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駱正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吃完晚飯》是中國當代作家駱正葵的散文。
作品欣賞
吃完晚飯
吃完晚飯,大家習慣拿個馬扎坐在院門口歇涼,有蚊蟲,所以必須拿把蒲扇扑打着。那時光景說來如同做夢,天上有星星,地下有流水,中間一群與世無爭的人,有的坐着,有的拿了一領蒲草蓆子半躺着。梧桐花謝了,洋槐花謝了,叫油子咯咯咯地拖長聲鳴叫。葫蘆開着白色的花,草木的氣息潤澤着村莊,正是方便講古說今的時候。鄉人說話都喜歡扯着嗓子,不習慣細聲細氣。生存於天地之間,憑着良心說話,也就沒有那些小節的拘束。雖說村裡的人家都是小門小戶,多少有幾個喝過墨水的,有幾個跑外「趕腳」的,他們從書本上,從生活中比一般莊稼漢多了見識。當白天的辛勞過去,這一刻說笑打趣逗悶子,連性情嚴厲的人也鬆開了眉頭,對孩子們的管束也不那麼嚴厲了。
「問我祖先來自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關村莊起源的介紹,暗夜的星河在頭頂滾滾奔流,生平第一次感覺有神秘的力量在昭示指引,指引着血脈中的某種東西扯向傳說中的故鄉。槐樹,懷念。想象我們的先人一步步遠離故土,帶着簡陋的行李,一步三回頭地離開故園,然後風雨漂泊,種子一樣在黃河灘上紮下根來。每當到達一個新建村莊,他們都喜歡在最顯眼的地方種上一棵槐樹,以此表達對移民活動的紀念和對祖先的懷念之情。新槐長成老槐,那一棵棵散布在魯北大地上的槐樹成為他們精神上的皈依和寄託。另外一個說:「咋不是,我去陝西,那邊大牌子上印着『三槐並茂』,有些院子就叫『槐蔭山房』,那可都是出大官、出大貴人的地方。」這樣的一番話落地,引來人們的一些讚嘆。這一家的男主人沒有說話,他看看自己家門前的槐樹,看看身邊跑着笑鬧的兒女,心裡暗暗地打定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是關於未來的,他還沒來得及跟妻子商量,但是心裡已經開始攢勁頭。
樹大合圍,必出貴人。兒女上了學,每一年的八月十五或者過年,男人必然要把村里學校的老師請到家裡來做客,擺一桌豐盛的菜,買上好的酒,恭恭敬敬請先生對自己的兒女嚴加管教。先生被讓到「上席」,有時叫上一兩個陪客。男人不善言辭,雖然只上過兩年小學,可是不想讓兒女短了學問。老師讓買課外書,他就騎車到十幾里外鎮上的代銷點去買;學校里要求勤工儉學,他就領着兒女去野外打草,割蒲子,一一教給他們方法。每個早晨女人也早早叫醒睡夢中的孩子,夜裡,督促他們寫作業,聽他們搖頭晃腦地背誦課文。傍晚時分,忙完了一天的活兒,搬個凳子坐下來歇歇,在梧桐樹蔭下,紫色的花朵落下來,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常常催開他們額頭的皺紋。過年時一張張簇新的獎狀也成為這個貧寒之家最值得驕人的物件。樹們一年年長起來,那幾年從村子裡走出去的學生也多,一茬一茬,中專生、大專生、研究生,「和睦村」走出來的學子似乎成了一張響噹噹的名片。這一家的女兒也在某一年跳出了農門,成了端上「鐵飯碗」的公家人。透明的心底,折射出的第一道光影便是父親幹活的輪廓。多年之後回望父親平日一杴一鎬的耕耘,那份勤勉踏實,依然讓她受益終生。
作者簡介
駱正葵,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