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陰老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陰老腔

中文名稱:華陰老腔

流行地區:陝西省

類       型:皮影戲曲劇種

地       位: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發源地區:陝西省華陰市

批准時間:2006年

華陰老腔,是一種皮影戲曲劇種,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華陰市,原是華陰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原則為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至今流行於陝西地區,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非常追求自在、隨興的痛快感,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此類表演方式也被譽為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於2006年,華陰老腔被政府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該劇種憑其的獨有之長,使得該劇有着出色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世代相傳,經久不衰。但該劇種又處於另外一種特殊情形,即家族戲,當前仍然是瀕於滅亡缺乏傳承人,急切的需要保護與發展傳承。

在2016年,著名歌手譚維維通過電影《白鹿原》和華陰老腔這一藝術結緣,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和華陰老腔的老一代的藝人們為觀眾呈現了一首《華陰老腔一聲喊》。

概述

華陰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也是一種皮影戲。與皮影戲的差別可以這樣說,如果唱戲站在後台就是皮影戲,如果唱戲人跑到前台來吼唱就是華陰老腔[2]。根據《華縣誌》相關內容的記載,老腔皮影亦可稱作拍板調,於清乾隆元年至十年(即1736到1745)就已經盛行在華州(今華州區)。華陰老腔的獨特唱腔特點全然得益於華陰市的獨特地理:北濱渭河、南鄰秦嶺

淵源

雙泉村這個小村莊處於西嶽華山腳下,黃河渭河以及洛河這三條河流在村莊附近匯合,在村子裡邊祖祖輩輩相傳着一個老腔皮影戲班。皮影戲在陝西這一片區域似乎司空見慣,可是雙泉村的這個戲班子卻會一種獨特唱法,名字叫做老腔[3]

據說,早在西漢時期,此地是一個軍事糧倉,漕運就直通西漢的都城長安。帶頭的船工為了統一勞工們的動作,方便工作,在喊着船工號子的同時,一邊拿着木塊敲擊船幫,由此誕生了老腔。

至於老腔這一名字的來源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其與當地其他的戲劇比較,年份比較早,特別是老槍顯得粗獷豪放、富有氣勢、古樸深沉,像是上古遺留下來的音調,因此稱之為老腔。另一種說法是它是從湖北老河口的說唱傳到華陰然後逐步演變而成的,因此就取地名老河口的第一個字來命名為老腔,由於處於華陰市所以叫華陰老腔。

類別

華陰老腔可被分為兩大類:阿宮腔和弦板腔。

阿宮腔

亦被稱作北路秦腔。因其唱腔的藝術特點為翻該遏低,所以也被稱作遏宮腔。流行的範圍有咸陽禮泉興平涇陽三原乾縣)、渭南富平)、西安高陵臨潼)、銅川耀縣)等等地區。

阿宮腔原來的演出形式是皮影,在1960年被搬上了大舞台,並對常腔、表演、音樂伴奏和舞台美術方面作出了些許變革,但原有的特點仍然被保持住了。

其特點為婉轉動聽、剛勁有力且激昂,並假嗓翻高唱出[4]

阿宮腔的劇目取材廣泛、內容內容,已經發掘整理出來的傳統劇目就有六百多本。劇目的唱詞微顯樸實、生活鄉土氣息濃郁。其中,取材於歷史的劇目,大多都是以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昏庸無道、荒淫無度、殘忍無理並且批判賣國苟且、表現民族氣概為目的所創作的戲,像是《七箭書》《重耳走國》等等。而取材民間故事的劇目,大多都是以反映家庭倫理道德、男女愛情離合、抨擊忘恩負義以及讚頌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清官為目的所創作的戲,像是《西廂記》《金鱗記》《王魁負義》《女巡按》等等。而取材於現實生活的劇目,大都是以抨擊邪惡勢力及惡少劣婦為目的而創作的諷刺性喜劇,像是《三婆娘頂嘴》《屎巴牛招親》《打鍋》《抹牌》等等。

生、旦、淨、丑皆為阿宮腔角色行當,表演上基本是沿襲了秦腔的形式,並且採用了某些皮影所特有的表演動作,顯得尤為獨特别致,而且在表演上也有塌城、劍出鞘、踢打等等武打特技。

發展歷程

老藝人段天煥回憶說道,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阿宮腔已經從禮泉傳播到了渭北地區,《范雎相秦》《玉瓶贈金》《祥麟鏡》《四賢冊》等劇目都被演出。與原先的秦腔唱調相比較,發現有「三放不如一遏」這樣的藝術效果,於是就取名為「遏工小調」,藝人們稱之為「遏工」。後來到了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皮影班社以及著名藝人又相繼地出現,主要有《滾龍床》《紅拆書》《鐵冠圖》《艘孤》《清河橋》等劇目被演出。

