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年古鹽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的千年古鹽田,被批為旅遊景點。鹽工們根據海南島高溫烈日的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含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在石槽內,經暴曬製作成鹽巴。由於這裡的鹽味鮮,並對多種疾病有療效,清朝乾隆皇帝聞報後,御書「正德」賜給鹽田人。海南千年古鹽田被譽為最早採用日曬的製鹽場,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間製鹽工序的古鹽場。有10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石鹽槽密布海灘。鹽田村仍有30多戶鹽工,每天都在這片鹽田上沿襲着1200多年來的古老方式勞作。

傳說故事

據洋浦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宣傳科工作人員孫先生介紹,這片古鹽田有750畝,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傳說 是從福建莆田遷移而來的鹽工所造。鹽工們就地取材,將海邊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鑿成無數淺淺石槽,像一方方硯台比肩佇立,因石而異,大小、高低錯落,有些上面還雕鑿着古樸的文字,錯落有致地分布鑲嵌在一壟壟、一塊塊的鹽田周圍,總數達6800多槽,蔚為壯觀,平時在石槽中注入經過濾後的海水,海水漲潮時海水也會自動漫入這些石槽,讓烈日曝曬成鹽。

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間,一群福建莆田的鹽工不知什麼原因,千辛萬苦遷居到當時海南島西部的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島的海邊開山辟石,建造家園和鹽田。他們的鹽田十分獨特,將海邊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在石頭頂部除四周留出凸邊外,把中間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時在這些石槽中注入經海泥過濾後的海水(漲潮時海水就會自動漫入這些鹽槽),靠陽光曬出高品質的食用鹽。由於這種方式開創了高產量的「日曬製鹽」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曾御書「正德」賜給這些鹽田人,後來人們也稱這裡為「千年古鹽田」、「新英古鹽田」。

旅遊風景

古鹽田四周風景很美,最常見的植物就是仙人掌和野菠蘿,而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洋浦港,那邊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以及往來停泊的各國貨輪。但這邊古鹽村的生活卻不受影響,依然平靜,悠閒,孩童在古鹽田旁邊的池塘中嬉鬧,老人在村邊的古榕下靜靜的納涼,古鹽村的人迎來送往,淡定從容。*[1]

在參觀過程中,你可以看到不時有些附近村莊裡的小女孩正在收集用來過濾鹽的泥土。

考古價值

據了解,洋浦千年古鹽田是中國保存比較完好的古鹽場,所沿用至今的古老傳統製鹽工藝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製鹽手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這最古老的曬鹽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鹽田每年接待的遊客為5萬人左右,而且多為島內遊客。為了把古鹽田保護規劃好,儋州市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對古鹽田的發展做規劃,要把古鹽田打造成一個全國唯一的具有觀賞及考古價值的旅遊景點。

製鹽過程

大概步驟是: 鹽槽倒入海水 太陽暴曬 蒸發水汽凝結鹽晶 傍晚採收(建議4-6點觀光,運氣好可以看見採收過程)

視頻

千年古鹽田


參考文獻

  1. 滄桑巨變 昔日繁華的鹽都——儋州千年古鹽田. 08 五月 2018 [17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