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鈕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古鈕菜,中藥材名。古鈕菜出處《南寧市藥物志》。拼音名:GǔNiǔCài,別名:白花菜、扣子草(《廣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烏疔草、耳墜仔(《福建中草藥》)。本品為茄科植物少花龍葵的全草。春、夏、秋採收。可做菜,可治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古鈕菜 別名:白花菜、扣子草,七粒扣、五地茄 漢語名稱:Gu Niu Cai 科:茄科植物少花龍葵 來源:本品為茄科植物少花龍葵的全草。春、夏、秋採收。 性味歸經:《福建中草藥》: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血,消腫。治痢疾,淋病,目赤,喉痛,疔瘡。

  • 《廣州植物志》:清涼散熱,可治輕微的喉痛。
  • 《南寧市藥物志》:治眼紅腫痛及痢疾。

形態特徵:一年生直立草本,有分枝,禿淨或近禿淨,高約1米。莖纖弱,綠色。單葉互生,卵形至矩圓形,長4~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短尖。邊近全緣,或有不規則角狀的粗齒,質薄,上面深綠色,有小點,下面淡綠色,葉脈於葉背隆起;葉柄纖弱,長約1厘米。花序柄腋生,長1~2.5厘米,纖弱;花2~5朵,排列成傘形花序;萼綠色,5裂,裂片卵形;花冠白色,直徑6~8毫米;雄蕊5,着生於冠喉上,花葯粘合成一圓錐體,頂裂;子房2室,胚珠多數。果球形肉質,直徑約5毫米,幼時綠色,成熟後黑色。花期夏秋間。

分布區域:分布我國南方各地。生於較濕潤的山坡、路旁、田基邊。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於西南、華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等省份。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

用法用量:內服:干品煎湯,15~30克(鮮者50~100克);或搗汁服。外用:搗敷。

相關配伍

  • 治痢疾:鮮品100至200克。水煎服。
  • 治熱淋:鮮品100至200克,水煎服。
  • 治咽喉腫痛:鮮品200至300克。搗爛絞汁,調第二次米泔水,加鹽或醋少許,每次一湯匙,日服三至四次。
  • 治高血壓病:鮮品50至150克。水煎服。如病人經常便溏者不宜服用。
  • 治疔瘡:鮮品50至150克。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蜜調敷患處。(選方出《福建中草藥》)[1]

相關論述 1.《廣州植物志》:清涼散熱,可治輕微的喉痛。

2.《南寧市藥物志》:治眼紅腫痛及痢疾。

相關視頻

科普小知識:一分鐘告訴你古鈕菜或有降低高血壓的作用 2018年09月28日發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