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海報)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外文名:Rwandan Genocide,又名:盧旺達內戰)是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胡圖族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事件。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占當時世界人口1/5000以上。

事件過程

1990年,僑居在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旺達愛國陣線(RPF)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在周邊國家的調停和壓力下,1993年8月,盧旺達政府及愛國陣線在坦桑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簽署旨在結束內戰的和平協定。即將到來的和平令盧旺達政府高層中的極端勢力感到恐懼,他們逐漸對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感到不滿,認為他在與愛國陣線的談判中讓步太多。

1994年4月6日,載着盧旺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布隆迪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同時罹難。該事件立即在盧旺達全國範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旺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

在當地媒體電台的煽動下,此後3個月裡,先後約有80萬至100萬人慘死在胡圖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槍支、彎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絕大部分受害者是圖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盧旺達全國1/8的人口消失,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旺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姦。

同年7月,盧旺達愛國陣線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旺達首都基加利,擊敗了胡圖族政府。200萬胡圖族人,其中一些屠殺參與者,由於害怕遭到圖西族報復,逃到鄰國布隆迪、坦桑尼亞、烏干達和扎伊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痢疾死於難民營。

2015年1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軍方發言人卡松加將軍(Leon-Richard Kasonga)宣布,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TPIR)所通緝且一直在逃的9名盧旺達大屠殺元兇之一拉迪斯拉斯⋅恩塔甘茲瓦(Ladislas Ntaganzwa)當天在北基伍省魯丘魯地區(Rutshuru)的基耶耶(Kiyeye)村被抓獲,聯合國駐剛果(金)人權聯合辦事處隨即證實這一消息,並要求將恩塔甘茲瓦引渡給TPIR[1]

事件影響

1994年的盧旺達內戰和種族大屠殺,給盧旺達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上加,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國際反應

由於美國索馬里進行軍事行動時出現意外「黑鷹事件」,因此美國並不想介入盧旺達內戰。對此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8年3月訪問盧旺達時,在基加利機場對大屠殺倖存者發表講話時婉轉地表達了歉意。

比利時政府以10名比利時維和軍人遭到殺害為由,撤出了全部在盧旺達的部隊,並帶走了所有的武器

聯合國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事件中表現消極。大屠殺發生的第四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投票,決定象徵性地在盧旺達保留260名維和人員,職責僅僅是調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持續了近一個半月後,聯合國才決定將聯合國駐盧旺達援助團人數增加到5500人,擴大其行動授權,並說服其他國家參與救援。

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國際救援組織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大屠殺發生前呼籲相關各方盡一切努力阻止大屠殺發生,並在大屠殺發生期間力求保持中立色彩,設立醫院,運送物資,減少平民傷亡。

據估計,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請求下,總共有7萬人獲救[2]。屠殺過去後,數萬名流離失所者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救助,並通過「重建家庭聯繫」項目澄清在盧旺達屠殺中失蹤人員的命運,在1994年到1998年期間,約有48000名兒童與家人重聚。

視頻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 相關視頻

發生在90年代的人間慘劇,盧旺達大屠殺,100天內100萬條人命消失
畫面可能引起不適!這裡是人間地獄:大屠殺時期的盧旺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