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可大惠崑崙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麥秀三岐》是宋代詩人袁說友的作品之一。

麥秀三岐

作者小傳

袁說友(一一四〇~一二〇四),字起岩,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1]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〇),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正》卷一一六)。

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〇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〇)。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戶部尚書。三年,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〇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

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袁說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校《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於卷末。

作品審美

袁說友創作的詩歌一共有660餘首,內容題材多樣風格多姿,之所以選擇「清」的審美角度來展現袁說友詩歌的風貌,是因為在袁說友六百多首詩歌中帶有「清」這個審美特質的詩歌占了將近一半的數量,「清」字直接出現110次,已經算得上其詩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之一。加上附有「清」這個色彩的意象如雨、雪、秋等一共出現三百次左右,所以尚清的審美傾向在袁說友詩歌中體現的十分明顯。

對於袁說友詩歌「清」之特色,四庫館臣曾給予其詩這樣的評價:「格調清新,意境開拓,置之《石湖》《劍南》集中,淄澠未易辨別矣」",由此可見其「格調清新」之特色也得到了四庫館臣的認同[2]

視頻

麥秀三岐 相關視頻

今日暖聞:永樂大典下落之謎
《四庫全書》,究竟有多龐大,能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一部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