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一份集福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一份集福宮
圖片來自boylondon

十一份集福宮,又稱掌牛伯公廟,是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大草坪的土地祠,為該處居民與公務員的信仰場所。

伯公介紹

位在北區水資源局大草坪榕樹下的土地公廟,信眾多有水利署的公務人員,也因此廟身橫批寫「聰明正直」。時任石門水庫管理局局長的李鐵民曾說,該廟在石門水庫興建前就已存在,一直是佳安村、大平村、石門水庫管理局眷舍及中科院一、二村民眾最信奉的地方。該廟又稱為「掌牛伯公廟」,因昔日當地牧童會來請託此神尋找走失牛隻。

石門水庫管理局興建時,當時規劃人員有意遷移此廟,遭村民反對,規劃人員也不明緣故生病,最後決定不移動。2003年7月11日土地公神像被竊,此後無下落。儘管主神失蹤,但該年中元節,周邊信徒依舊到場對牌位處祭拜,小廟前人聲鼎沸,並開玩笑說伯公去辦事了。2004年,當地佳安村村民在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輔導下自組的舞台劇團「好小劇場」上演首齣戲劇《掌牛伯公失竊記》,希望找回神像並抒發居民感情。

後來北區水資源局規劃新的伯公廟,另塑神像。新任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宏莆為感恩此廟神明,在2016年初指示該局編列預算修繕、補漆並清洗天花板、牆面、地面及神座;修繕工程告一段落時,恰逢石門水庫水情轉為正常,黃宏莆還率領該局員工感謝庇佑。

榕樹

佳安村村長江李桂春表示,此廟的大榕樹為村民李蓋日的父親李火來所植,過去石門水庫管理局員工的孩童會結伴來此嬉戲。2003年9月,地方人士發現冠幅達二百平方公尺、高十一公尺、樹基直徑二點五公尺的老榕樹流出白色汁液、樹皮斑駁隆起,經江李桂春反映後,在次月30日找來林務課課長黃雪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傅春旭、縣議員葉發海等人到場會診,證實這棵被縣府列管在案的老榕樹有桑天牛蟲害。因植物專家在2013年發現老樹因一旁的土地公廟香客眾多導致土壤硬化,水資源局遂請專家改善棲地,讓樹木根系自然向下成長,也於周遭種植杜鵑花,圍出一小塊土地,使民眾不再踩踏。

道教

道教是華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於黃帝(黃帝學派託言),道教體系最早創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師道)的張道陵,崇拜道家老子為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動,至春秋戰國時期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後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後期形成黃老道,至南北朝經過宗教改革,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概論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也積極發展[1]。為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學理論,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為核心概念的理論體系,並將哲學家神化;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張道陵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鶴鳴山修道,創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為傳教區域。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與國姓相同,於是尊封老子為唐室先祖。

道教以「」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中原萬物的本原。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與儒學佛教合稱「三教」,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據着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登聖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及行善積德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