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單頭紫菀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單頭紫菀根
f0f6fce981cd134158ba3fd6e9df931e.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349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單頭紫菀根

漢語拼音:Dān Tóu Zǐ Wǎn Gēn
別名:無
性味歸經:味微苦,性涼。歸肝、心、脾經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喉蛾,乳癰,小兒疳積

單頭紫菀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AsterturbinatusS.Moore的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喉蛾,乳癰,小兒疳積。[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單頭紫菀根

拼音名:Dān Tóu Zǐ Wǎn Gēn

英文名:Root of Turbinate Aster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出處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陀螺紫花的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曬乾。

原形態

陀螺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有根莖。莖粗壯,常單生,被糙或有長粗毛,下部有較密的葉。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落,葉片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長4-10cm,寬3-7cm,先端尖,基部截形或圓形;漸狹成4-8cm稀12cm,寬1-3cm,有淺齒,基部有抱莖的圓形小耳,先端尖或漸尖;上部葉小,卵圓形或披針形;全部葉兩面被短粗毛,下面沿脈有長糙毛;中脈在下面突起,有離基三出脈及2-3對側脈。頭狀花序直徑2-4cm,單生或2-3個簇生上部葉腋,花序梗長1.5-5cm,有密集而漸轉變為總苞片的苞葉。總苞倒錐形,長10-12mm,徑10-18mm。總苞片約5層,覆瓦狀排列,常帶紫紅色,有緣毛;外層卵圓形,先端圓形或急尖,內層長圓狀線形,先端圓形;舌狀花約20餘個;舌片藍紫色,長達14mm;管狀花長6.5mm,裂片長1.7mm;花柱附片長達1mm;冠毛白色,有近等長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兩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喉蛾;乳癰;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2]

摘錄

中華本草

分布區域

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3]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800m的低山山谷、溪岸或林陰地。[4]

參考資料

  1. 單頭紫菀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單頭紫菀根中醫世家
  3. 單頭紫菀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單頭紫菀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