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平舊書鋪(孔德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北平舊書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北平舊書鋪》中國當代作家孔德琴的散文。

作品欣賞

北平舊書鋪

北平舊書鋪的經營方式不但在中國的其他城市裡沒有,在其他國家也是沒有的。

屋中總陳列着幾張八仙桌供人看書。從前我國雖有藏書樓,但多為私人的,公共的極少,只有極講究的書院中偶爾有,但那裡面的書不容易借出來,裡面更沒有供人看書的設備

北平的舊書鋪頗有現代圖書館的雛形,而且還更方便。

你想看什麼書,就能給你送到桌上來。倘若你正研究一件事情,不知道應該看什麼書,可以問掌柜的,他會給你出主意。鋪中沒有的書,他可以替你向其他書鋪借。你看書時想吸煙,有學徒替你裝煙;你想喝茶,有學徒給你倒茶;你若看書看餓了,有人代你去買點心;對常來看書的熟人,有時掌柜不但不要錢,還可以請你。

不但如此,你在家中想看什麼書,他還可以給你送去,你若看完了不買也是沒有關係的。比如說,你想寫一篇文章,要用的參考書家中沒有,你可以去借,只要說明「我暫作一次參考」,你看完了,他便取回。倘若你要借難覓的書,他知道某學者有,也可以替你去借。因為有書之家你不一定熟知,而有書之家常買書,與書鋪一定相熟,所以他去借容易得多。這對於學者和讀書人是多麼方便!

我曾問過他們:「顧客老是光看不買,不賠錢嗎?」這種舊書鋪的掌柜不但有道德,而且有思想。他說:「書鋪的買賣道路最窄,平常人不但不買,而且不看,所以來往的只有幾個文人。文人大多沒有錢,我們應該給他們幫點忙,而且他們常看書,總有買的時候,介紹一個朋友做一批大一點的買賣也是常有的事情。這哪能說他們是白看呢?」

對於「目錄之學」,店家比讀書人知道的多得多。在清光緒年間,琉璃廠路南有一家翰文齋,老掌柜姓韓,知道很多書,很多讀書人都常常問他。張之洞在他的《書目答問》一書中曾說讀書人要常到舊書鋪中坐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彼時張之洞、盛伯羲、許葉芬、王闓運等人都是常去逛舊書鋪的。

[1]

作者簡介

孔德琴,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