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五味子(拉丁學名:Schisandra chinensis)是北溫帶闊葉紅松林的組成樹種之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極耐寒,不耐乾旱和低濕地;淺根性。北五味子與人參相似,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刺五加而性溫和,能增強人體抗疲勞能力。北五味子對人體具有益氣、滋腎、斂肺、澀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是生產健腦安神、調節神經藥品及保健品的首選常用中藥材[1]

目錄

物種分布

北五味子是北溫帶闊葉紅松林的組成樹種之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極耐寒,不耐乾旱和低濕地;淺根性。在一42℃的嚴寒地帶天然五味子能正常越冬,第二年正常結實。要求空氣濕潤,耐蔭,但在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有利於形成花芽而且雌性花明顯增多。因此人工栽培五味子要同時注意環境空氣濕度與光照兩個因子。保留一定的闊葉樹,亞喬木最為理想,作為蔽蔭和攀援物,但郁閒度以0.3-0.4為宜。

五味子喜肥沃、濕潤、疏鬆,土層深厚,含腐殖質多,排水良好的暗棕壤,不耐水濕地,不耐乾旱貧瘠和粘濕的土壤,因此,五味子天然株叢多分布於溪流兩岸的針闊混交林緣,林間空地,採伐跡地。以半陰坡毛榛子、山楊、白樺林毛榛子、珍珠梅、水曲柳、胡桃楸林內天然五味子貯量最多,達0.8-0.7t/hm2.年。而陰坡、平坦地,土壤過濕的毛榛子、雲杉、紅松林下五味於貯量少,為0.16t/hm2.年。乾旱陽坡的柞林,以及冷濕的落葉松林,雲冷杉林下則很少有五味子。

在乾旱、寒冷、無遮蔭的裸地上生長,五味子有嚴重枯梢現象,結果少。

應用價值

成分功效

北五味子與人參相似,具有「適應原樣」作用,類似人參、刺五加而性溫和,能增強人體抗疲勞能力。

北五味子果實含揮髮油約3%,含檸檬酸12%,蘋果酸10%及少量酒石酸和單糖類。種子含脂肪油33%,揮髮油1.6%,五味子素,五味子醇,Vc、Ve等、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為木脂素,木脂素包括各類五味子素及各類木脂素化合物。果皮及種皮含木脂素5%,根莖皮含4.88-12.4%,莖皮內含5.6-9.9%,並以6-7月份開花期含量最高,因此莖皮與果實具有同等有效成分,具有同樣多種用途。

北五味子在國內外市場上很受歡迎,市場潛力大,價值高。林區、山區利用林間空地,林緣河流兩岸大量空地栽培北五味子是一項很有前途的產業,可賣鮮果,可晾乾貯存,可發展深加工,對于山區經濟發展有積極意義。

五味子果實中含17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占17.7%,無無機元素按含量順序為鉀、鈣、鎂、鐵、錳、鋅、銅。

北五味子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有機酸主要有蘋果酸、檸檬酸,少量的酒石酸、琥珀酸和草酸;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Ca、K、P、N、Mg等;含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其中維生素C含量為21.6mg/l 是蘋果酸的3倍,此外含有脂肪酸,少量的白藜蘆醇。木脂素是北五味子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質,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北五味子中木脂素有150多種,主要為五味子素以及類似物質γ—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等.

北五味子對人體具有益氣、滋腎、斂肺、澀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是生產健腦安神、調節神經藥品及保健品的首選常用中藥材。北五味子除藥用外,還可加工果酒和果汁飲料。東北三省是北五味子的主產區,現野生資源的年產量為500~700 噸,而國內中藥材市場、製藥企業、釀酒加工企業和對外出口年需求量為3 000~3 500 噸,在加強資源保護力度的同時,開展大面積人工栽培是解決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徑。在實際生產中,掌握北五味子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是實施科學、合理技術措施的重要基礎,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2]

視頻

北五味子 相關視頻

探秘中國最北「北五味子之鄉」
五味子為什麼叫五味子?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有什麼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