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處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化處鎮隸屬於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地處普定縣西部,東、東南與馬官鎮接壤,南、西與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交界,西北與馬場鎮、龍場鄉為鄰,行政區域面積114.48平方千米。 民國二年(1913年),屬普定縣六區;1991年11月,建化處鎮。截至2018年末,化處鎮戶籍人口為61302人。截至2020年6月,化處鎮轄8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化處社區。2011年,化處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021元。2018年,化處鎮有工業企業40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1個。[1]

建置沿革

民國二年(1913年),屬普定縣六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為翠峰鄉、天竺鄉、崇化鎮。 1953年7月,建化處區。 1954年6月,化處區人民政府改設區公所。 1991年11月,建化處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化處鎮轄1個社區、34個行政村:化處、化處、化處新寨、熊家林、胡家灣、播仁、林改、張家寨、播咱、水井、戛打、水母新寨、下水母、水母、焦家、偏坡、白果、戛臥、陶家、老水母、硐口、火把、田壩、苑壩、後山、朵貝、下紙廠、播改、岩峰、爛壩、臘柳、米潤、沙包、杉木、長箐;下設13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化處鎮轄8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化處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化處鎮地處普定縣西部,東、東南與馬官鎮接壤,南、西與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交界,西北與馬場鎮、龍場鄉為鄰,行政區域面積114.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化處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為岩溶地貌占全鎮面積3/4,非岩溶地貌僅占1/4。境內最高點海拔1752.8米,最低點海拔1200米.

氣候

化處鎮多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5℃,7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低氣溫-11.1℃(1977年2月9日),極端最高氣溫34.7℃(1958年4月23日)。無霜期年平均289天,初霜為12月初,終霜為次年2月中旬,年日照時數最高為1534小時,最低年為87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96.9毫米。

水文

化處鎮境內地表水均屬長江流域水系之波玉河上游支流,主要河流有磨香河、戛臥干河、水母河、木拱河、後寨河等河流。

自然災害

化處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風、暴雨、冰雹以及因暴雨和冰雹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自然資源

化處鎮境內地下礦藏主要有鐵、煤、石膏、石灰石、方解石、重晶石等。轄區內鐵礦資源屬褐鐵礦類,主要分布於白墳、張家寨一帶,屬風化殘餘型礦床,散布於更新系的紅色黏土中,結核型產出俗稱「雞窩礦」;煤炭主要分布於西部和北部的地區,在地質結構屬二疊系的大煤山背斜和上窯背斜,延伸到靛山白果一帶。已探明化處鎮大煤山複式背斜北段的朵貝、紙廠、台子礦區,儲量為2.5億噸。耕地面積2.85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化處鎮總人口5415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37人,城鎮化率5.6%。總人口中,男性27400人,占50.60%;女性26754人,占49.4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1853人,占95.75%;有少數民族2301人,占4.2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7人。 截至2018年末,化處鎮戶籍人口為61302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化處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021元。 2018年,化處鎮有工業企業40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1個。

農業

2011年,化處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31億元,比上年增長7.11%。 2011年,化處鎮生產糧食1.02萬噸,其中稻穀0.52萬噸,玉米0.4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0.8萬畝。 化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62萬頭,年末存欄量1.36萬頭;牛飼養量1.07萬頭,年末存欄量0.89萬頭;家禽飼養量34.31萬羽,上市家禽19.3萬羽;畜牧業總產值6287萬元。

工業

化處鎮形成以煤炭採掘、砂石開採、茶葉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化處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60萬元,從業人員60人。煤礦2個,紙面石膏板生產廠1家。

商業

2011年末,化處鎮有商業網點587個,從業人員798人。

金融業

2011年末,化處鎮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008萬元,比上年增長37.46%;各項貸款餘額8654萬元,比上年增長13.66%。[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化處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75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26所,在校生4405人,專任教師2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68%;初中1所,在校生1826人,專任教師10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19%,小升初升學率99.8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化處鎮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化處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4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花燈、小戲等;舉辦的文化節有油菜花節、貢茶文化藝術節等。2011年末,鎮區內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率達91.3%。

2011年末,化處鎮有3個村安裝有農民體育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化處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38個;病床50張。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4人,農村衛生人員49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871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化處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51戶,人數8642人;農村五保供養222戶,人數244人,其中分散供養224人,集中供養20人,支出20.36萬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7戶,人數610人,支出633.4萬元。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587人,其中16—59周歲的9724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化處鎮有郵政支局1個。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量1448門,固定電話用戶568戶,移動電話用戶3300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化處鎮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2.65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2000米。

供電

2011年末,化處鎮有變電站1座。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化處鎮種有街道樹100餘株,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

交通

化處鎮境內有216縣道經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化處鎮因傳說是仙人坐化之處而得名。

風景名勝

化處鎮境內有重化山莊、空山、仙人寺、獅子山、反字岩、窄口水庫等景點。

地方特產

朵貝貢茶

朵貝貢茶,明朝時期曾奉為貢品。 1960年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途經貴陽時,對「色清味甘」的這一傳統名茶大加讚賞。化處鎮,也因此被稱為「貢茶之鄉」。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化處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擬命名貴州省森林鄉鎮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