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叩尋李元芳(楊建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叩尋李元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叩尋李元芳》中國當代作家楊建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叩尋李元芳

「元芳,你怎麼看?」這一網絡流行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出自系列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作為唐朝武周時期的政治家狄仁傑在歷史上可謂大名鼎鼎,而身為他的衛隊長,武藝過人、性情忠烈,思維慎密、能力超群的李元芳,則是為了劇情的需要而虛構的一個人物。但從斷案的角度出發,卻有一個真實的李元芳與之類似。他是明朝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

明代的李元芳(1489—1553)出生於甘肅秦安,生活於明武宗和世宗時期,明正德二年(武宗年號,1507年)中舉,他從小聰明伶俐,年齡稍長就跟從叔父學習經史古義,因文名播故里。嘉靖初年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累遷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山西潞安府(今山西長治)同知,是一個敢斗豪強、為民請願的清官。

李元芳剛正不阿、按律辦事,在靠京城的宛平縣,外戚豪強獨霸一方,積案居多,許多官員不敢觸碰的人和事,李元芳卻能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養奸,因此深得百姓愛戴。可因鐵面無私,觸動了許多宦官和權貴的奶酪,後被這些人讒言誣告,憤而辭官回鄉。嘉靖三十二年在他六十四歲時病逝家中,後葬於城東鳳山腳下。

在電視劇熱播的那幾年曾有人說起過他,因無什麼關聯也就沒怎麼在意。這次去秦安,乘着時間寬裕,我決定去尋訪這位先賢。

向一些行人打問,十之八九不知道李元芳其人。知道他的墳在鳳山腳下的更是寥寥無幾。鳳山是一處對外免費開放的4A級風景區,在入口處我詢問一位工作人員,她很熱情地為我介紹了鳳山的一些景致和文物,但對李元芳的墳塋及碑文也一無所知。我說想到東麓去尋找時,她說那兒早已剷平,全蓋成了高樓,不是商品樓,就是出租屋。現在的路都被高樓遮掩,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進出口,即使到了也沒東西可看。如果確實想看,最好到鳳山的樓閣上或圍牆邊去看,那裡反而要比下面清楚得多。看到我有些失望,她說鳳山上有許多塊石碑,單三百年以上的就有十二塊,她曾聽一位老同志說過,好像有一塊石碑和李元芳有關,讓我去試着尋找。

鳳山不大,景點也不多,我走馬觀花般地隨意看了幾個,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找石碑上。山上沒有多少遊人,減卻了許多人為的干擾,也不會因為細察而影響他人。那些時久的石碑全聚攏到一起,鑲嵌在石砌的壁牆上。可因以往的風吹日曬、雨淋雪浸,上面的字跡已十分模糊,沒有一塊文字能夠通讀,有幾塊甚至只有三四個字,好似都與李元芳無關。無奈中我只好到圍牆邊去看山下的墳墓鳳山的一隅向東南延伸,走勢如鳳凰展翅,整體又如一個梯形的稜台,從上面俯瞰一覽無餘。山下的古民居早已蕩然無存,從河邊到山腳的路,三轉四拐岔口連連,似迷魂陣一般,半坡上已無一座墳塋,只剩一抔黃土訴說着無盡的滄桑

帶着[[鬱悶]的心情,我準備從後山小路返回,看到管理處的一扇門敞開着便入室詢問。屋內老人也不知道李元芳埋葬在何處,他讓我去縣編志辦問問,我知道那同樣是一次無謂的折騰,便謝絕了老人的好意,帶着遺憾悻然下山。

想必無人能回答我的疑惑,我只得停下叩尋的腳步

有人說李元芳出生在縣城的合作巷,但我不知道合作巷在什麼地方。就打電話詢問熟人,他說合作巷就是原先的胡家巷,這一下子把我消沉的情緒調動起來。胡家巷我曾去過,明朝胡纘宗(1480一1560)就出生在那裡。胡纘宗也是明正德進士,他在山東、江蘇、河南幾個省任過知府,後官至都察院右御史,足跡遍及江南、中原。他們是同一個巷道里的人,胡纘宗比李元芳年長八歲,又遲去世七年。他一生為官廉潔,政績卓然,著書頗豐,書法功底及其深厚,至今許多地方還留有他的墨寶,可能是他的名氣遠大於李元芳,因此許多秦安人就不知道李元芳。

胡家巷曾流傳一則故事,以前那兒的人普遍不得天花病,遠近的人都很奇怪,可就是不明其因。傳言說胡纘宗有天碰見天花娘娘,問明來由後,就把她趕出胡家巷,不許她到那裡散花,從此胡家巷人就不得天花。但真正的原因是胡家巷回民較多,他們經常要擠牛奶,久而久之就有了免疫力。英國的琴納正是從擠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病才發現了種牛痘,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只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這一科學原理,只好與神靈掛鈎了。

[1]

作者簡介

楊建增,齋號歸廬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