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潭古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潭古寺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旅遊王

基本資料

地點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巷6號

類別    寺廟

古蹟等級  歷史建築

建成年代  1920年代

劍潭古寺,又名劍潭寺[1]觀音寺,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直北安路,原為主祀觀世音菩薩佛教寺院。

歷史變遷

1773年,劍潭古寺創建,主祀神觀音佛祖,為台北盆地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台灣日治時期1923年(大正12年),由陳應彬主持重修,擴建為三殿式。1937年(昭和12年)為擴張台灣神社,遷至大直現址。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十九。 劍潭古寺門口有一素雅青瓦牌樓,寫著「劍潭古寺」,題字者為辜振甫,修建年代為民國61年(1972)。 穿過牌樓,爬上一小斜坡,來到劍潭古寺前的廣場。

劍潭古寺,雖然是台北市最古老的寺廟,但經過翻修改建,外觀已失去古味。寺廟面積並不大, 安靜隱身於這小巷內的山腳下。一般遊客大概不會專程來此一遊,即便是我自己也是路過時, 順道彎進來參觀而已。寺裡寺外無遊客。一孤寂老人坐於廣場一角,眼光好奇於我的來訪; 寺裡面一老狗慵懶地躺著,略為驚訝我的闖入,但隨即恢復牠的安逸閒緻。

劍潭古寺原本不在大直;劍潭古寺,寺如其名,原位於劍潭。古寺初建於劍潭北岸、劍潭山南麓, 背山面水,風景清幽。據傳明崇禎七年(西元1634年)時已有人在此結庵。康熙56年(西元1717年) 有僧人在劍潭北岸以茅草蓋「西方寶剎」;乾隆38年(1773年)吳廷詰等人重建,因寺臨劍潭,改名 「劍潭古寺」。日據時期才遷移至大直現址。 2003年,劍潭古寺因為極具歷史保存價值,由台北市政府宣佈為歷史建築佛光山進駐管理後,主神由觀音佛祖改為釋迦牟尼佛。

2018年5月起,佛光山及劍潭古寺董事會恢復原主祀神觀音佛祖。

建築型態

1923年改建後的正殿平面成八角形,三層簷,頂層為四角形歇山重簷,造型罕見。相似的例子可見於福建廈門南普陀寺之大悲殿。

1937年新廟為單殿式,右前方設有牌樓式山門,右方有民間撿取的部分舊石柱、石堵和石碑,雕工精細,石材優良,甚具歷史價值。

交通

參考文獻

  1. 記憶台北-劍潭寺,隨意窩,20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