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別以為你喜歡的別人也喜歡(周伶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別以為你喜歡的別人也喜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別以為你喜歡的別人也喜歡》中國當代作家周伶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別以為你喜歡的別人也喜歡

01

我有一個姐姐,好客好得不得了,每次去她家,她都要打雞蛋招待,弄個大海碗,一碗打十來個雞蛋,還放半袋[紅糖]],你不吃就跟你翻臉。她說雞蛋可是好東西,那些年想吃都吃不到。

其實我真吃不了那麼多,姐姐以為我跟她客氣,逼着我一個不剩,直吃得我嗝出來的都是雞蛋味。

有些飯局上,某些人明明知道他人不勝酒力,偏偏要斟酒,弄得臉紅脖子粗,其實這也是強人所難。

02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喜歡托爾斯泰哈代,不喜歡愛因斯坦,但她父母偏要她學理。課堂上她如聽天書,如坐針氈,找不到讀書的樂趣。老師厭棄她,父母責怪她,她則自暴自棄。

父母總是打着「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讓子女來完成自己的心愿,殊不知,這樣做,有時適得其反。

03

有這樣一個群,共訂群規,杜絕發與本群無關的鏈接,否則小罰懲戒。但時不時地就有人發個外鏈,被指出後,有人改正,有人很覺委屈,仿佛大家無事找事,繼續我行我素,最終群情憤怒,請他出群。

發外鏈的也許是出於與大家分享「奇文」的心理,但他忘了,自己的喜好並不是別人的喜好。如果真有心分享美文,就放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朋友圈不是很好嗎!

04

有一個學生,在老師上《祭十二郎文》時,他「噗」地一聲笑了。老師詫異地看着他,問:「這祭文中的經典,字字是血,句句是淚,你怎麼會笑呢?」

我想,《祭十二郎文》是經典散文和作者的心血之作沒錯,但那是個性化的情感,而學生沒有那樣的生活經歷,年齡和閱歷決定了他只看到文中的「而發蒼蒼」,便聯想起同桌只有十幾歲便頭髮花白,不自覺地就笑了。這也不能怪他。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有個偉人去世了,別人哭得稀里嘩啦,我就沒哭,我不明白那個偉人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死是什麼樣一種概念。我沒哭是我最真實的心理反應。

05

我,在閒暇時喜歡鼓搗點文字,每篇文章都覺得是用心寫的,可是點擊量卻很小,便有些失落和惆悵。

又有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叫祥林嫂,她的阿毛在春天被狼叼走了,她每天向人訴說着她的阿毛的故事,一開始大家從老遠路跑來聽她說,陪着她流淚,漸漸的人們開始厭棄她,看到她,掉頭就走。

同樣,我所寫,也不是大眾的心情,甚至還影響大眾心情。試想,大過年的時候,是看春晚的人多呢,還是看《紅樓夢》的人多?

而祥林嫂的遭遇無疑是悲慘的,但再悲慘的事也經不住天天咀嚼,咀嚼得只剩下渣子,沒有了同情的成分了。

這都與冷漠無關。

06

有這樣一個古人,在晉代魏時,山濤推薦他出林做官。山濤是司馬氏信任的人,他推薦山濤自然是受司馬氏委託,但他拒絕與司馬氏合作,洋洋灑灑上千言寫下那篇流傳後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個人就是嵇康

嵇康寫這篇「絕交書」,目的是向後世之人傳遞他的一種思想,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即嗜臭腐,養鵷雛以死鼠也。野人有快灸而美芹者也,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可以因為自己喜愛戴華麗的帽子,就勉強、強迫他人也要去戴;自己嗜好腐爛發臭的食物,而把死了的老鼠拿來餵養鵷雛。即使山里人太陽曬背確實是最愉快美事,芹菜確實是最可口的美味,若把它獻給君王來分享,雖是出於一片至誠,卻也難免太不合事理不切實際。還是讓每個人「循性而動、各附所安」為好!這就是嵇康先生寫這篇「絕交書」的最主要用意。

07

以上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道理:己之所欲,慎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種美德,「己之所欲,慎施於人」同樣是。

為人處事,讀書教育,就應該這樣做。[1]

作者簡介

周伶俐,女,安徽樅陽人,號西山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