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風書評作者:商雲(張開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野風書評作者:商雲是中國當代作家張開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原野風書評作者:商雲
初春時節,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在這個萬象更新的春天。山西作家張開生老師的散文集《原野風》,從古老的河東大地吹到了渤海之濱,飄到了我的手裡,沁入了我的心田。
接下來的日子,手捧書卷,愛不釋手,不覺間便沉浸在了一陣陣清新怡人的原野風裡,不能自拔。
扉頁,兩段簡短的自序映入眼帘,頓覺這份自序別出心裁,獨具匠心,讓我耳目一新。現在的作者但凡出書,一般要找一些名家大腕題跋作序,來增加書的「分量」和名氣。而張老師則不落俗套,用兩段簡單明了、幽默風趣、擬人化的文字,便成了序言:
小時候認識了些字,後來又能寫幾句話,就被村人稱之為文化人了。再後來又躍躍欲試,試圖以自己弱小的肩膀,誠惶誠恐地擔當點文化道義和文化良知,期為一個有點文化靈魂的人。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群混沌天真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地四處貪玩瘋躥,為了這些可愛的小頑童不懵懂走失,就只好把他們引領在風輕雲淡的曠野上,和他們一起低吟月痕,淺嘗心雨,尋覓浪跡,細聽風語,追逐遊戲……未料,就這樣放蕩成了一群原野的風。
單是這清新別致的自序,就勾起我對此書一睹為快的極大興趣。
張老師的這本散文集分為四大部分:《山莊月痕》、《心雨點滴》、《山河浪跡》、《原野風雨》,未及翻頁,篇章的題目,就足以引人注目。打開飄香的書紙,內頁則更是精彩紛呈,攝人心魄。
沐浴着這場酣暢的原野風,四個關鍵詞語瞬間飛進腦海:故土、中國女性、風景、生命。
故土
不管是鄉野村夫,還是達官貴人;無論是家鄉人,還是異鄉客,都對故土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故土情結。
張老師的《原野風》,凝聚着濃釅醇香的故鄉味兒,猶如加糖的咖啡一般,苦澀中散發着絲絲的甜蜜。滿滿的故土情,沸騰了他的心胸,也打濕了我的雙眼。不知不覺間便跟隨他穿越時空,走進了他的精神家園。去尋一方清泉,覓一處世外桃源。
《感念窯洞》,「每逢在外無論心靈上受到多少羞辱和酸痛,都能在小窯洞裡得到消解,那裡有着我們的一方小天地」。小小的窯洞,寄託着作者無限的鄉愁與情思。窯洞,對於我們住過茅草屋的北方人來說,只是一種傳說。曾經,從電影裡見過她的樣子,從小說里讀到過她的輪廓,而真正認識窯洞,卻是第一次從張老師的文字里讀懂了她的悲情往事,她頑強的生命力。正如張老師所說:
「一個家,多麼簡陋,還是何等豪華,都是社會風雨中一隻飄搖的小鳥巢,只要堅守住不為風雨所傾覆,新的生命就會在巢里誕生,翱翔長空的翅膀就會在巢里長成,希望就會從巢里放飛。」是啊,窯洞是最難忘記的童年;窯洞是與童年解不開的情緣;窯洞有最溫暖的親情和最溫馨的回憶。
《感念窯洞》,緣於爺爺對自己的愛;《嫁給窯洞的女人》守住了窯洞,奉獻了愛與青春,讓子女們飛出窯洞,飛向外面精彩的世界。那個女人,是作者的母親。
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度,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的保障,是農民的命根子。《耕父》中「終其一生農耕的父親,給我們留下的唯一遺產,便是他晃動在田間地頭上的一個耕夫躬耕的身影,供我們早晚注目仰望。」
「父親屬於炎炎的烈日與冷冷的風霜;屬於殘月的曉星與日落的黃昏;他更屬於鐵犁,耕牛,黃土地與艱辛。父親驅牛掌犁艱辛地耕了一輩子黃土地,黃土地最終收藏了一輩子的他和他的所有艱辛。」
沉重的文字濕潤了我的雙眸,刺痛了我的心。農民,祖祖輩輩堅守在黃土地上,他們就是鐵犁,他們就是黃牛,以黃土地為畫板,以汗水為油彩,勾畫出了春華秋實,秋收冬藏;也勾畫出了他們坎坷、平凡的人生。
詩人艾青曾飽含深情地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土地愛的深沉。」有愛,故土安,靈魂有歸處;有愛,故土在,家國安。
平凡的中國女性
