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娃兒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卵葉娃兒藤 學名: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 ex Steud.科別:蘿藦科, 別名:文靴藤.娃兒藤.歐蔓.土細辛.百條根.哮喘草.山辣子.婆婆針線包.三十六蕩.雙飛蝴蝶.老君鬚。[1]白龍鬚、土牛七、多鬚公、小羅傘、六月桃、牛舌大黃,原產於台灣。
形態
全株有白色乳汁,被鏽色黃柔毛,鬚根細長,常二十至三十條叢生,淡黃白色,有芳香氣,味辛辣麻舌,莖細長,長達數公尺,莖柔軟,上部纏繞性,空心,外表具深裂皺紋,單葉對生,葉卵形、披針狀卵形、長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一般卵形,葉端急尖狀,具小尖頭,葉基淺心形,葉全緣,葉長二十五至六十公釐,寬二十至五十五公釐,兩面密被短柔毛或僅脈上被毛,羽狀脈,葉脈中肋兩面突起,側脈四、五對,葉柄長四至十四公釐,短總狀花序,聚繖花序狀排列,腋生,常不規則二歧,花數多,小型,花萼五裂,淡黃綠色,有緣,裂片線狀三角形、卵形,內面基部無腺體,花冠輻狀、輪形,未開放時呈卵狀圓形,五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裂片向右相疊,平展,徑約五公釐,淡黃色或黃綠色,兩面帶暗紫紅、暗紫色,被白色柔毛,副花冠具五枚細小鱗片,肉質,裂片卵形,貼生於合蕊冠上,背部隆腫,雄蕊五枚,紫色,花絲連成筒狀,包圍雌蕊,花藥直立,二室,先端有圓形薄膜片,內彎向柱頭,花粉塊每室一枚,圓球形,平展,雌蕊心皮二枚,離生,花柱短,連合,柱頭五角狀,頂扁平,蓇葖果,牛角狀,圓柱狀披針形,長可達十公分,直徑約五至十二公釐,無毛,兩兩對生,張開近一百八十度,具宿萼,種子多數,卵形,先端截形,具長綿狀毛,長約三公分,白色,絹質。[2]
莖柔軟,被毛或略被毛。葉卵形或披針狀卵形,密被毛或僅脈上被毛,先端具突尖 (成熟葉),基部心形或近心形。短總狀花序呈聚繖狀排列。花萼裂片線狀三角形;花冠未開放時呈卵狀圓形。[3]因根多簇生,幾無主、支根之分,故又有百條根、三十六根之名。花瓣5,偶見緣毛,花絲癒合成筒狀。花紫紅色,花冠5裂,具副花冠,花絲合成筒狀;花藥直立。從外表是看不到花粉與花絲的。因為它的花粉已結成塊狀,花絲形成筒狀。藥學上,對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療效。[4]
新型冠狀病毒的對治藥物
2019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病毒,目前的疫情正在擴散全球,冠狀病毒(Coronavirus, CoV)是一群具外套膜的正鏈單股核糖核酸((+)ss RNA, 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病毒,除了會感染人類外,在大自然中的宿主包括:蝙蝠、豬、鼠、火雞、貓、牛等;對人類造成的疾病涵蓋普通感冒到嚴重肺炎。由於RNA病毒的基因容易產生突變,新型的突變冠狀病毒在跨物種的感染後,可能導致威脅人類生命的嚴重急性肺炎,引起社會的緊張與恐慌,造成世界公共衛生問題;台灣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藥研所李秀珠博士實驗室,以老藥新用策略,從既有活性化合物尋找具抗病毒效果的藥物。她們已建立多種冠狀病毒的抑制藥物篩選平台,並已找到娃兒藤生物鹼及其衍生物是廣效型(broad-spectrum)抗冠狀病毒藥物。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李秀珠副研究員研究團隊,長久以來致力於研究娃兒藤生物鹼(tylophorine compounds)與其衍生物(例如:dbq33b)的藥物開發。研究發現,娃兒藤生物鹼與其衍生物對於多種冠狀病毒,包括來自人類、豬、與鼠的冠狀病毒,不僅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與其力價(virus replication and titer),更能進一步抑制冠狀病毒所造成之細胞凋亡(apoptosis)與病變效應(cytopathic effect)。娃兒藤生物鹼化合物可有效抑制50%的人類冠狀病毒SARS CoV病毒力價約5 nM;有效抑制50%的豬冠狀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病毒力價約8 nM,以及有效抑制50%的小鼠冠狀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病毒力價小於50 nM。此外,藥物動力學研究顯示,娃兒藤生物鹼與其衍生物之口服吸收利用率可達52%至100%,相當具實際治療之潛力。這些結果顯示,這一類化合物皆能有效地抑制所測試的冠狀病毒活性,相信對其他不同物種的冠狀病毒,包括不斷演化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亦會有很好的效果。這些抗冠狀病毒之娃兒藤生物鹼與其衍生物之研究、藥物探索與開發,皆已獲得在美國與台灣的專利。[5]
藥理作用
- 卵葉娃兒藤水煎劑及非水溶性總生物鹼對小鼠均有良好的鎮咳作用。
- 卵葉娃兒藤的非水溶性總生物鹼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奈氏球菌、流感嗜血性桿菌及甲型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 卵葉娃兒藤的總生物鹼在組織培養.抗白細胞指數測定及精原細胞法中均顯示有抗腫瘤活性, 對肉瘤180、白血病615、 子宮頸癌14、瓦克癌256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對肉瘤180及瓦克癌256的抑制作用最強,並對機體巨噬細胞得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但停藥後可恢復。 臨床上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急性白血病,獲得一定的療效。
- 卵葉娃兒藤的生物鹼對皮膚及粘膜有較強的刺激性。能引起癢痛.發腫或潰爛。
因全草有毒,使用須注意,服用過量後容易中毒,中毒症狀為頭暈眼花、嘔吐、四肢無力、麻木、嚴重者呼吸困難,心跳由強變弱,最後因心臟停止而死亡。[6]急救方法:先用高錳酸鉀洗胃,注射鹽酸去水嗎啡,口服硫酸鎂,並迅速給予必要救治。[7]
生態分布
分布於印度、寮國、緬甸、越南、台灣全島及離島低海拔林緣。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9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地灌木叢中、山谷以及向陽疏密雜樹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影片
參考文獻
- ↑ 藥用植物簡介(688) 卵葉娃兒藤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 ↑ 鷗蔓 一花一木一世界
- ↑ 鷗蔓 台灣生命大百科
- ↑ 鷗蔓 福星花園
- ↑ 廣效(broad-spectrum)抗冠狀病毒之藥物開發─新型冠狀病毒之防範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
- ↑ 藥用植物簡介(688) 卵葉娃兒藤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 ↑ [1] A+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