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西諾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西諾戰役
圖片來自lishiquwen.com

卡西諾山戰役(也稱為「羅馬戰役」及「卡西諾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為突破冬季防線發動的一系列共4場高昂代價的戰役,其目的是突進至羅馬。

在1944年初,冬季防線的西半部是德軍[1] 堅守的拉皮多河利里河谷加利格里阿諾河谷和周圍的一些山峰,統稱為古斯塔夫防線。儘管德國人在卡西諾山山頂修道院牆壁下面的陡峭山坡建立了防禦陣地,他們並沒有實際佔據修道院。

卡西諾山修道院由聖本篤於公元524年興建,能俯瞰卡西諾鎮和利里及拉皮多河谷。由於戰役期間盟軍反覆遭到德軍精準火炮打擊,盟軍指揮官認為德軍將修道院作為火炮觀察點。儘管此結論缺乏證據,鑑於傷亡日益慘重,盟軍最終將修道院列為摧毀目標。

2月15日,美軍派遣轟炸機投下1,400噸高爆炸彈,對修道院造成大面積損毀。轟炸後兩天,德軍傘兵湧進廢墟。諷刺的是,轟炸造成的破壞和由此產生的鋸齒狀荒地為這些地面部隊避開空軍及炮兵攻擊提供了更好的掩護。從1月17日至5月18日,盟軍部隊向古斯塔夫防線發起4次大規模進攻。在最後一次攻勢中,盟軍沿20英里長的戰線集中20個師發起進攻,擊退了德國守軍,但同時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盟軍在戰役中的傷亡高達5.5萬人;德軍方面則有約2萬人傷亡。

背景

薩萊諾登陸後,兩個盟軍軍團在義大利盟軍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指揮下,在兩條戰線上向北前進,每邊一個軍團,以義大利中央山脈形成的「脊樑」為分界線。在西部戰線,美國第5軍團馬克·克拉克中將指揮,逐漸從那不勒斯的主要基地向義大利的「長靴」前進;在東部由伯納德·蒙哥馬利爵士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進至亞得里亞海海岸。

面對困難的地形、潮濕的天氣和經驗豐富的德國守軍,第5軍團進展緩慢。德軍在一系列嚴密設防的防禦陣地上進行抵抗,旨在對盟軍造成最大程度破壞後逐步撤退,以換取時間在羅馬以南建設冬季防線的防禦陣地。因此盟軍方面原先的在1943年10月前攻陷羅馬的戰役預期顯得過於樂觀。

在東部,英國第8軍團已在亞得里亞海戰線上突破冬季防線,並攻陷奧托那;然而進攻在12月底卻因冬季暴風雪而陷於停頓,既不能作近距離的空中支援,也無法在鋸齒狀地形上推進。從東部使用5號公路進入羅馬的路線的可行性因此被排除,使用從那不勒斯到羅馬的6號和7號公路是僅剩的可能方法。7號公路(古羅馬的阿皮安路)沿西海岸向北行,但在羅馬以南進入彭甸沼澤的路段卻被德國人放水淹沒。6號公路橫跨利里河谷,位於河谷南口的是崎嶇的卡西諾山及山下的卡西諾鎮。群山之上的山峰可令德國守軍觀察發現盟軍行動並指引對盟軍單位實施精確炮擊,以此阻擊盟軍向北的進攻。盟軍前進路線上還有一條湍急的拉皮多河,它發源自亞平寧山脈中央,流經卡西諾並橫過利里河谷入口(在這裡利里河與拉皮多河會合),之後河段的名稱為加里利亞諾河(盟軍通常稱之為「加里」),並繼續流向大海。此地的山地防禦戒備森嚴,河流湍急,盟軍難以渡河;而且德軍暫時將拉皮多河引道至河谷頂部,造成河谷泛濫,對進攻部隊最為不利。因此,卡西諾是古斯塔夫防線的關鍵,也是冬季防線最可怕的防禦陣地。

由於本篤會修道院在歷史上的意義,1943年12月,在義大利的德國指揮官阿爾貝特·凱塞林陸軍元帥下令德國單位不可以將該修道院包括入德軍的防禦陣地內,並相應地告知盟軍和梵蒂岡。

儘管如此,有盟軍偵察機報告看到德軍在修道院內。修道院可良好地觀察周圍的丘陵和山谷,因而很自然是德軍砲兵觀察站。很清楚的是,一旦修道院被破壞,德軍將佔領這裡,並利用它在廢墟中建立防禦陣地。然而,盟軍最終基於修道院的潛在威脅(真實或想像的)將其炸毀,而沒有考慮將其實際佔領時的代價。

