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場鎮

中文名 : 馬場鎮

所屬地區:貴安新區(安順市平壩區)

馬場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與清鎮市、花溪區和長順縣相毗鄰。滇黔公路、貴廣公路、貴昆鐵路及株六複線穿境而過。距省城貴陽46公里,距黃果樹瀑布64公里。境內有新藝機械廠、羊艾農場等六家中央、省屬廠場。總面積198.5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其中一類村7個,二類村8個)260個村民組。耕地面積42352畝,其中田22513畝,土19839畝。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為主。特產主要有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地蘿蔔、洋塘葡萄等。共有42個基層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28個;共有黨員927人,其中農村黨員782人。[1]

目錄

歷史變革

馬場鎮建場於公元1621年,距今已有388年歷史,當時由"曾周"兩姓辟場,每逢農曆"馬"日趕場,故名"曾周馬場".解放前是貴州四大名場之一。1991年拆鄉建鎮後為鎮政府所在地,與清鎮市、花溪區和長順縣相毗鄰。貴煙公路、貴廣公路、貴昆鐵路及株六複線穿境而過。距省城貴陽46公里,平壩區城區20公里,距黃果樹瀑布64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境內有新藝機械廠、羊艾農場、六0一庫等六家中央、省屬廠場。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82.88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其中一類村7個,二類村8個)260個村民組。全鎮總戶數14686戶、48673人。

發展狀況

馬場鎮耕地總面積40949畝,其中田21462畝,土19445畝。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均勻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土地類型為山區水稻田,有着生態條件的多宜性和農業種養業的多樣性,適宜於農業綜合開發。馬場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為主。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加農業產出和農民收入。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兩個作用"在特色農業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新院村的烤煙、栗木村蛋雞養殖、松林灰鵝、馬鞍能繁母豬等產業結構已初具規模,成為全鎮產業結構的亮點。商品已投入市場,2008年馬場鎮引進億達石油支撐劑工程項目。新村養牛,松林養鵝等項目已全面落實。在硬件設施上,鎮黨委、政府多方籌集資金,並藉助上級扶貧資金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大方縣電廠二期工程已經在馬場開工建設,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馬場鎮糧食產量均以5%左右的幅度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設施建設

1998年,馬場鎮被貴州省建設廳列為全省"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以來,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後興建和擴建河心公園、烈士陵園、精神文明活動中心、農貿市場和辣椒大蒜批發市場、客車站、農業培訓中心大樓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抓好集鎮綠化、美化工程;大力治理"髒、亂、差";實施"亮麗工程",在主要街道安裝60餘盞路燈;對集鎮主幹道及至馬場中學的道路進行水泥硬化;改造閉路電視,實現光纖傳輸。通過項目形式,大力改善農村生活用水用電、改圈改廁改廚;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通信網絡;不斷推進村莊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污水、垃圾處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