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公路局斗南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公路局斗南站
圖片來自ltn

原公路局斗南站雲林縣斗南鎮的歷史建築,興建於1952年,是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兩層樓建築,為少數仍保存的交通部公路總局建築物,在2015年被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1]

介紹

此建築原為交通部公路總局斗南站,為公路運輸的車站。車站建築的一樓呈扇形,為乘客候車空間,建築東側則是停車場。此建築裝飾簡潔,一樓的柱子貼附綠色馬賽克磁磚,屋簷則是黃褐色馬賽克磁磚。此車站在近年來閒置後,雖然鎮公所與斗南警察分局原計畫在此興建新的斗南派出所與五里聯合活動中心[2],但在2015年4月28日被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

斗南鎮

斗南鎮(Táu-lâm-tìn,羅亞語:Dalivoe),舊稱「他里霧」,位於臺灣雲林縣南端,是雲林的交通中心,氣候溫和且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為雲林縣重要農業鄉鎮之一,並在雲林縣都市計畫中,屬於縣內四大區域「環形城市」的成員之一,為縣內較發達之市鎮。

歷史

斗南鎮是由台灣原住民洪雅族(平埔族之一支)的他里霧社(Dalivoe)社名名音譯而來,而猴悶社(Cunaumui)是現在本鎮將軍里溫厝角,位於嘉南平原

斗南於明鄭時期便已經有漢人前來開墾,乾隆年間逐年市街。是雲林地方最早開發地方。清治時期時先屬諸羅縣轄下的他里霧社,清光緒十二年因雲林縣建縣改隸雲林縣,為十六保之一,轄本鎮及古坑鄉湳仔、麻園、虎尾鎮惠來厝過溪仔,大埤鄉埔羌崙等計五十八庄。

台灣日治時代初期,初置他里霧支廳,在日本統治早期的兒玉源太郎總督,後藤新平民政長官時代,曾發生過稱為他里霧事件的殺害降俘事件(又名歸順會場事變)。

1897年(明治三十年)因應街庄長設置辦法之訂定改隸斗六廳。

1907年(明治四十年)改隸嘉義廳。

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設他里霧區,置他里霧區長役場。

1920年10月1日(大正九年),地方制度改革,改名為「斗南」,隸屬於台南州斗六郡。斗南名稱的由來,因位於斗六以南,故稱斗南,剛好日本也有斗南藩となみはん,現青森縣陸奧市斗南丘),所以被日本人改為斗南。

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以後,1946年(民國35年)1月11日成立斗南鎮公所。

1950年(民國39年)10月25日改屬於雲林縣

地理

位置

斗南鎮位於雲林縣東南方,斗六台地和雲嘉沖積平原交接處,東面與斗六市江厝里和古坑鄉湳子村和麻園村為鄰,西邊與大埤鄉(三結村,豐田村)以大湖口溪為界,南鄰嘉義縣大林鎮,以石龜溪為界,北側為虎尾鎮惠來厝和平和厝。斗南鎮面積48.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質

屬於平原地形,共有新虎尾溪、雲林溪、石牛溪、崙仔溪、大湖口溪,由東向西貫穿斗南鎮。斗南鎮的地質屬於現代沖積層,土壤為河川近代沖積土,占地最廣的是砂頁岩新沖積土,占全鎮面積58%,黏板岩和砂頁岩混合沖積土次之,占全鎮面積13%,黏板岩沖積土共209公頃,分布於新虎尾溪一帶,紅壤最少,約73.4公頃。母岩為第三紀之沙岩。

氣候

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溫度高於攝氏22℃,平均降雨量在1400公厘,主要集中在5至9月,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為乾季,雨水來源以熱帶雨和颱風雨為主。

參考文獻

  1. 原公路局斗南站.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2021-04-10]. 
  2. 公路局斗南站列歷史建築 引反彈. 自由時報. 2015-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