第一次戰役

計劃和準備

美國第5軍團司令克拉克中將的計劃是英國第10軍英國第56步兵師於1944年1月17日在左邊的一條20英里(30公里)的戰線上,發起攻擊,在靠近海岸地區渡過加里利亞諾河。英國第46步兵師在1月19日晚上渡過加里利亞諾河與利里河的河口處,以支援在右路由美國第2軍發起的主要攻擊。美國第2軍的主攻在1月20日開始,由美國第36步兵師發起進攻以渡過卡西諾下游8公里處正在氾濫的拉皮多河。同時法國遠征軍阿爾方斯·朱安將軍的領導下將繼續其「右鉤拳」式攻勢進迫凱洛山,突破古斯塔夫防線和希特勒防線的鉸鏈。事實上,克拉克不相信有多少機會能早日取得突破,但他認為,該進攻將會在美國第6軍(英國第1步兵師美軍第3步兵師)攻擊安齊奧時吸引德軍預備隊遠離羅馬地區,令其能在1月22日成功完成兩棲登陸。在安齊奧的突然襲擊預期可迅速向內陸推進至阿爾班山,從這裡可控制6號和7號公路。由此可威脅古斯塔夫防線守軍之後方及補給線,對德軍指揮官造成震撼,並迫使他們從古斯塔夫防撤向羅馬以北的陣地。雖然這一策略和德軍此前3個月的戰術相符,盟軍情報機關仍不理解德軍且戰且退的戰略目的純粹是爭取時間修築古斯塔夫防線,並在此防線堅守。盟軍對前景的情報評估是過於樂觀。

第5軍團在1月15日到達古斯塔夫防線前激烈戰鬥6周,才突破了伯恩哈特防線的最終7英里(11公里),期間遭受了16,000人的傷亡。他們幾乎沒有時間來準備新的攻擊,更遑論的是經過了在那不勒斯以北3個月的消耗戰後必需的休整及重組。然而,由於盟軍正在準備霸王行動,盟軍參謀長直至2月初才有足夠的登陸艇使用,安齊奧登陸只能在1月下旬進行並與3天前對古斯塔夫防線實施的攻擊相協調。

首次攻擊: 1月17日左翼之第10軍

第1波攻勢在1月17日展開。英國第10軍(第56和第5師)在靠近海岸的地區強渡加里利亞諾河;大約兩天後,英軍第46師在其右翼跟隨渡河。當時,德國第14裝甲軍司令馮·森格爾·艾特林將軍負責古斯塔夫防線西南部防務,英軍渡河行動令他十分擔憂 德軍第94步兵師是否有能力堅守該線。為回應森格爾,凱塞林下令德國第29輕步師德國第90輕步兵師從羅馬地區增援。這是有一些賭博成分,如果英國第10軍有足夠的預備隊擴展他們的戰果,將可作出決定性的突破。實際上第10軍沒有額外的預備隊,但當時仍有足夠的時間改變整體作戰計劃,取消或修改由美國第2軍在中路的攻擊,使部隊官兵能趕在德軍增援就位前先解決南部防線的戰鬥。實際上,當德軍援軍到達時,第5軍團總部不了解德軍陣綫脆弱的情況,並沒有改變計劃。該兩師由羅馬到來的德軍在1月21日抵達,穩定了德軍在南部的防線。但在另一方面,該計劃成功地把凱塞林的預備隊吸引到南方。第10軍的3個師在第一次戰役共付出4千人傷亡的代價。

主要進攻: 1月20日中路之第2軍

一組德軍坦克維修人員正嘗試恢復一輛在卡西諾山戰鬥後受損的4號坦克之機動力]]在中路的進攻由美軍第36師在1月20日日落後3小時展開。缺乏時間準備意味著盟軍要冒著極大的危險渡過仍未清除地雷和餌雷的河流,而盟軍對高技術性的渡河作業又缺乏必要的規劃和排練。雖然第143團的一個營在聖安傑洛南側渡河成功,第141團的兩個連也在北邊渡過了拉皮多河,但他們在大部分時間獨自爲戰。而且由於盟軍裝甲部隊無法渡河支援,已渡河的這幾支部隊很容易受到由艾伯哈德·羅德少將指揮的第15裝甲擲彈師的坦克和自走炮反攻。南部小組在1月21日上午被迫返回河對岸。第2軍司令喬佛里·凱耶斯少將下令弗萊德·L·沃克少將指揮的第36師立即再次攻擊。兩個團再次進攻,但對設防狀況良好的第15裝甲擲彈兵師的進攻未能更進一步。第143團有兩個營的兵力成功渡河,但仍然沒有裝甲部隊的支援,結果在翌日早上遭到蹂躪。第141團也有兩個營的兵力渡河成功,儘管缺乏裝甲部隊支援,仍推進了1公里。然而,隨著白天的到來,他們也被切斷,到了1月22日晚上該團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只有40名士兵回到盟軍戰線。Rick Atkinson描述了德軍激烈的抵抗:,該攻擊是一次代價昂貴的失敗,第36師在48小時內共有2,100人陣亡、受傷或失蹤。美國陸軍對此次攻勢的指揮在戰後遭到了美國國會的聽證

參考文獻

  1. 德意志國防軍,natgeo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