通和理解。但不能夠越俎代庖,不能夠拔苗助長,不能夠限制自主。你有期盼孩子成人的愛心嗎?你有等待孩子長大的耐心嗎?你有寬容孩子出錯的善心嗎?想想自己的小時候,也許還不如孩子。

四是落腳點要現實,文章言之有物,處理好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作文章不能夠搞應景作秀。通訊員要有寫作的責任感、時代的使命感。重任在筆,出精品,出力作。人一輩子都需要學習,我們要為守護童心,肯做「老小孩」,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縱然耳朵聾了,眼睛花了,與童心相攜,心理卻不老。

年輕人相逢想唱歌,我在這裡溜幾句順口溜表示一下心情:華發老太,挑擔出征,忘老忘憂。一證接在手,重任上肩頭。我表示:服從領導,聽從指揮;老當益壯,盡力而為;貢獻餘熱,不辱使命。把童心珍藏進華發里,把關愛流注到文稿中,當個合格的關心下一代通訊員。

當通訊員也是寫作,與文學創作並不矛盾,而且比文學創作更嚴肅。做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通訊員,是為孩子們服務。孩子有為,是母親的福分。誰不盼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啊!多麼希望天下父母都善於關愛自己的孩子,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成才啊!所以,我特意在這一篇里收錄了這麼一個專題,與大家溝通這一有關關愛下一代的問題。

[文藝小清新紫色小花彩帶飄逸分割線]

第五題:為文作賦「九要」

這是我在2007年召開的「紀念石評梅誕辰103周年暨陽泉評梅女子文學社成立慶典大會」上的講話稿。內容與上面的議題可合為一類,所以做了修改後就收錄在了這裡。

103年前,一代才女石評梅在我們平定出生。那時候的平定管轄着陽泉,如今的陽泉管轄着平定。石評梅是我們平定,也是我們陽泉的驕傲。103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紀念石評梅誕辰103周年暨評梅女子文學社成立慶典大會,既有深刻的歷史意義,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作為評梅女子文學社的名譽社長,講如下幾點:

一、文學創作要堅持「三真」,即真實、真情和真誠。

真實是文學之命源。真實就是真而不假,實而不虛。缺實失真的作品,如無源之水,無

本之木。文學的真,在於抑揚情真,創作意誠。真實作為文學作品的本色,並不與小說的虛構矛盾,小說的虛構是創作的一種必要的表現形式。藝術的虛構離不開真實的基礎。無論是虛構,還是科幻,都不能虛情假意,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文學作品,如果都虛假起來了,那文學作品就沒有生命了。

真誠是文學創作的一種高境界。為文作賦,首先是寫給自己看的,其次才是讀者。如果自己寫的是些言不由衷的東西,即便再有經濟價值,也是對自我人格的一種污辱,對讀者情感的一種褻瀆,對文學創作本性的一種玩弄。真即不假,誠即誠實。文人的生花妙筆展示的首先是自己的魂靈,連自己的魂靈都不守護的人,縱然成文成書,那種虛假的賣弄又能長久幾何?

真情是文學創作的品格所在。一個虛情假意之人不會得到可信賴的朋友,一篇或一本虛情假意的作品又能擁有多少讀者?嬌情和矯情,是女人常犯的兩個毛病。不自信時,為取悅別人而迷失自己的做作是嬌情;矯情,似乎比嬌情自重些,但又會讓人覺得過份。嬌柔造作常使女人的作品失了真情,那是很可惜的。把情當作風箏,充其量是一种放飛,又不能斷了線,線一斷,風箏必然會毀損。而把真情當作珍寶,放在文學作品的字裡行間,才可以得以升華。「真」是「情」的本質屬性。情真才能意切,意切,那文辭、文風才能感人。竹虛而有節,草茂而有根,竹有竹的品格,草有草的情采。但都是真情不舍,才使它們生命有續,生生不息。作品的層次可以是竹,或者是草,但不可無根無情。

才情並茂有品格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是真實、真情、真誠的寫照。真實、真情、真誠,此三真是文學創作的本源,也是其歸宿。

二、文學作者要做到「三我」,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有人說文學創作者是以做夢為已任的一群瘋子。這群瘋子不只夜間做夢,睡着做夢,而且醒着也做夢,做白日夢。不只思維做夢,還用筆做夢,你是這種人嗎?夢是什麼?離開人世並不久遠的心理學家弗羅伊德認為:「日有所抑,夜有所夢。」這與中國古人講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只差一個字。這一「抑」一「思」,把夢的思維機制都變了。思是理智的,結果常是平衡的,平靜的,周嚴的,文雅的。而「抑」使人想到了「揚」,有壓抑,必有張揚,而這對矛盾的結果常是原始的,粗礪的,難以控制的。文學創作的命源在於作者對自己生活的現實社會的感悟。那種感悟就是作者的夢。夢就是對現實超越的期盼和設計,嚮往和追求。文學創作美在作者頭腦和文筆的清醒而不蒙昧。這就要求創作者不可少夢,卻不能夢見什麼就寫什麼。做夢源於自我,寫作在於超越自我,文人應當做釋夢的智者。

如何超越?弗羅伊德認為人是有「格」的,人的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境界構成。「本我」是原始的,無意識的,它包含遺傳造就的本能、適應和衝動。本能、適應和衝動,都是「本我」存在的本能表現。「自我」則是後天形成的意識結構,是「本我」與人生的外部世界的結合,有協調和創造的作用,一方面是壓抑「本我」的本能衝動,去接受倫理,沿襲習俗,遵守道德。另一方面是滿足「本我」的要求,不斷地整合自己,走現實的路,做理智的人。「超我」是道德化,社會化了的個性品格。良心、公德、責任、理想、奉獻、犧牲,是這個階段人格的外表形態。至善、至美、至公、至德,是這個階段的人生追求。從「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這「三我」的層層升華,即是一個自然的普通人成長轉化為一個社會文化人和寫作者必經的歷練過程。

