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克郡聖馬利亞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約克郡聖馬利亞教堂在歷史上,聖瑪麗教堂有兩座。在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喬治·羅賓遜(George Robinson)家族為了紀念弗雷德里克·格蘭瑟姆·溫娜(Frederick Grantham Vyner)而在約克郡建立了一座紀念教堂。另一座是位於斯凱爾頓(Skelton)基督安慰教堂(Church of Christ the Consoler),這兩座教堂的設計者都是威廉·伯吉斯。
1870年,溫娜被希臘強盜謀殺,他的媽媽(Lady Mary Vyner)和姐姐(Lady Ripon)未用完的贖金在約克郡建立了兩座教堂以紀念溫娜。伯吉斯能成為這兩座教堂的設計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與他的僱主約翰·帕特里克·克萊頓斯圖爾特(John Crichton-Stuart)和溫娜之間的關係,他們早在牛津就成為了朋友。
斯塔德利皇家公園的聖瑪麗教堂於1870年開始籌備,1871年正式開工,教堂於1878年完工並開始使用。設計者將基督安慰教堂建成一個經典案例-將他最中意的法式早期風格轉變成英式風格。尼古拉·佩夫斯納寫道:「這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聖地,早期英國榮耀之夢(a Victorian shrine, a dream of Early English glory)。」聖瑪利亞教堂是伯吉斯「教會建築的傑出之作」。
教堂的產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