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勸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勸導》是作者奧斯汀最後一部小說,塑造了一位其筆下最為高尚的人物。

故事講述了韶光正從安妮的身上消逝,風華正茂的時候,因為接受了他人的「勸導」,她終與意中人溫特沃斯上校分道揚鑣。雖青春不在,又備受虛榮的父親和姐姐的冷漠,但她的高貴仁慈卻使她成為親朋中最受歡迎的人。兩人分手八年後再次相遇,上校不能冰釋怨恨,違心追求他人;而安妮也險些接受偽君子堂兄的求婚。在因為家族事務而引發的一系列交往中,上校進一步發現安妮的無私與堅貞無人能比,而安妮也在一次次自我勸導中找回了愛的勇氣。他們發現,重新團聚比第一次相愛更為幸福,於是,經受了考驗的他們不再若即若離,開始盡情地回憶並表白。

《勸導》描寫了一個曲折多磨的愛情故事。貴族小姐安妮·埃利奧特同青年軍官溫特沃思傾心相愛,訂下了婚約。可是,她的父親沃爾特爵士和教母拉塞爾夫人嫌溫特沃思出身卑賤,沒有財產,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安妮出於「謹慎」,接受了教母的勸導,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約。八年後,在戰爭中升了官、發了財的溫特沃思上校休役回鄉,隨姐姐、姐夫當上了沃爾特爵士的房客。他雖說對安妮怨忿未消,但兩人不忘舊情,終於歷盡曲折,排除干擾,結成良緣。

簡·奧斯汀(Jane Austen)於1818年(作者去世後第二年)出版的小說,並署上了真名。

《勸導》是作者最後一部完整的小說,比以前的作品寫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許多評論家視為奧斯丁最好的作品。書中作者以幽默和諷刺的筆調對中產階級的虛偽和勢利進行了鞭撻。如果說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強調理智應該戰勝情感,認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能獲得幸福,那麼,在她這最後一部小說中,奧斯丁卻用較長的篇幅描述了「謹慎」給女主人公帶來的多年的痛苦。《勸導》肯定人物性格從謹慎到浪漫的演變,無疑反映了作者本人創作思想的變化。這也是對當時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 本書結構嚴謹、筆法細膩,小說中有許多細節描寫,乍看平淡無奇,可是細細體會,卻感到餘味無窮。人們常把奧斯丁的小說比作「二寸牙雕」,經過此般精雕細琢的《勸導》,完全當得起這一美稱。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女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 簡奧斯丁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她與出版商聯繫出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出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丁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出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丁負責出版了《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丁這個真名。 奧斯汀筆下的人物雖然都是虛構的,但卻都體現了奧斯汀本人的婚戀觀。奧斯汀生活的時代,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已經影響了各個階層,當時的鄉村貴族、地主青年在婚戀問題上也反映了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以後,資產階級關於 …

內容預覽

  薩默塞特郡凱林奇大廈的沃爾特·埃利奧特爵士為了自得其樂,一向什麼書都不沾手,單單愛看那《准爵錄》。一捧起這本書,他閒暇中找到了消遣,煩惱中得到了寬慰。讀着這本書,想到最早加封的爵位如今所剩無幾,他心頭不由得激起一股艷羨崇敬之情。家中的事情使他感覺不快,但是一想到上個世紀加封的爵位多如牛毛,這種不快的感覺便自然而然地化做了憐憫和鄙夷。這本書里,若是別的頁上索然乏味,他可以帶着經久不衰的興趣,閱讀他自己的家史。每次打開他頂寶貝的那一卷,他總要翻到這一頁:  凱林奇大廈的埃利奧特  沃爾特·埃利奧特,一七六O年三月一日生,一七八四年七月十五日娶格羅斯特郡南方莊園的詹姆斯·史蒂文森先生之女伊麗莎白為妻。該妻卒於一八OO年,為他生有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