如果你是一個善於做文學美夢的人,就得走過這「三我」。這「三我」是三座山,人生一直在走,每天在走,有人走完了他一生的生命歲月,也走不到「超我」的境界裡。文學創作者是艱辛的,要取得成功,必須從「本我」的夢中走出,進入「自我」的現實中,再走進「超我」的境界裡。只滿足於做個寫夢話的瘋子,是不成熟的表現。《紅樓夢》作為傳世寶典,根本在於曹雪芹寫她時,不是在睡夢之中,而是在清醒之後。

做人得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心。如果說文學藝術是人類的白日夢,那作者就當將人類被壓抑的情結在自己的作品中給以合情合理的釋放和渲泄。即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從「本我」的夢中走出,進入「自我」的現實中,再走進「超我」的境界裡,用寫作才能去升華人類「本我」的本能,用創作才情去展示人類「自我」的苦痛和希望,用有特色的才氣和才華去描繪人類「超我」的美景。

三、評梅女子文學社的創作要堅持「三要」,即要回報社會、要發展自我、要追求久遠。

為什麼說要回報社會?因為沒有當今社會,就沒有我們這幸運的一群在這裡結社。為什麼說我們是幸運的一群?因為有國家憲法的依託,有黨的領導和支持,有人民的期待,有時代的召喚,有家庭和親人的扶助,有文友同仁的鼓勵。今天在大會上,市委程步雲書記的熱情鼓勵,李天太副書記的殷切希望,人大丁貴生主任的期盼和宣傳部高全懷部長的囑託,以及婦聯朱玉芳主席的具體要求,就是極有力的說明。

文學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的經濟及政治力量和文化現象的折射。你既然用筆了,既然成文了,而不去回報給你幸運的社會和時代,你的筆用得還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小我是微不足道的,卿卿我我與社會的大潮流比,許是浪花,但卻是渺小的。回報社會就要關注社會,關注國計民生,關注老百姓,關注深層次的素材。去體驗、去提升、去剖析、去描摹,去歌頌。

為什麼要發展自我?請姐妹們理解,這裡的「自我」,不是你單個的自己,是我們的「評梅女子文學社」。我們的「評梅女子文學社」,是時代的產物,是歷史的傳承。沒有石評梅的光焰照耀,沒有「平定女子文學社」的初創起始,哪有我們的今天?「評梅女子文學社」的宗旨,在於發揚石評梅的文學創作精神,以文學創作為自己的使命,堅持用毛澤東主席倡導的文藝方針,鄧小平理論及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為指導,高揚時代的主旋律,描摹真、善、美,揭露假、丑、惡,創新出自己的作品來。一個人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落伍,一個組織也然。沒有「平定女子文學社」的昨天,就沒有「評梅女子文學社」的明天,但此社與彼社又是不一樣的。兩社相比,時代前進了,地域寬泛了,隊伍壯大了,作品豐富了,一切都在提高中。有了提高,才會發展。發展中的事業,才有希望和前途。要使「評梅女子文學社」處在可持續發展的勢態中,每位社員都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而提高的途徑,只有學習和實踐,練筆就是實踐,創作就是實踐,實踐就必須勤奮。學習的內容就更多了,先進的文學理念得學,高尚的人文道德品質得學,高超的表現手法得學,不會學習的人是難以進步的。我們大家要用自己的不斷進步,促進「評梅女子文學社」的不斷發展。

為什麼要追求久遠?我瀏覽了一下第五期的《紅鬃馬》,時尚的東西不少。什麼叫時尚?就是與時代風尚合拍的內容和形式。文學創作如果不時尚,就沒有人讀。但有成就的作品不只時尚,而且影響久遠。因此我們在追求時尚的同時要想到久遠。估一估自己的作品能活幾歲?時尚的文學作品是充滿朝氣的,蓬勃鮮活的。久遠的文學作品不只外表蓬勃鮮活,而且有優的品質和高的品位 ,有深刻的思想和完美的藝術形式。貼近社會,貼近人民的作品才會有讀者。能給讀者啟迪和教益的東西,才會被廣泛而永久地傳誦。我在這裡提醒大家,在寫作時要多些思考,少些浮躁;多些冷靜,少些狂熱;多些推敲,少些馬虎;多些深沉,少些淺薄。

古人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其要義在於把寫文章看得比打江山還嚴肅,還莊重。江山可易主,社稷有更替,如戰士的衣裳;而文章卻是千古流傳的。既下筆,就當審慎。因此既選擇了文學,就得為自己的筆負責任。而使命感和責任心又不可使自己遺失了自己的特色。文學創作的藝術生命寄托在自身作品的氣質和風格中。人云亦云,是鸚鵡也會做的活。東施效顰只能是一種作嘔的做作。貓樣的老虎雖然也叫虎,即使從紙上走下來,充其量也只能逮個老鼠。因此對文學創作的特色而言,沒有特色,就沒有發展,也就失去了超越的基礎。因此,在樹立文學創作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同時,不可丟失了自信和特色。自信的人才有原創的勇氣和才能。沒有原創價值的文學作品永遠長不成大樹。璞美在於懷中有玉,玉美在於肯被雕刻;瓦美在於能夠遮風擋雨,陶美在於不怕煅烤。所以玉質可賞,瓦器可用,特質所在,價值所依。姐妹們要珍重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寫作風格和作品特色,不要自棄。

[1]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