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鄉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橫州市,地處橫州市南部,東與那陽鎮相接,南與欽州市靈山縣接壤,西與新福鎮相連,北與橫州鎮蓮塘鎮相望。南鄉鎮行政區域面積342.1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南鄉鎮戶籍人口99642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鄉鎮常住人口為56936人。

1958年,設南鄉公社。1962年,設南鄉區。1968年,南鄉區改為南鄉公社。1984年10月,南鄉公社撤銷,改設為南鄉鎮、板路鄉。2005年6月,板路鄉與南鄉鎮合併設立新的南鄉鎮。截至2021年10月,南鄉鎮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江北路14號。

2018年,南鄉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1]

介紹

南鄉鎮位於橫縣西南部,是以前的南鄉鎮和板路鄉合併的,毗鄰靈山縣,系西津庫區鄉鎮,也是原橫縣四大建制鎮之一,1984年原南鄉公社一分為二,分為南鄉鎮、板路鄉。2005年7月,撤銷板路鄉整體併入南鄉鎮。合併後的南鄉鎮總面積365平方公里,其中西津庫區水面5萬多畝,是南寧市最大的"水鄉",山地35.1萬畝,耕地4.5萬畝,轄18個村委會2個社區123個經聯社,人口10.8萬人。

概況

南鄉鎮位於橫縣南部,與靈山縣平南鎮毗鄰,距縣城25千米。轄南鄉、板路2個社區,紅宜、陳塘、橋板、碑塘、蔡村、合山、天亮、松柏、五合、高山、社頭、大沙、三米、高義、竹蓮、廣龍、民生、竹瓦18個行政村.

沿革

1958年設南鄉鄉,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南鄉鎮、板路鄉。1997年,南鄉鎮面積233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紅宜、高山、陳塘、碑塘、橋板、蔡村、五合、合山、天亮、松柏10個行政村和居委會;板路鄉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轄社頭、三碼、大沙、板路、高義、竹蓮、廣龍、民主、竹瓦9個行政村。2003年末,南鄉鎮面積233平方千米,總人口37716人,鎮政府駐南鄉街,轄11個村(居)委會、1個航運公司;板路鄉面積132平方千米,總人口48265人,鄉政府駐板路新街,轄9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板路鄉,併入南鄉鎮,調整後南鄉鎮管轄紅宜、高山、陳塘、碑塘、橋板、蔡村、五合、合山、天亮、松柏、社頭、三榃、大沙、高義、竹蓮、廣龍、民生、竹瓦等18個村和板路、南鄉2個社區,總面積365平方千米,人口8.5萬人,鎮政府駐南鄉社區。[2]

農業發展

南鄉鎮淡水養殖資源豐富,有水面5萬多畝,現年產水產品1300噸。大頭菜是南鄉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品,有菜塊大,肉厚、色澤鮮嫩、口感清脆等特點,經初步加工成的五香大頭菜可作菜餚、佐料,春秋皆適,是居家旅遊及送禮之佳品。年種植面積800多畝,產量50萬公斤,一年四季均有現貨供應。

進入新世紀以來,南鄉鎮實施"突出重點、規模開發、市場導向、多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寫好山水兩篇文章,組織引導農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優質谷、水果(荔枝)、大頭菜、桑蠶、速豐林、珍珠養殖等六大農業生產基地。全鎮種植優質谷1萬畝,水果2萬畝,大頭菜4000畝,速豐林8000畝,甘蔗種植1000畝,名優產品大頭菜香飄萬里。鎮還投資建設了一個占地6000平方米、全縣鎮級最大的農貿市場,確立了西南鄉鎮農副產品集散貿易中心的地位。南鄉鎮黨委、政府還重視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建設相結合,8家紅磚廠年產紅磚3250塊,暢銷縣內外;年吞吐量3萬噸的飛雙江港碼頭成為欽州地區靈山縣的貨物中轉站;3個開發區的開發和小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是該鎮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22萬畝的低丘山地和5萬畝的西津湖水面孕育着豐富的山林、水產、旅遊等可開發資源。[3]

鄉鎮優勢

南鄉鎮黨委下轄1個村級黨委(社頭村黨委)和18個黨總支部120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522名,其中35歲以下黨員249名,高中以上文化443名。

