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崖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崖豆

中文學名:印度崖豆

拉丁學名:Millettia pulchra (Benth.) Kurz

拼音:yinduyadou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豆科

屬:崖豆藤屬

印度崖豆 (Millettia pulchra (Benth.) Kurz)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3-8米;全株被灰黃色柔毛。羽狀複葉長8-20厘米,集生於枝梢,托葉披針形,長約2毫米;小葉13-19,紙質,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窄或鈍,上面暗綠色,有稀細毛,下面淺綠色,被平伏柔毛,側脈4-6對,葉脈在上面平;小托葉刺毛狀,長1-3毫米。總狀花序集生枝梢腋生,短於複葉,長6-15厘米;花3-4着生節上,甚稀疏。苞片披針形,小苞片貼萼生;花梗細,長3-4毫米;花萼鐘形,長約4毫米,萼齒短三角形,上方2齒合生;花冠淡紅或紅紫色,長1.1厘米,旗瓣長圓形,先端微凹,有幾列細柔毛,翼瓣長圓形,龍骨瓣長圓狀鐮形;子房被柔毛,胚珠5。莢果線形,扁平,長5-10厘米,初時被灰黃色柔毛,旋禿淨,果瓣薄革質,具1-4粒種子。種子褐色,橢圓形,寬約1厘米。花期4-8月,果期6-10月。[1]

形態特徵

株: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3-8米;全株被灰黃色柔毛。

葉:羽狀複葉長8-20厘米,集生於枝梢,托葉披針形,長約2毫米;小葉13-19,紙質,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窄或鈍,上面暗綠色,有稀細毛,下面淺綠色,被平伏柔毛,側脈4-6對,葉脈在上面平;小托葉刺毛狀,長1-3毫米。

花:總狀花序集生枝梢腋生,短於複葉,長6-15厘米;花3-4着生節上,甚稀疏。苞片披針形,小苞片貼萼生;花梗細,長3-4毫米;花萼鐘形,長約4毫米,萼齒短三角形,上方2齒合生;花冠淡紅或紅紫色,長1.1厘米,旗瓣長圓形,先端微凹,有幾列細柔毛,翼瓣長圓形,龍骨瓣長圓狀鐮形;子房被柔毛,胚珠5。

果:莢果線形,扁平,長5-10厘米,初時被灰黃色柔毛,旋禿淨,果瓣薄革質,具1-4粒種子。種子褐色,橢圓形,寬約1厘米。

產地分布

分布:印度緬甸老撾

產地: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生境:海拔1400米左右山地雜木林林緣。

功能用途

功用:根有散瘀消腫、止痛、寧神的功能。

參考來源

  1. 印度崖豆, 植物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