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參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參科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刺參科[1] [2],(學名:Stichopodidae),或作刺海參科,是楯手目之下一個海參綱棘皮動物

簡介/常見種類

一些常見的「刺參」,如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花刺參(Stichopus variegatus),糙刺參綠刺參(S. chloronotus),則是刺參屬的。另外還有一種顏色鮮艷刺目,體型巨大的梅花參(Thelenota ananas),在中國南海比較常見,也是可食用的美味。

  • 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
    • 海參家族中,品質比較好的是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刺參,而威海的老刺參(當地 ... 拉丁名:Stichopusjaponicus),也稱「沙噀」. 刺參. 刺參屬棘皮動物海參綱,刺參科。
    • 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也就是大夥口中的「刺參」,隸屬於刺參科、仿刺參屬,分布於中國山東遼寧一帶的冷水域,其中大連煙臺出產的品質最好!
    • 仿刺參屬骨片為穿孔板,無C形體,刺參屬骨片為桌形體,有C形體。
  • 糙刺參:
    • 基本特徵
      • 動物為黃綠色,體型長可達30公分,寬5-7公分,身體的橫切面略呈方形。體背粗糙,背上肉刺狀疣足非常發達,沿著背中線兩側及體側略呈4縱列,每一個肉刺上,並且有3-4圈細褐色環圍繞,頂端有一黑色刺。肉刺間呈黃褐色,且由深褐色周邊劃分為不規則小斑塊。
      • 腹部偏平,腹部兩側突出。管足集中於腹面,排成3縱列,中間一列較寬大。口偏於腹面,楯狀觸手20隻。動物為夜行性,白天躲在岩石之下,晚上出來覓食。
      • 一般生活在潮間帶的潮池中,吞食珊瑚沙,以其中的有機物為食。受干擾時很容易自割,將背部體壁剝落或溶解。
    • 生態習性:底食性,吞食珊瑚沙,以其中有機物為食。夜行性,多在潮池中活動。
    • 全球分佈:墾丁珊瑚礁海域的萬里桐偶而可發現,澎湖海域數量較多,多在石滬區出現。馬爾地夫地區,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群島

刺參科特徵

  • 本科物種的個體主要為大型或中型,有方形的橫切面。長20~40厘米,最大的可達1米。
  • 體壁厚而柔軟,背面疣足發達,呈肉刺狀。其口部有20條楯形的觸手圍繞着,基部有壇囊
  • 生殖腺2束,位於背懸腸膜的兩側。
  • 呼吸道通過異網與消化道相連,石管常與體壁相連,無居維氏器
  • 骨片多為桌形體和杆狀體,常有C形體,個別的有扣狀體。
  • 全世界約有30種,中國已知有3屬7種,均為食用佳品。

刺參科分類

截至2018年10月24日 (2018-10-24)世界海洋物種目錄WoRMS)紀錄本科包括下列各屬:

常見物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