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又讀.大學(肖從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又讀.大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又讀.大學》中國當代作家肖從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讀.大學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自己也接觸過《大學》這一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那時,我還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紅衛兵」破四舊戰利品的廢墟里玩耍,胡亂翻到一本草版《大學》,上面的文字皆是繁體,認不了幾個,要不是有硃砂圈點,還不知怎麼斷句。看了幾下,毫無趣味,便扔了。當時真是管中未見豹,更不要說知其皮毛了。這個暑假,學校提倡讀幾本書——然而長篇幅、大部頭的文字我也沒了興趣。因此,便在沒有幾本書的書架上翻了一本從地攤上淘來的舊書,第一篇便是《大學》。看了幾遍,總算有了一點管中窺豹、知其皮毛的認識,方才領略到一點它裡面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哲理。

《大學》開篇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是《大學》的三綱。而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大學》的八目。而「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即是《大學》三綱八目的追求。

三綱八目是《大學》的綱領和宗旨,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是循着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大學》的開篇也是其為人做事的大道與精髓所在。因此,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每一個庶人最大最基本的事就在於弘揚光明、正大、高尚的品德;在於教化、影響民眾懂禮明禮、守紀守法;在於達到「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的至善至美的境界。而只有這樣,才能「家齊、國治、天下平」。

其實《大學》講的是一個教化與治理問題,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教化即為正心、修身,治理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以修身為本,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只是末。從這個意義上講,「修身」便是《大學》的核心內容了。

修身是什麼?修身就是要外肅容、內「正心」。

所謂外肅容,不是要求每個人都有潘安之貌、西施之美。外肅容則是要求人們通過學習、修煉,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大方得體,行走坐立穩健端莊,待人接物謙恭文雅,議事論理中正不偏。

而內正心就是要摒棄私心邪念,守住清廉寡慾。居廟堂之高,上無愧於天地,下無愧於江山社稷,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處江湖之遠,上無愧於父母,下無愧於妻子兒女,無害於家庭,無害於鄰里。

自古至今做事容易做人難。做人難就難在修身,而修身難就難在正心。歷史上注重個人德行操守修養的例子很多。

相傳東漢名臣楊震,到東萊當太守時經過昌邑,曾受過他推薦的昌邑縣令王密深夜來訪,以十斤黃金相贈。楊震不受,王密就說:「暮夜無知者。」楊震怒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愧然而退。後人遂稱楊震為「四知先生」。因而「四知先生」、「四知家風」等就成了千古流芳的美談。

曾國藩一生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的修煉,同時以人格的修煉的完善來促進事業的建立。他修身有五字:誠、敬、靜、謹、恆。誠,即誠實,誠懇。為人表里如一,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要修煉自己的誠。所謂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懼,人不能無法無天,要有敬畏。表現在內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現在外就是端莊嚴肅有威儀。靜,是指人的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謹,指的就是言語上的謹慎,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恆,是指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曾國藩用這五字修身、正心,完善自己的人格,為清朝的國治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歷史上貪得無厭、阿諛奉承、上騙國君、下欺百姓的人也屢見不鮮,但終究不會落得好下場。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和珅了。和珅一生為官20餘載,升遷47次,所任官職、所獲榮銜多達幾十項,可謂權傾朝野。他一生貪得無厭,巧取豪奪,貪污受賄,富可敵國。和珅在乾隆時為官期間,奉承皇帝,陷害忠良,謀殺無辜,受賄索賄,積聚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僅吉林人參就達600餘斤之多。據史料記載,嘉慶四年查抄其家時,和珅財產的三分之一,價值二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西洋奇器無法勝數。和珅擁有的財產觸目驚心,其家所藏寶物,許多連皇宮內廷都沒有。他攫取了大清朝15年的收入,家產達到8億兩白銀,和珅貪污致使大清帝國元氣大傷,大清朝從盛極而衰,日薄西山。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禍國殃民權貴,豈能善終——四十九歲時(嘉慶四年正月)被新任的皇帝以二十條罪狀賜死於獄中,家財悉被查抄。

歷史如此,現實何嘗不是如此啊!

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違紀違法的大小官員,哪一個不是心術不正、貪戀太多啊?

由以上正反面的歷史銅鏡,不難得出做人必修身,修身必正心。修身正心在明德,明德在親民。有道是「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一人無德只是一人一生慵慵噩噩。倘若一國無德則會國亡家破。因此,在廣大青少年乃至全體國人中大力、廣泛的進行崇禮尚德教育,不僅是為了建立良好的公序良俗,而是有關國家民族的興毀的大事。

又讀《大學》,伏案思之:.《大學》之道,豐富而精闢;《大學》之義,深遠而高崇;《大學》之理,至善而眾服。

《大學》不僅教給我們修身養性之道,也告訴我們認識事物的正確方法途徑;不僅從大處傳授我們「平天下在治其國」、「治國必先齊其家」等個人建功立業之法,也從生活的細小點滴處要求我們要意念真誠,要在內心深處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讀完《大學》,內心深處再無「山重水複」之感,只有「柳暗花明」一片。[1]

作者簡介

肖從德,男,1955年9月出生於湖北省宜昌縣分鄉區(現夷陵區分鄉鎮)棠埡公社棠埡大隊一個小山窩(肖家嶺),1977年11月年參加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中專考試,次年春季進入當時的宜昌縣師範學校學習,2015年10月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