在1940年之後,由於社會環境惡劣、連年戰爭不斷,阿宮腔戲劇班相繼解散,只有段天煥這一個戲班子還在堅持着生存下去,沒有放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富平縣政府及時搶救了阿宮腔這一劇種。政府組織以段天煥為首的老藝人們成立了民樂皮影戲社,頻繁地並積極地開展演出活動。於1958年,政府又將富平縣三團改成富平縣阿宮劇團,《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玉瓶贈金》《女巡按》《錦香亭》《王魁負義》《四賢冊》《白蛇傳》《翰墨緣》《金鱗記》等等傳統戲劇和《雞毛信》《雷鋒》《紅石鐘聲》《八一風暴》《三姑娘》《兩家親》等等現代戲劇陸續被創作、改編以及演出,並在1961年趕赴北京進行了文藝匯報演出,受到了戲劇專家們以及觀眾們的歡迎、喜愛和讚揚。

弦板腔

弦板腔主要流行於咸陽乾縣禮縣興平)、寶雞鳳翔等地和甘肅的東部一帶。據說,在清朝嘉慶十八年(即公元1831年)就在民間開始流傳了。其唱腔包括了「慢板」「緊板」「滾板」「氣死人板」「撇板」「二六板」等等。劇目有500餘本,至今已經整理出來了350餘本,武戲比文戲要多,除了「三國」「列國」等等連台本戲外,還是有《碧玉簪》這樣一類的才子佳人戲劇。

弦板腔是以皮影的形式而演出,樂隊短小精悍,文武場面相互兼顧,音樂形式有些單調,唱腔大多數都是上下兩句反覆演唱,「二次板」和緊板更像是說唱性的「板殼子」。它的同樣板式的「板頭」與「放板」之後的長過門,大部分都是同一個主體曲調的加花變種,句子中的小過門,基本上是吹腔旋律的不斷變換與延長。

弦板腔的板式有10餘種,正板(慢板)為核心板路。除此之外,使用較為頻繁的還有「緊板」「滾白」「撇板」等等。「氣死人」(「陰死板」、「提頭」等)事實上是局部變化唱腔的正板;「傷音子」是指在緊板的首句再加上拖腔,基本上是歸屬於帶字叫板的唱法。剩下的的「尖板」「二六」「三不齊」「三偕一」「七偕一」等等,皆為短暫式的插入性板式,很少是獨使用。

弦板腔的唱詞,大部分都是7字句與10字句的,同樣也有6字句、8字句與9字句的。它的音樂伴奏,除了其中一部分是模擬唱腔或者是襯托節奏外,一般情況下是僅伴奏句中或者是句尾的過門,宛若曲子戲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着主擊節的作用,因此唱腔能夠清晰、雅致且易懂。

特點

華陰老腔的聲腔氣魄具有剛直、高亢、激昂、磅礴和豪邁的特點,十分追求自在隨興這樣的爽快感,曲調聽起來略有關西大漢詠唱之慨[5],因此華陰老腔亦被譽作黃土高坡之上的「最早的搖滾」。

樂器

大部分樂器都是老藝人們自己的作品。五個人就可以完成像是月琴、板胡、大鑼、馬鑼、引鑼、戰鼓、驚木 、干鼓、梆子和鍾鈴等等這樣的樂器,每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用處,各盡其職,並且都有各自所歸屬的稱呼[6]

伴奏

嗩吶並不用在華陰老腔的伴奏音樂中,而檀板是被設在了拍板節奏上,這些都構成了這種劇種的特長,也使華陰老腔成為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且具有寶貴的價值[7]

名家

王振中是一位老腔著名藝人,人們稱它他「白毛」,甚至白毛這一稱呼的知名度超過他的名字[8]。眉發如雪是他的特點,且對老腔具有超高的悟性。他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對老腔音樂唱腔作出了改革,也豐富了老腔的演出效果。張藝謀在1993年所拍攝的電影《活着》,劇中的老腔正是他所演唱的。

表演與傳承

關中民俗博物院和白鹿原影視城皆有華陰老腔表演。

突出貢獻獎

2016年2月15日,華陰市為華陰老腔藝人頒發了30萬元獎金和「突出貢獻獎」獎狀,並為張喜民等老腔藝人頒發了榮譽證書[9]

此次獎勵是因為「華陰老腔」多次參與海內外大型文藝活動,特別是榮登猴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實現了多年來的「春晚夢」,極大地提升了華陰、華山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視頻

華陰老腔相關視頻

譚維維春晚《華陰老腔一聲喊》被贊太激動人心了
印尼迷妹嗓音贊華陰老腔驚呆眾人
《華陰老腔一聲喊》田震起立鼓掌
《白鹿原》華陰老腔,原汁原味

參考文獻

  1. 皮影戲(華陰老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 當華陰老腔「一聲喊」之後,山西戲劇網,2016-02-24 作者:胡丹
  3. 「最早的搖滾樂」華陰老腔 ,搜狐,5idea五行教育,2019-07-11 16:28
  4. 華陰老腔的兩大種類,中國戲曲網
  5. 華陰老腔系其聲腔,中國戲曲網
  6. 華陰老腔到底是啥 為什麼會有人敲板凳? ,搜狐,陝西交通廣播,2015-12-08 12:54
  7. 不止華陰老腔 中國搖滾樂的「根」住在黃土高坡,騰訊,2015-12-08 16:34
  8. 致敬 | 華陰老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振中,網易,2018-06-30 · 陝北民歌
  9. 華陰老腔藝人回鄉獲獎30萬元 ,搜狐,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