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殖民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半殖民地

中文名: 半殖民地

外文名: semicolony

提出時間: 1915年

提出者: 列寧

半殖民地,即國家處於賣國政府統治下任由外寇掠奪本國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狀態。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獨立自主,而在經濟政治方面,實際上是依附於帝國主義的國家。


半殖民地國家被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國家所統治和榨取,但帝國主義不直接統治這種國家,而是通過這種國家的反動政權間接統治。大部分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是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直接影響。[1]


「半殖民地」這一概念,是列寧1915年在分析帝國主義對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的瓜分情況時首次提出來的,且首次明確把中國列為三個「半殖民地」國家(三個「半殖民地」國家是指中國、波斯、土耳其)之一。


隨後,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致》中,列寧再次把中國和波斯、土耳其一起列入「半殖民地國家」,指出中國「正在變成殖民地」,並進一步說明,「半殖民地」國家」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獨立的,實際上卻被金融外交方面的依附關係的羅網纏着「,」它們是自然界和社會一切領域常見的過渡形式的例子」,是以附屬國向殖民地轉變的中間形式的典型。


總述

形式上獨立、實際上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受帝國主義國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國家或地區。它們之所以並未成為某一宗主國的殖民地,是由於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在領土爭奪中矛盾尖銳,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反抗。


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典型的國家形式不僅有兩大類國家,即殖民地占有國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種形式的附屬國,它們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獨立的,實際上卻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附屬關係的羅網包圍着,半殖民地是其中的一種形式。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經瓜分完畢的時候,爭奪這些半獨立國家的鬥爭一定會特別尖銳起來。


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帝國主義入侵封建國家後,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因素得到一定發展;國家形式上保持獨立和主權,而實際上政治、經濟都被帝國主義所控制的社會形態。


半殖民地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即1913年,屬於半殖民地國家的有波斯(今伊朗)、中國、奧斯曼帝國等。英國沙俄長期爭奪波斯。1907年和1915年英、俄兩次協議,將波斯(今伊朗)南部劃為英國的勢力範圍,北部劃為沙俄的勢力範圍。德、英、法等國長期爭奪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直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領土和屬地僅剩下亞洲西部的奧斯曼帝國參加德國和奧匈帝國方面作戰,在此前它在北非的屬地都被英、法、意三國所瓜分,在戰後又失去了西亞的屬地,其本土則淪為半殖民地。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國家。這是由於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想獨吞中國,但它們之間的矛盾使各自的企圖無法實現。同時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鬥爭,並利用它們之間的矛盾使其野心不能得逞。


中國半殖民地結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結束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