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為了發展新中國的核事業,1955年經周恩來總理批示,北京大學成立了「物理研究室」,在國內高校中首先建立了核學科。幾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五千多名高水平人才,其中包括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1]、西北核基地司令錢紹鈞等25位院士,被譽為「核科學家搖籃」。為適應改革開放與學科發展需要,1983年5月17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在原技術物理系(初期為「物理研究室」)設立重離子物理研究所。

機構簡介

重離子物理研究所致力於探索加速器前沿科技,聚焦能源和腫瘤放療中的挑戰性問題,建設國際頂尖的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研究所近年來在激光加速、超導加速、核物理及核磁共振技術等領域進一步獲得重要突破,得到了習總書記的持續關注。近5年共承擔了50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包括 10 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項目等,到賬經費超過6 億元。在 Nature、PRL、PRAB 等期刊發表論文 500 余篇。

專業隊伍

研究所目前有核技術及應用、等離子體[2]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醫學物理與工程等4個二級學科。目前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隊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大千6人(含雙聘)、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引進計劃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研究所還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Gérard Mourou教授等多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顧問、兼職和客座教授。

經過40年發展,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已成為我國核技術及應用領域重要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在新時期,研究所將面向能源、先進制造和生命健康等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持續探索高能物理和加速器科技前沿,致力於培養具備核科學基礎與技術能力、適應多學科交叉的高層次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