南鄉鎮內生產優質谷、荔枝、龍眼、楊梅、柿子、木薯、大頭菜、茶葉等農副產品,淡水魚類、雞、鴨等養殖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新平公路貫穿全鎮,209國道沿鎮而過,鬱江寬闊的河道瀕臨集鎮直達西津水電站壩首,河汊水道縱橫交錯,南鄉碼頭是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運往靈山、浦北、欽州等地貨物中轉站。南鄉鎮共有南鄉、板路、高蓮3個集市,形成左、中、右布局,墟市繁榮,是橫縣西南鄉鎮有名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南鄉鎮抓住橫縣西南扶貧開發的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隨着通往靈山縣公路的修復,新平公路的開通,經濟建設和城鎮化的進程加快。

黨政建設

南鄉鎮認真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抓好發展黨員工作。該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及中組部《關於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堅持不懈地開展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通過開展"強鄉帶村、三級聯創"活動和"五村、兩規範"建設,採取了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辦法,大力實施科教興村、經濟強村、文明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和村級工作規範化管理、村級幹部規範化管理,全面提高了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進一步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效地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鎮各項工作也得到了很大促進。去年該鎮共實施了村務公開32期,鎮務公開4期,通過鎮務、村務公開,進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做好對村乾的培訓工作,新一屆村委領導班子大多沒有領導經驗,對村委工作比較陌生,該鎮黨委針對這一情況,加大對新村幹部的培訓力度,共舉辦了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培訓班3期,培訓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16人,通過舉辦村幹部培訓班,提高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質。為更好地開展村委的各項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能力素質。該鎮認真按照十六字方針,抓好發展黨員工作。

2007年,該鎮共發展新黨員5人,其中婦女2名,高中文化以上2人,中專文化3人。培訓積極分子43名。此外,該鎮黨委和各支部還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定期組織廣大黨員認真學習黨章,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共產黨員先進性,深入開展了"黨員民主評議活動"、"黨員聯繫戶"、"爭先創優"等活動,有效地發揮了基層組織的龍頭作用,提高了黨員幹部的政治修養和思想境界,加強了黨員隊伍的革命性和純潔性。積極做好"兩推兩培"工作,實施公推以來,該鎮召開公推會議23次,公推後備源人數158人,培訓後備源人數105人,公推後申請入黨人員55人;召開優推會議18次,優推確定農村入黨積極分子33人;推行"兩培"以來,挑選了32名"雙帶"能力強和群眾威信高的黨員,組成了8個宣講隊深入各村舉辦宣講會9次;發放宣傳資料500多份;舉辦入黨積極分子思想政治培訓班1個、培訓80人(次);組織45名村"兩強"黨員與33名入黨積極分子結為聯繫對子。同時,依託培訓基地舉辦了入黨積極分子實用致富技術培訓班2期、培訓入黨積極分子33人(次);對20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鍛煉;幫助10名入黨積極分子落實10個扶持經濟發展項目,落實幫扶資金0.8萬元。

財稅工作

2006年,南鄉鎮在稅源大幅度減少,特別是泰富金礦全面停產後帶來的稅收缺口,使財稅徵收壓力加大。鎮政府在扶持鞏固傳統稅源,全力尋找、培植新稅源的基礎上,強化征管,做到應收盡收,全年完成稅收352.8萬元,占任務的102.9%。

招商引資

2006年,南鄉鎮政府認真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引進北海華江水產有限公司發展網箱養殖叛國叉尾鮰魚,項目計劃投入1500萬元。完成招商引資任務187.5%。

教育工作

2006年,南鄉鎮政府加大教育力度,鞏固"兩基"成果。鎮政府撥出2萬元專項經費,對教育有突出貢獻的學校老師進行獎勵。當年,全鎮中考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考上橫中的有7人,縣二高的有13人。全鎮有小學畢業生1265人,小學升學率99.02%,7周歲兒童1065人,入學率100%。

面臨挑戰問題

泰富金礦全面停產後遺留的污染問題,政府對於農副產品銷售協助,減低外來商人及當地稅收問題。加大科學養殖、種植科普。帶領更多貧困家庭走上小康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