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韻悠悠走河州(關山長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韻悠悠走河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韻悠悠走河州中國當代作家關山長月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韻悠悠走河州

每次走過這個地方,我都能把這裡和《詩經》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句子聯繫起來。至於這地名與那古詩到底有多大聯繫,我想着也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一到這塊地方便能感覺出古詩的味道來,加上獨特的民族風情,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大融合的人文環境,讓人自覺不自覺地沉浸在悠悠的古韻里。

小時候對這個地方的了解是從廣播裡得來的,最早其實就是那句花兒。花兒唱道,「站在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難,摘不到手裡是枉然。阿哥的白牡丹呀,摘不到想我的花兒枉然」。歌中的花兒既指那盛開的牡丹,也指那心中的人兒,這人兒如牡丹,這牡丹如人兒,旋律優美,迴環往復,聽起來無論是聲音還是情景都那麼美好。在河州鄰近的一個縣上班後,大學班主任搞民間文學研究,讓我幫助尋找花兒方面的資料。我便通過縣文化館找出一百多首河洲花兒,一首首抄下來寄給老師,老師直說好。後來自己也將那些花兒仔細品味,發現每一首情景都是那樣美好,感情是那樣的真摯,生活是那樣貼切,語言是那麼純樸。至於故事的發生地,更成為心中一塊神奇而美好的土地。

六年前終於有了一次到河州的經歷,一位同事要到這裡上任,一行人便陪同送往。那是個人間四月天,下午我們抽空走進茶園,只見碧草青青,桃紅柳綠,春色無限。我們一邊打着牌,一邊喝着獨特風味的「三泡台」,一邊還學說着獨特而有趣的臨夏話,不僅吃到了正宗可口的「手抓」,更領略到河州美好的春光,歡歡樂樂地過了一個下午。那次經歷中,廣袤的河川,廣闊的綠色,溫潤的氣候,獨特的文化,給我們一份特殊而美好的感受。兩年後又擁有了一次走河州的經歷,實際上並非直接到河州,而是陪着北京幾位記者去甘南採訪經過這裡。記得那是個陰天,當車輛行走在河洲大地的時候,兩邊綠色的山就像兩排高高的河岸,而我們就遊蕩在綠色的海洋里,那種被綠托舉的感覺,真的非常舒服。而最讓大家驚奇的是,快到土門關的時候,那些完全被樹木覆蓋的山巒,雲霧輕輕地纏繞在山腰上,如絲如縷,如煙似霞,美妙得宛如身處仙界,而每座山都是一位仙子,在仙境裡翩翩起舞。在座的所有人都被這樣的情境陶醉了,「早知有隴南,何必下江南」,他們真的想不到,在這裡還會有一塊如此美妙神奇的地方。

此後到這裡的次數越來越多,對一切也就越來越熟悉。你看太子山峙於西,洮河水環於東,黃河之水穿境而過;你看絲路蕃道交匯於此,山川交錯,大道縱橫;你再看商賈雲集,道路通衢,田陌相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所在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花兒一代代唱,河水一年年流。在這塊古老而遼闊的地方,恐龍用足跡印證了一個時代,齊家用石器寫真了一個時代,白紗又飄飛了一個時代,每個時代轉眼就是千年,而今再看牡丹飄香,溫潤的季候里又盛開一個新的更加廣闊的時代,人們便和合地生活在這個新的時代里。想着大夏河從高原上啟程,漫過層層原野,再到寬闊地帶,接着融進洮河,最後流入黃河,一路走來不知經過多少美好的時光和風景。

這塊地方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河湟雄鎮」,而真實的歷史要比這久遠得多。只要看一眼恐龍化石或者任何一顆其它化石,就能在心裡想象出,三億年前的某天,一條恐龍或者其它任何一個動物所經歷的幸福或者苦難。滄海桑田,遠古的生物在石頭上顯示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無言地講述着一個個曾經發生的故事。「以齊家坪遺址命名的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當時古人制陶已經非常發達了,又掌握了紅銅製作。」古老的文明用這樣的考古術語來說的時候,感覺是那樣生硬。但只要憑着想像便可以得知,四千年前的今天,先人們正在大夏河邊忙碌着制陶鑄銅、洗衣唱歌,那種生活場景跟現在這裡忙碌的情景是一樣的,又是不一樣的,最主要是多了一份純樸、簡單、直接和真誠。他們所為青銅時代奠定的雄厚基礎,史家自有表達;而他們為這塊土地留傳下來的遺風遺韻,後人卻怎麼也說不完。

河州為回族發祥地之一,現在生活着的190萬人口當中,回族有61萬。回族素以善於商賈、巧於工藝、長於飲食服務業而著稱,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他們適應各種艱苦生活環境,吃苦耐勞,豪放務實,勤於創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每次從電視上看到回民族表演的那些歌舞,不是一身純淨的白,就是一身粉粉的紅,那種純潔、美好、真摯的表達,隨隨便便就讓人沉浸在美的環境裡。記得中專上學時,民族班同學演出舞蹈《花兒與少年》時,感覺歌詞是那麼優美,衣飾是那麼華美,舞蹈是那麼美妙,情景是那麼美好,直撞擊着觀眾的心靈,一次又一次轟動校園。是啊,這個民族不僅創造了輝煌的商業文明,更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兩者都綻放出無比生動的光彩。

經過緊張勞作,手頭的活兒終於幹完了。在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大家便爬上太子山對面的小山坡,走進村裡的一戶農家,這是一位同事親戚的家。這個村莊背靠着山坡,山坡前就有一處很大的湖,湖裡荷花正開,游魚歷歷,而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便疊立着高大雄偉的太子山。坐在水邊,遙望遠山,自然會讓人產生夢裡千山、寒波清影、凡塵如寄、此處何處的夢幻。親戚家人更是熱情款待,萬丈紅塵外,把酒訴衷腸,風光好倚窗,玄月正清涼,一幅團聚熱鬧的場面。曲終人散,相送依依,讓我們更深深地領略了這塊土地所蘊藏的實景與真情。

一次簡單的出行結束了,大家又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但那些美好的景地和人事,依然腦海中飄蕩。我們明白,那優美的環境,那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獨特的文化,都是老祖先們留給後人的無限珍寶[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