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別來忽憶君(單昌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別來忽憶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別來忽憶君》中國當代作家單昌學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別來忽憶君

2016年,徐州徐悲鴻藝術研究會要做一個紀念徐悲鴻的專題片,徐雷會長和本地畫馬名家徐朝庭邀我和攝影師楊梅生一起,前往天津和北京搞一個尋訪活動,尋訪的主要對象是徐悲鴻的學生、親朋和廖靜文的北大同學。著名畫家、徐悲鴻嫡傳女弟子周國瑾就是此行主要受訪者之一。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劉名女士的引薦下,我們得以和周國瑾老師相見。

那天是10月22日,下午在天津結束採訪,我們就匆匆登上通往北京的城際列車,前去拜訪周國瑾老師。

周老師住在府學胡同內一個普通的四合院,我們到她家時,天已經黑了。周老師的女兒於小紅女士領我們來到位於堂屋東側的畫室。一進門,周老師忙熱情地起身給我們打招呼。

來時的路上,從劉名女士口中得知,周老師已經八十四歲了,近期腰和腿又出了點問題,所以行動頗有些不便,外出參加活動還得坐輪椅。

劉名女士和徐雷會長和周老師比較熟悉,他們見面就談起了之前在一些活動上的趣事。聽說我們專程從徐州趕來,為傳承悲鴻精神做採訪,周老師非常感動,連說:不容易,不容易,為藝術做實事非常難得,特別還是一個民間小組織,又沒有贊助。

回憶起六十多年前在中央美術學院跟徐悲鴻學畫的情景,周老師的那份崇拜和感激之情依然溢於言表。畢業後,周老師就到了北京幻燈製片廠,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恩師突然離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和昔日的同窗一直處於悲痛之中。

一邊工作,一邊堅持美術創作,周國瑾老師在生活的歷練下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中,終成為畫壇名家,特別是她的寫意花卉,簡潔高雅,獨樹一幟。

因為周老師身體不適,需要休息,所以我們只與她作了簡單交流。臨走時,她拿起畫筆,為我們題寫了「弘揚悲鴻藝術,學習悲鴻精神」幾個字,然後又堅持要留我們在她家吃飯,我們不想太打擾她,所以在拍攝了一些她的畫作資料後,就匆匆告辭了。

合影,握別。周老師說:下次再來,我請你們吃火鍋。

2016年10月的那次尋訪活動,我們一共採訪了與徐悲鴻關係親密的6位長者。結合採訪內容,我們利用半年的時間,做出了那個紀念徐悲鴻的專題片。為了向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徵求修改意見,同時為了搜集更多的相關素材,第二年的清明節,我們再一次來到北京。

在八寶山公墓祭掃完徐悲鴻墓之後,我們又去拜訪了周國瑾老師。事先聽說我們要來,她真的在家準備好了火鍋。

我們送給周老師一張記錄片的光盤,然後又用電腦播放給她看。

周老師看後,讚不絕口,笑着對我們說:你看,你們這麼用心,多好啊!我說過的,請你們吃火鍋,一會咱就吃,料都備好了的。

於小紅女士也對我們說:昨天劉名電話里說你們要來,我媽上午就讓我們買好火鍋料了。

盛情難卻——今晚,我們在周國瑾老師家吃火鍋。

餐廳內,大家圍桌而坐。

吃火鍋的時候,看周老師笑着和大家邊吃邊聊,我想到之前看到的資料上對她作品的評價,說她的那些畫作充滿生機和活力,盡顯其豁達豪爽的性格。

周老師雖是從無錫走出來的江南女子,但通過與她接觸,我們領略到的卻是「脫盡脂粉氣,難得丈夫風」的風采。

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周老師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她說:我是愛交朋友的,朋友來了,我就喜歡留他們在我家吃飯,一般不去外面,在家裡多方便多隨意啊。

我們知道周老師一直熱心於中外文化交流事業,有一百餘名外籍學生跟她學過畫。席間,談及這個話題,周老師說:我的那些洋學生,多數都是駐華使節的夫人,她們跟我學畫,也經常在我家吃飯,就是在我們現在吃火鍋的地方。