中國女性是作家筆下的浩渺文海中的一粒粒珍珠,熠熠生輝。中國女性自古以來政治地位低下而不失尊嚴,她們生活負擔沉重而報以勤勞,她們孝親敬長,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任勞任怨。她們忠於愛情,自尊自強,敢擔當,賦予責任感。同樣,張開生老師的作品中也不乏這樣的女子,每個女子的故事,都曲折離奇,令人感動。《母親九歌》的母親笑靨如花,「你沉睡的呼嚕,是月亮的詠嘆;你喃喃的夢語,是太陽的囑咐;你絮絮的嘮叨,是心靈的琴樂。」慈祥頑強的母親「堅守住了自己的窩巢,也堅守住了一個母性的偉大。」痴情重義的妻子與作者《相約杏花雨》,為愛情尋找一方新天地。善良熱心的妻妹《寒冬里的呼喚》,挽救了作者的一段姻緣,溫暖了兩顆遭遇冰雨的心。《嫁給窯洞的女人》「守住了一個小窯洞的家,守住了一個小窯洞的愛,守住了她的三男四女,也守住了一個平凡女人的母性偉大。」《那三個小腳女人》講的是作者的兩個外婆和一個舅母,她們「用各自的愛秀出了一片綠色,溢出了一片清香,使一個少年兒童才有了放飛心靈遊蕩的幽園。」文學作品裡總有時代的影子,那年那月,那人那事,隨着歲月的車輪,被遠遠地甩到了後面。但回憶總是不期而至,蕩滌着心胸,將人的心思拉回到從前。那個時代,對我這個七零後,有些遙遠,遙遠到只是故事而已。《最後的小腳太婆》,用畸形的雙腳,見證了那個時代畸形的審美觀。《伊英山莊》中的女子成了別人的新娘,多年後再相見,已是路人。原因只是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而沒有爭過那個時代。 《一個女子的遙遠背影》,漸行漸遠,留給我們的是永遠的噓嘆。一個小腳女人,十九歲時丈夫遭病去世後,誓不改嫁,簾卷殘紅,燈映孤影,竭盡全力孝敬公婆,含辛茹苦撫養子女,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那個時代「三從四德」的旗幟。可喜的是,如今「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有了獨立的經濟基礎,更加自立自強。新時代的「女漢子」們正用智慧、勤奮和勇敢,改寫着歷史,創造着未來。
別樣的風景
張老師的《山河浪跡》,用詩意曼妙、極富張力的文字描寫了眾多美麗的風景,《雨霧西湖》、《神逸的皇姑峰》、《燃燒的雲竹湖》……無不勾起人的神往遐思。大自然風景無限,人窮其一生也無法閱盡。走近的,遠去的,誰是誰的風景,誰又是誰的過客?江山多情,山河動容,應笑我痴情,將這美麗風景珍藏心中,點點滴滴潤心扉。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卞之琳的的幾句詩詞:「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當你在尋覓風景的時候,也便成了別人眼裡的風景。張老師靈動婉約的文字,何嘗不是我們眼裡的優美風景,令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呢。
拷問生命
生命本就奇妙,不同的物種,以不同的生命軌跡,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生生不息,延綿不絕。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諾貝爾說:「生命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張老師的《原野風語》篇章,是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質問,對生命的吶喊。我聽到作者那一聲悲嘆:「人類總是喜愛鳥語花香,可是誰又知曉,這鳥語花香曾掩飾了多少悲淚與鮮血。」輕翻書頁,靜靜地感受生命帶給我們的感動和啟迪:你可知,那幾隻喜鵲和麻雀因為人的好奇而喪命於《那個滴血的春天》?你可知,一棵《殘樹》被人砍去一條腿後,仍以殘缺的身軀,忠誠地庇護着主人的房子?你可知,一隻叫小灰的狗兒,雖是《狗德性》,卻在危急時刻上演了一幕奮勇而精彩感人大片?你可知,《狼心狗肺的愛》充滿了野性的溫柔,演繹了一段人與狗、狼的傳奇?你可知,失去家園的嬌小黃鸝鳥難以繼續演唱《夏日歡歌》?你可知,被宰殺前,黃牛眼裡那碩大的淚珠,一顆,一顆,砸在地上,砸在人心,讓人驚顫不已。正如作者發出悲痛的質問:「莫非生命註定要與血腥相連?難道非得這樣!」 是啊,難道非得這樣?!人與其他動植物原本同是大自然的一員,本應和諧相處,「相煎何太急」?
寫到這裡,我的心情一陣沉重,一陣鬱悶。擱下筆,起身走至窗台,推開窗,向外望去。不遠處的園林里,樹木蔥蘢,繁花似錦。一隻喜鵲飛入我的視線,嘰嘰喳喳,似要為我傳遞春的音信。
春天,真的到來了,腳步輕盈。「春面不寒楊柳風」,就連風兒也變得溫柔了。我期待着一陣春風,一陣來自原野的春風!
原野的風,讓我綣繾不止。[1]
作者簡介
張開生,山西運城垣曲人。中學退休教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