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字作入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司字作入聲》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一。

原文

白樂天詩,好以「司」字作入聲讀,如云:「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是也。又以「相」字作入聲,如云:「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是也。相字之下自注云:思必切。以「十」字作平聲讀,如雲「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是也。以「琵」字作入聲讀,如云:「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忽聞水上琵琶聲」,是也。武元衡亦有句云:「唯有白須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

譯文

白樂天的詩,喜歡把『司」字作入聲字用,如說:「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就是這種用法。又把「相』字當入聲字用,如說;「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就是這種用法。在相字下面,自己作注說:「思必切。」把「十」字作平聲字讀,如說:「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就是這種用法。把」琵』字當入聲字用,如說:「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忽聞水上琵琶聲」,就是這種用法。武元衡也有詩句說:「唯有白須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司字作入聲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