那些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和領導,也有好多在我家吃過飯。於小紅女士補充道。

北京的春夜依然很冷,但吃着火鍋的我們,感受到的卻是溫暖和愉悅。

吃完飯後,徐雷會長邀請周老師抽時間去徐州做客,周老師愉快地答應了。

畫家楊先讓先生和周國瑾老師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同班同學,雖然都已是耄耋老人了,但一見面兩人還是像在學生時代似的,毫無顧忌地互相打趣,引得周圍人笑聲不斷。

楊先讓先生非常感性,2016年7月,在宜興龍墅公墓舉行的廖靜文衣冠冢落成儀式上,他的一番飽含深情的講話讓在場的嘉賓無不動容。

2017年4月的北京尋訪,我們當然也見到了楊先讓先生,短暫的交流,讓我們收穫頗多。當時邀請周國瑾老師來徐州做客,採訪楊先讓先生時,我們也真誠邀請了他。

當年的11月初,周國瑾老師和楊先讓先生踐約來徐,陪同前來的還有呂惠媛老師、藍華教授、劉名女士和她的兒子姜浩宇、周老師的女兒於小紅和楊先讓先生的孫女楊天浩。

那晚,徐雷會長在徐州市區的一家酒店招待周國瑾老師一行。席宴開始前,看着亮堂寬敞的房間和一桌子飯菜,周國瑾老師和楊先讓先生連連搖頭,說這樣太浪費了,根本沒必要。

徐雷會長說:你們是北京來的貴客,我們也只是表表心意。

周老師說:什麼貴客,就是朋友!

楊先讓先生皺着眉說:這多浪費呀,真是!

周老師一行此番來徐州,一是想看看徐州徐悲鴻藝術研究會的工作開展情況,二是想了解一下徐州的漢文化和風土人情。因為只能在徐州逗留兩天時間,所以行程安排很緊,第一天參觀了楚王陵、漢畫像石博物館、戶部山民居,第二天遊覽了微山島風景區後,他們就返京了。

因為行走不便,周老師在整個行程中,多數時間都是坐在輪椅上,但自始至終她都非常高興,並不時地向徐雷會長和我們本地的其他陪同人員表示感謝。

「真好!真好!」在每一個參觀點,我總聽到周老師不停地這樣讚嘆。

這次會面,周老師還給徐州徐悲鴻藝術研究會送了份珍貴的禮物——她來前親自創作的一幅花卉水墨畫。

2018年5月20日,「為有暗香來——周國瑾書畫藝術作品展」在無錫市周懷民藏畫館開展。開幕式結束後,周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前來觀展的她的幾位法國學生,還特意給我們每人留了一份本次畫展的紀念品——一把雨傘,傘面上的圖案是她繪製的墨荷。

五個月後,我們又到北京,再次見到了周國瑾老師。

周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熱情,在她的畫室里,她像鄰家長者一樣跟我們聊自己的創作經歷,聊關於恩師徐悲鴻的往事,聊那些跟她學過畫的學生們,聊她的父親周懷民創作和捐畫之事,聊她跟楊先讓先生開過的那些玩笑。

不僅談了心,周老師再次留我們吃了飯,這次吃的是面。

說的話是知心話,吃的面是正宗北京炸醬麵。

與這樣一位知名畫家,在這樣輕鬆愉悅的氛圍下聊天、吃飯,讓你感受到的是那種藝術薰陶下的純粹,一樣的俗世,但卻讓你感覺離世俗很遠。

那次與周國瑾老師分別後,我又回歸到了自己原來的庸常生活。幾次相見,雖然我並未和周老師說上幾句話,但靜下來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她,想起她的笑,她的畫,她家的火鍋和炸醬麵,也會想起她畫室牆上的那副對聯:

「相見亦無事,別來忽憶君」。[1]

作者簡介

單昌學,徐州作家協會會員,簡書籤約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