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勢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伯溫(世哲學集)原圖鏈接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勢戰》,旨在闡述充分利用有利態勢擊敵的問題。《勢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它認為,作戰上所講的「勢」,就是利用擊敵的有利態勢問題。只要抓住敵人可被擊敗的有利態勢,不失時機地進攻之,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因此,本篇這裡所講的「乘勢」問題,從作戰指導的角度看,乃是一個如何正確選擇戰機的問題。

原文

凡戰,所謂勢者,乘勢也。因敵有破滅之勢,則我從而迫之,其軍必潰。法曰:「因勢破之。」①

晉武帝②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惟羊祜③、杜預④、張華⑤與帝意合。祜病,舉預自代。及祜卒,拜預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既至鎮,繕兵甲,耀威武,遂揀精銳,襲破吳西陵都督張政,乃啟請伐吳之期。帝報待明年方欲大舉。預上表曰:「凡事當以利害相較,今此舉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於無功耳。朝臣言破敗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計不出己,功不在身,各恥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漢宣帝議趙充國所上事⑥效之後,責諸議者,皆叩頭而謝,以塞異端也。自秋以來,討賊之形頗露之。若今中止,孫皓⑦怖而生計,或徙都武昌⑧,更添修江南諸城,遠居其人,城不可攻,野無所掠,積大於夏口⑨,則明年之計或無所及矣。」時帝與張華圍棋,而預表適至。華推枰⑩斂手曰:「陛下聖明神武,國富兵強,吳王淫虐,誅殺賢能,當今討之,可不勞而定。」帝乃許之。預陳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兵泛舟夜渡,以襲樂鄉⑾,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奪賊心,遂虜吳都督孫歆。既平上流,於是湘江以南,至於交、廣⑿,吳之州郡,望風歸附,預仗節宣詔而撫綏之。時諸將會議,或曰:「百年之寇,未能盡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將起,宜伺來冬,更為大舉。」預曰:「昔樂毅藉濟西一戰⒀,以並強齊。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着手處也。」遂指授群帥⒁,徑造⒂秣陵⒃,所過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孫皓。

注釋

①因勢破之:語出《三略·上略》。

②晉武帝:即司馬炎。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他取代曹魏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③羊祜:西晉大臣。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字叔子。晉武帝時任尚書左僕射,曾參與謀劃滅吳。他出鎮襄陽十年,都督荊州諸軍事,開屯田,修兵甲,儲軍糧,為其後一舉滅吳打下了基礎。

④杜預:西晉大將,著名學者。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字元凱。晉武帝時,為羊祜所舉,祜卒後,代鎮襄陽,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因滅吳有功,封當陽縣侯。他博學多才,尤善謀略,時有「杜武庫」之稱。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孫子兵法注》等。

⑤張華:西晉大臣。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字茂先。晉初任中書令,力排異議,支持武帝司馬炎滅吳計劃。滅吳後,受封廣武縣侯。

⑥趙充國所上事:趙充國,西漢大將,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西南)人,字翁孫。熟悉匈奴和羌族情況。武帝、昭帝時,率軍反擊匈奴貴族襲擾,勇敢善戰,因戰功卓著而任後將軍。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在與羌族先零部貴族鬥爭中,曾多次上書提出屯墾戍邊的建議,所謂「趙充國所上事」即指此。趙充國每次上書,宣帝都召集大臣討論,開始,贊成者只有十分之三;中間,增至十分之五;最後,增至十分之八。對此,宣帝下詔責問原先持反對意見的人,迫使他們叩頭請罪。事見《漢書·趙充國傳》。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2]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3]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4]」。

視頻

勢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劉基簡介,文學360
  3.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4.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