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大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大成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南宋福建「漸山七賢」之一 吳大成(約1126~1227年),字子集,號梅子[1],又號梅月,南宋福建詔安縣梅洲人,南宋「漸山七賢」之一[2]

出生日期:約1126年

逝世日期:1227年

所處時代:南宋

字號:字子集

號梅子,又號梅月

本名:吳大成

籍貫: 福建詔安縣梅洲

目錄

1人物介紹

2著作影響

3史料記載

1人物介紹

大成少年聰明好學,喜歡尋師問道,曾師從陳景肅於仙人峰[3]。紹興中期,時年19的大成以文行與薛京、鄭柔、楊耿等被選入太學。在 學期間,大成曾被朝廷差遣任事。他不投時好,不阿權貴,又敢於抨擊當權者投降賣國行徑,因而得罪於奸臣秦檜。後陳景肅在湖州知事任上被秦檜罷黜還鄉,大成與楊耿、薛京諸友也乞歸省回籍,隨陳景肅講學於漸山石屏書院,潛心研讀理學,辨訂經籍,大有發明。每有閒暇,大成與師友「興來拍案共吟,煮醪同酌;閒去江潭垂釣,林樹揮斤,悅桑麻之逸興,樂泉石之幽情」。大成身處江湖,心存社稷,關心國家民族之命運,冀望有朝一日能被朝廷起用,以施展其才略。「何日梅仙朝帝闕,折梅荷月獻明君」。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亡。翌年,景肅回朝任知制誥,大成、鄭柔也重回太學。乾道年間,大成以太學生授秀州司理參軍,後歷任江浙,且曾奉檄湖湘。他雖廉潔奉公,但因始終堅持民族氣節,力主抗戰,抨擊秦奸餘黨、繼任丞相湯思退的賣國投降政策,而受到「言侵時相」之咎而「落第歸鄉」。自此隱居梅洲,教子讀書,率僮耕釣,怡然自樂。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丁亥某日,大成召子孫面誡「毋苟阿時竊祿」。是夜,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壽逾期頤。後人敬慕陳景肅、吳大成、楊耿、薛京等七人的高風亮節,尊稱為「漸山七賢」。

2著作影響

吳大成一生著作甚富,以詩聞名。當年大成奉檄湖湘,所過名都勝景,登臨題詠,積詩千首,後結集而成《梅月詩卷》。該卷借梅月百詠,深刻表達詩人的清操勁節。

3史料記載

正如宋進士羅薦可《同悼梅月》詩中所云:「一生弄月詠梅花,奉檄南行御賜茶。嘯月不忘金虜恥,種梅肯傍檜陰斜?」其中《詠岳飛》、《憶李綱》和

《悲屈原》等詩抒發詩人憂國之情報國之志,悲壯深沉,感人尤深。《梅月詩卷》歷代評價頗高。宋陳景肅在《題吳子集詩卷序》中云:「……奇志逸

發,猶晴霞霽靄,雁鶩齊飛,聲色並美,累觀而詠,不窮其趣。」宋陳植《挽梅月》詩云:「士林賴有遺風在,長使縉紳淚滿頤」。吳大成詩作影響深

廣,明楊江永在《題梅月集後序》中稱其「詩追陶、杜,一時流輩咸推重之。」

詞條標籤: 吳大成

視頻

參考來源

  1. 吳大成(約1126~1227年),字子集,號梅子 ,搜狐 - www.sohu.com/a...- 2019-4-1
  2. 又號梅月,南宋福建詔安縣梅洲人,南宋「漸山七賢」之一 ,福建漸山七賢文化-weixin.qq.com - 2017-11-14
  3. 大成少年聰明好學,喜歡尋師問道,曾師從陳景肅於仙人峰 ,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