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方稻田豆科綠肥與稻秸聯合利用養地減肥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南方稻田豆科綠肥與稻秸聯合利用養地減肥技術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健康耕地是農區生態環境健康和安全農產品生產的基本保障。種植制度中引入綠肥,是實現耕地用養結合、支撐農田綠色發展的最有效手段。我國南方稻區冬閒田面積約1.5億畝,光熱水資源浪費巨大。

一、技術名稱

南方稻田豆科綠肥與稻秸聯合利用養地減肥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健康耕地是農區生態環境健康和安全農產品生產的基本保障。種植制度中引入綠肥,是實現耕地用養結合、支撐農田綠色發展的最有效手段。我國南方稻區冬閒田面積約1.5億畝,光熱水資源浪費巨大。同時稻田有機肥源少、養地手段不足,急需加大稻田綠肥生產力度。水稻生產中產生的大量稻秸資源如何合理利用也是普遍難題。此外,稻秸碳氮比過大,冬綠肥鮮草碳氮比過小,各自單獨還田利用難以協調土壤培肥和接茬作物的養分供應矛盾。

針對上述問題,利用中、晚稻秸和冬綠肥在稻田能夠共存數月的特點,聯合研發出「南方稻田豆科綠肥與稻秸聯合利用技術」。實現了稻秸全量還田和高效利用,解決了稻秸利用和冬綠肥生產兩難等問題,並達到高效培肥地力、大幅替代化肥[1]等目的,是稻區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戰略的重要技術支撐。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中(晚)稻收割及稻秸還田

中、晚稻採用機械化收割、收割留茬高度30cm左右、視水稻[2]株高儘量更高。收割後的稻秸儘量散開,堆積厚度不要超過2cm。

2、冬綠肥種植

在水稻收割前15~20天撒播綠肥,亦可在水稻收割後擇時撒播(河南等單季稻北緣區不遲於10月上旬為宜,其他地區自北向南可逐漸延後)。綠肥播種量,一般用紫雲英2kg/畝,排水較好的稻田也可用毛葉苕子3~4kg/畝或箭筈豌豆8~10kg/畝。

3、綠肥管理

綠肥播種後,要根據田塊大小,及時開圍溝或中溝排水,溝寬、深各15~20cm,溝間距5~8m,做到溝溝相通、連通排水口,做到能灌能排。

4、稻秸與綠肥共同翻壓

早(中)稻栽插前5~15天翻壓,干耕濕漚,機械翻壓稻秸與綠肥,2~3天後灌水漚田,7~10天後施肥整田。翻壓前最好撒施石灰40~50kg/畝。

5、水稻化肥減施措施

翻壓綠肥稻秸田塊,應減少化肥使用量,避免化肥過量導致水稻減產。綠肥長勢較好的地塊(鮮草量2000kg/畝左右),當季早(中)稻一般減氮30%~40%。也可根據紫雲英翻壓量,按1000kg/畝的綠肥鮮草減施氮肥10%~15%。磷鉀肥一次性基施,氮肥按照基:櫱:穗=3:4:3或5:5:0方式施用。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本技術已連續多年經田間小區試驗,大田示範驗證,技術已完全成熟,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水稻主產區示範應用效果良好。目前正依託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持續開展驗證示範、不斷優化完善,加大在稻區各地的推廣應用力度。

本技術實現了稻秸還田、綠肥生產互濟共贏,進一步強化了綠肥的養地、減排、節肥、增效、提質作用。

1.改善綠肥生長環境。稻秸高留茬還田後,為綠肥生長提供更好微環境。前期保障綠肥出苗、成苗,後期保障綠肥越冬。以紫雲英為例,綠肥出苗率提升25%以上,保苗率提高22%以上。

2.促進稻秸快速腐解。綠肥在生長的後期能很好地覆蓋稻秸,為稻秸腐解創造更適宜的溫濕度條件,稻秸腐解率及還田效果明顯改善。聯合利用下的混合物完全腐解時間比稻秸單獨還田減少50天以上。

3.減少化學肥料投入。大數據分析證明,應用本技術,接茬早、中稻可節省化肥不低於40%,部分地區可達到60%。不減施、減施20%、減施40%化肥下,相應的氮肥利用率分別提高8.4、17.7、24.1個百分點。

4.提升稻田土壤質量。定位研究表明,綠肥稻秸聯合還田,與稻秸還田相比,土壤有機質、活性碳、全氮、無機氮、有效磷、有效鉀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有顯著增加,其中5年後的土壤有機質增加3.68g/kg。

5.實現水稻增產提質。本技術可使稻田生產更加清潔、產出更加持續穩定,還可阻控稻田養分流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用本技術,稻米氨基酸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明顯提升,能夠為社會提供差異化的優質稻米供給,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可行之路。

三、適宜區域

適合在我國南方單、雙季稻區廣泛應用,包括河南、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西等一季稻和雙季稻生產區。

四、注意事項

水稻收割前7~10天落乾田水,保持收割時田面乾爽,利於機械收割和保持田面平整,減少碾壓綠肥幼苗。

綠肥翻壓後至早稻曬田前儘可能不排田面水,防止養分流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