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他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利他主義是中國專有文化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法語「利他主義」(「altruisme」)一詞,由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830—1842年間首先用來表示對他人福利的獻身精神,尤其是作為一種行為的準則。它和善行、無私等概念有密切聯繫。長期以來,它吸引着道德哲學家們的關心(參見內格爾(Nagel),1970年;米洛(Milo),1973年;羅伯茨(Roberts),1973年;科勒德(Collard),1978年;馬戈利斯(Margolis),1982年)。雷施爾(Rescher, 1975年,第11頁)把它分類為無私的「形態」(modalities)之一。利他行為有助於保證人種和基因的生存,因此,包括社會生物學在內的許多領域的眾多社會科學家對它深感興趣(貝克爾(Becker),1976年;科勒德,1978年,第5章)。而某些經濟學家已參與這項研究,更多的人當然就專心於利他主義對經濟成果的意義,特別是對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