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羊肉與菏澤牡丹(李春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單縣羊肉與菏澤牡丹》是中國當代作家李春雷的散文。
作品欣賞
單縣羊肉與菏澤牡丹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即使縣城也沒有幾家飯店,除了政府招待所,再沒有更好的去處。汽車站火車站沿邊三兩間簡易板房,一盤醬豬蹄、豬頭肉,一隻燒雞,幾個炒菜,已經高檔的不行。賣油條、煎包的露天小攤,米粥跟豆漿都是作為就餐白送的。就地支起大鍋,老湯滾沸,熱氣騰騰,生意最好的要數單縣的羊湯。這些外地的生意人,既勤快又能吃苦,看好行情,人隨生意走,不像我們當地人那麼沒出息,貪戀一畝三分地,離不開老婆孩子熱炕頭。所以,只要哪裡有新的建築群,工地附近必有一兩處簡易板房,賣日用品的小百貨和供建築工人們吃喝玩耍的去處。渤海岸邊,油田小區正在搞建設,全省的建築隊都雲集於此,十五歲的我,以一個最底層的農民工的身份混跡其中。每次從飛沙走石的工地上,一路奔跑,逃回搖搖晃晃的山根土板房,打開落滿灰塵的包裹卷,從七纏八繞塑料袋子裡摳出一卷毛票。幾個兄弟,把安全帽扔了一地,勾肩搭背,頂着朔風,熱情高漲地步行幾里地去一個叫作單縣羊肉的小館子。
按常理,我們這些農民工是消費不起純羊肉的,當然,聰明的生意人也有聰明的經營方式。哐哐從另一個冒着熱氣的鐵鍋里往炒勺添上兩瓢湯汁,然後從鐵盆里捏一小撮早已經切好的羊雜碎拋進去,待沸騰,把整個鐵勺里的羊湯一起灌入一個搪瓷白面盆。上桌的羊湯漂浮着蔥白和芫荽段,略顯寡淡的白瓷盆里一下有了蘊含,潔白與翠綠把肅殺的冬日改變了顏色,人們的眼睛燙着了,轆轆的空腹一響,又一響……一碗羊湯下肚,這個時候,大家才抬起頭來,互相對視一眼,嘿嘿乾笑着,無來由地齜齜牙。就有了余華《許三觀賣血記》的精彩場面,其中一人一拍桌面,底氣十足地大吼一聲:老闆娘,兩瓶二鍋頭。
羊湯。顧名思義,以湯為主。我們喝湯從來不用勺子一下一下故作斯文,添加白鹽、孜然、胡椒粉、辣椒末、香醋將其攪勻,端起大碗先是輕輕吹吹涼,然後噓溜着小口地喝。羊雜的膻氣挾裹着椒子的辛辣,漫過舌尖,穿過喉嚨,肚子裡邊火似燃起來。單薄的衣服便覺得厚重起來,灰黃的臉頰上慢慢泛上紅暈,暢快的汗流在凌亂的發底奔突,忽然,蚯蚓般爬出耳後和頸間。酒已經勻開,大家端起粗瓷大碗灌一口,齜牙抻脖,用力地咽下去,然後,搶着說一天的新聞和對不同遭遇的詛咒……我們這些人往往是來得最早,走得也最遲,吵吵鬧鬧,毫無節制而言,好在,這種場合只適合我們這個群體,彼此只要不發生肢體衝突,也沒有去在意誰嗓門大,誰嗓門小,用老闆娘的話說,一窩貔子不嫌騷
作者簡介
李春雷,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