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單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單橋,位於河北滄州市西獻縣城南6公里滹沱河舊道上,是一座始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橋。

單橋按地形水勢設計,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寬略高,並在拱與拱之間增添4個小腹拱,以減輕石橋自重,提高泄水能力。單橋為青石結構,橋身長69米、寬9.6米,共有五孔,中間一孔可行船,各孔之間共有水門四個,跨徑、拱頂高程各不相同,南北橋頭高差1.785米,呈現南北不對稱形態[1]。單橋出土有單橋建橋功德碑,為青石質,高160厘米,寬60.5 厘米,中間直書「萬古流芳」四個楷字,碑文碑文計146字,是研究單橋石橋創建史的重要資料。

2006年5月25日,單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3月23日,單橋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世界紀錄。

中文名稱:單橋

地理位置:河北省滄州市西獻縣城南6公里滹沱河舊道上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Ⅵ-341

分類號:Ⅲ-44

所處時代:明

橋樑長度:69米

歷史沿革

明正統六年(1441年),單家橋(單橋初名)始建,由單姓大戶所建,為木橋。

明正德六年(1517年),五名婦女被匪徒抓住,路過單家橋時,為保住名節一同投河自盡,從此單家橋改名為「五節橋」。

明崇禎初年(1628 年),單家橋倒塌。

崇禎二年(1629年),河間知府王逢元等提議修建石橋,獻縣知事李粹自捐資主修,獻縣人民遂組織成立單橋建橋會,募化建橋資金和物資,捐資人員涉及2800餘人、130個府縣,石質單橋始建。

崇禎六年(1633 年),建橋總負責人石守志立單橋建橋功德碑。

崇禎十三年(1640年),單橋歷時11年建成 。

順治元年(1644 年),對單橋進行補修。

順治二年(1645 年),對單橋進行補修。

1991年9月,發現崇禎六年(1633 年)的單橋建橋功德碑,並重修立於在單橋北端西側。

歷史文化

建橋背景

明朝在北京建都(1403年)後,人來車往,更感無橋之不便。明正統六年(1441年)始建木橋,因滹沱河水勢洶湧,木橋屢經沖毀又修復,耗費了大量人力財物。明代有明確的制度規定檢修路橋是地方官的職責,檢視修造不利會遭懲處。《大明會典》載,「凡橋樑道路,府州縣佐貳官提調,於農隙之時,常加點視修理,務要堅完平坦。若損壞失於修理,阻礙經行者,提調官吏笞三十,若津渡之處應造橋樑而不造,應置渡船而不置者,笞四十。」於是,河間知府王逢元等提議修建石橋,獻縣知事李粹自捐資主修,邑人劉沿用、石守志、張九敘等捐資募款,力成此舉。為此捐資出力者不計其數,就連石料都是商船縴夫不矢勞苦從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區義務代運。獻縣人民完全以民間力量完成了修橋工程,單橋建設工期長達11年,用石百萬方,於崇禎二年(1629年)建成,成為京東南的交通咽喉。據《獻縣誌》記載「:崇禎初,木橋圮。知縣李粹白敘勸募襄舉,凡十年工竣。」《畿輔通志》中也有關於單橋變遷的歷史記載。單橋耗資巨大,但是沒有花用國庫一文錢。上至官紳,下至平民,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出工出力。由於單橋建橋資金全部由募化而來,故又稱「善人橋」 。

魯班顯聖

據傳說,單橋造到一半,工程遇到難題,由於中孔太高,石材難以運送到頂端。此時,有一老者前來觀橋,劉尚用想他求教,老者說:「你我都是土囤到脖子的人了,這事好不好辦嗎?」一句話提醒了劉尚用,他讓人將半截橋用土囤起,只留下頂部中孔,橋西自然形成土坡,石料直接運上了橋的頂端,人們稱老者為「魯班顯聖」。單橋建有魯班顯聖遺址。

建築特點

綜述

單橋為五孔四券石拱橋,全長77.5米,橋身長69米,橋面寬9.6米,呈馬鞍型;最高處距地面15米,中孔高大開闊,矢高12米,跨徑10.5米,自中孔向兩側各孔徑依次減小;因河彎處流水湍急,為便於宣洩,故將橋南面兩孔相對加大;橋面青石鋪砌,仍留有20厘米深的車轍,兩側橋欄由64根望柱和68塊石欄組成,望柱上雕刻着獅、猴、神獸,形態各異,欄板上的浮雕十分精美,有火獅、雲龍、飛鳳、麒麟和神仙故事,其內容主要傾向於道教;橋兩端各有一雙騎獅的男女善人石像,像高2米,善人年齡五十左右,為修橋捐資人的代表形象;9個大小拱券上方雕刻着18個俯視河面的螭頭,全橋上下有270處雕刻。

石雕

單橋石雕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風格,共有浮雕110幅,其中以雕刻人物故事為主的是47幅,以動物花卉為主的61幅,幾何圖案2幅;雕刻紋樣自然、形象生動、格調簡樸。動物花卉圖案結構簡約、疏朗,折枝花卉一般圖形左右大體對稱,中間一塊山石,左右各有一枝、一朵,多至三朵,花瓣四到八瓣,欄板上作為主體表現的菊花、荷花,枝莖都不交叉重疊,荷花最多的八瓣,菊花最多兩層;欄板東側的四幅梅花鹿,是梅花鹿一家的兩個生活畫面。主體表現的動物有猴子、老虎、獅子、鹿、馬、牛、龍、鳳、鷺鷥和麒麟等十種,按占畫幅數量的多少排列,最多的是麒麟,較多的是龍、鹿和獅子。無論動物還是花卉,均具有北方文化的剛健之風。

文物遺存

單橋出土的文物有單橋建橋功德碑,為青石質,高160厘米,寬60.5厘米,厚19厘米,弧形頂,碑額部淺刻雲紋,中間直書「萬古流芳」四個楷字,碑文兩側邊緣刻有牡丹花紋,無碑陰,碑文全用楷書寫就,共計146字。

研究價值

單橋為明代藝術風格,是研究佛道兩家和明代藝術的寶貴資料。單橋修建的結構呈現南北不對稱的形態,集合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成果,對於中國石拱橋建築學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單橋欄板中動植物圖案的選擇及特點,具有較高的民間藝術研究價值。單橋出入的文物有單橋建橋功德碑是研究單橋石橋創建的重要史料,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1982年,單橋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單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7月,獻縣文保所對單橋首次進行大規模保護性修繕,橋身料石表面用鐵榫、中間用木柱穿心連接加固,使整個大橋連成一體。

2014年6月,獻縣文保所對單橋橋體進行的修繕工程完工,此次修繕共投資200多萬元,包括拆安所有的欄板、望柱,調整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對已斷裂或裂縫的欄板望柱進行粘結、滲透灌注、恢復其整體狀態;補配橋面石;橋面採用糯米漿加石粉灌漿;橋底清淤、夯實;分水石、金剛牆拆安歸位;對缺失的金剛牆補配安裝;修補局部缺失的券眉、券臉、券石;補配安裝條石間的鐵質銀錠;抱鼓石補配安裝等。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單橋位於河北省滄州市西獻縣城南6公里滹沱河舊道上,地處京德古御路和滹沱河的交匯處、南河頭鄉南單橋村與北單橋村之間。

交通

滄州市——廣場街——解放西路——朝陽街——黃河西路——迎賓南大道——G1811黃石高速——106國道——單橋。

參考文獻

  1. [行行攝攝滄州單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