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反應性精神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反應性精神病 原圖鏈接
反應性精神病意識朦朧狀態 原圖鏈接

反應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是在強烈應激事件作用下急劇出現的精神障礙,症狀多反映應激事件後,伴有相應的情感體驗,預後較好的一組精神病。

病因

一、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導致本病發生的直接原因。急劇的精神刺激因素常是使患者驚恐或其有威協性意義的事件,如火災、烘水、地震、車禍、親人突然死亡及戰時的轟炸、火器威脅、白刃捕斗等。持續的精神緊張、持久而沉重的內心矛盾和情緒負擔,長期的隔離等亦可導致過度悲傷、懊喪和內心痛苦。 精神因素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能造成患者的強烈懷念反應,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其行為與思維受病理情感的支配下而呈現出各種精神症狀,甚至意識障礙[1]

二、性格特徵:敏感、多疑、懦弱者易發病。

三、其它因素:在重病、慢性軀體疾病之後、過度疲勞及女性的月經期、產褥期等軀體功能消弱的情況下易發病;患者的內心衝突程度又與其心理社會背景(如文化教育程度、愛好、願望、價值觀念等)有關;有家族精神病遺傳史者易發病。

臨床表現

常見臨床表現有以下幾類:

一、反應性意識障礙:以意識朦朧為主,對周圍事物感知不清晰,情緒悲憤、驚恐、激動等,亦可出現衝動行為,並與應激事件有關的人物相聯繫,事後不能回憶或有部分回憶。

二、反應性木僵:以不言、不動為主要症狀,意識模糊,情感淡漠,對周圍事物和刺激無反應。

三、反應性興奮:以行為興奮為主症,伴有輕度意識障礙,無目的的逃避、奔跑、出走,有的表現為嬉笑、話多,甚至毆人毀物。

四、反應性抑鬱:以情緒低落、精神活動掐制為主,言語減少,行動遲緩,對生活或事物喪失興趣與自信,甚至出現消極情緒、自殺企圖或行為。

五、反應性偏執:以被害妄想為主,常無明顯意識障礙。可有牽連觀念,認為周圍人在議論、指責或諷刺自己,甚至懷疑受到監視、跟蹤或迫害。懷疑的內容和對象圍繞精神創傷體驗,無泛化傾向,伴有生動的情感體驗,有的可有幻聽或幻視。[2]

診斷

很多精神病的發生都可找到精神因素,並非有精神因素參與者都診斷為反應性精神病。診斷反應性精神病的依據是:

1.有明顯的精神刺激,而且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強度,並使患者產生較深的情感體驗。

2.精神症狀的產生與精神刺激在時間上有密切的聯繫。

3.精神症狀的內容反映了精神刺激或患者的體驗或處境,並有相應的情感反應,內容可以理解。

4.病程一般不長,去除精神刺激或改變處境並給予適當治療後可較快恢復正常。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由精神因素促發,其急性階段的精神症狀可類似反應性精神病,應與之鑑別。精神分裂症多同時還有行為異常、脫離現實、思維聯想障礙、邏輯推理荒謬以及妄想易泛化,且隨着病情的發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會越來越明顯。

僅從症狀來看,很難將反應性抑鬱同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鬱發作(即內源性抑鬱症)區別開。有明顯的精神因素、症狀較輕和持續時間較短,這些有助於診斷反應性抑鬱。如果患者以前有過或緊接着出現躁狂發作,則可診斷為情感性精神病抑鬱發作。

治療

1.心理治療

因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病系由明顯而強烈的精神創傷所引起,故心理治療尤為重要。首先應以解釋性心理治療,向患者分析並指出如何正確對待發病的精神刺激;再講明本病的性質,使患者能夠掌握髮病的規律;並給予支持和鼓勵,解除顧慮,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去戰勝疾病,給患者以安慰和保證,促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發展。[3]

2.環境治療

由於患者對發病當時的處境有明顯的創傷性體驗,為了促使病情早日好轉,應儘可能地調整環境,消除發病的不良刺激。實踐證明,將患者轉移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新環境中,對治療有積極的意義。

3.藥物治療及物理療法

這些治療雖是對症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保證患者的睡眠,對具有焦慮不安、心煩失眠的患者,可選用弱安定劑,調整大腦的機能狀態,延長生理睡眠時間。*[4]

視頻

腦康四點半185期 反應性精神病的治療案例

參考資料

  1. 於清漢. CCMD—2—R的急性應激反應與反應性精神病關係的商榷. 臨床精神醫學雜誌. 1996, 006 (005): 282-284. 
  2. 婁百玉. 反應性精神病的臨床表現及心理護理. 臨床心身疾病雜誌: 60-61. 
  3. 蘇麗華. 42例反應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護理.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 (02): 220-221. 
  4. 肖艷輝 田瑞芳. 反應性精神病的臨床治療與體會. [24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