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村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村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淄博西部 ,東臨張店區,南接淄川區,西南與濟南市章丘區接壤,西北與濱州市鄒平市毗鄰,東北與桓台縣連界,介於東經117°41′—117°58′,北緯36°39′—36°54′之間,總面積307平方千米。

周村區地勢南高北低。孝婦河范陽河淦河米溝河水濁河流貫境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3.1℃,年均降水量646.3毫米。礦藏有鋁礬土、焦寶石、石英、耐火材料等。是山東省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農業主產小麥、玉米、大豆。膠濟鐵路,309、308國道過境。主要旅遊景點有周村古商城蒲松齡書館等。

2018年,周村區下轄5個街道、5個鎮,總人口28.749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90.2億元,其中,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8.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4.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7.1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2.2:44.7:53.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1.1961萬元。[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周村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西部,東臨張店區,南接淄川區,西南與章丘縣接壤,西北與鄒平縣毗鄰,東北與桓台縣連界。介於東經117°41′—117°58′,北緯36°39′—36°54′之間,南北最大縱距27.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25.3千米,總面積307平方千米。東距淄博市政府駐地張店20千米,西距省城濟南82.5千米,南距淄川區政府駐地21千米,北距首都北京360千米。

地質構造

周村區周村區地處華北平原坳陷區、濟陽坳陷區的南部,為淄博凹陷的西北邊緣。由於傾斜沉積盆地向北傾斜的簸箕狀,形成自南而北由老到新的地層,為新生代第四系地層覆蓋。地質構造主要為褶皺和斷層。

褶皺

周村區位於淄博向斜的西翼,地質構造比較簡單,南部王村鎮一帶的岩層走向東西向偏南東至北西向,傾向北偏東,傾角大致在15°—30°。由彭陽至周村一帶岩層走向呈北西至南東向,傾向北東,傾角較緩。淄博向斜的軸部位於萌山至高塘一線,呈南北向。此軸線以東為淄博向斜的東翼,地層走向為北東至南西向,傾向北西,傾角8°—15°。

斷裂

周村區主要斷裂構造,有南北向禹王山斷裂帶和東西向碾子山斷層及北東向朱家莊斷層。次為次級斷裂構造,主要有北西南東向小斷層,其中多被中基性岩漿岩沖填,形成雁列狀岩脈岩牆群。傾角陡立,分布極廣。

地形地貌

周村區地勢南高北低。以膠濟鐵路為界,南部多為丘陵,北部為平原。地面坡降1.09‰,南北相對高差327.6米,最高最低處相距30千米。

氣候特徵

周村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區,屬半濕潤地區,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在7—8月。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74.6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3.9℃。年平均地溫為15.5℃。年平均降水量為626.8毫米。年平均氣壓為1006.7毫巴。主要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1.6克/立方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2%。

四季特徵

周村區春季平均50天(4月1日—5月20日),回暖迅速,乾旱多風,十有八年春旱。夏季平均為108天(5月21日—9月5日)溫熱多雨,雨熱同季,自然災害較多。秋季平均為61天(9月6日—11月5日)雨量減少,氣溫下降快,秋高氣爽,十有五年秋旱。冬季平均146天(11月6日—3月31日)乾冷少雨雪,多北風和西北風。

日照

周村區境內年平均日照時數2513.5小時。最高年份2663.1小時,出現於1987年;最低年份2376.6小時,出現於1999年。月平均最多日照時數在5月份,為263.8小時,月平均最少日照時數在12月份,為160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7%,年最多日照百分率60%,出現於1987年。年最少是照百分率54%,出現於1999年。日照百分率最高月份是4月,為64%,最低月份在7月,為48%。日照量別日數≥60%的年平均為221天,≤20%的年平均為69天。

氣溫

周村區境內年平均氣溫13.5℃,最高年平均氣溫15.0℃,出現於1998年,最低年平均氣溫13.1℃,出現於1986年。年平均最高氣溫19.8℃,極端最高氣溫為40.9℃,出現於2002年7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16.5℃,出現於1990年1月31日,年平均最低氣溫為8.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8℃,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8.0℃。4月份升溫較快,平均每4天升高1℃;11月份降溫最快,平均每4天降低1℃。氣溫穩定≥0℃年平均302天,穩定≥10℃年平均為225天,穩定≥20℃年平均135天,年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以上的積溫為4598.0℃,≤0℃以下的負積溫為-73.3℃。

降水

周村區境內年平均降水量589.3毫米,南部山丘略多於北部平原。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分布不均。最大年降水量839.0毫米,出現於1995年。最小年降水量264.4毫米,出現於1989年。8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為151.0毫米,1月份降水量最小,平均為7.5毫米。1日最大降水量110.9毫米,出現於1997年8月20日。1986—2002年,日降水量≥50毫米的降水日數,共出現過34天,年平均2天,日降水量>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出現過7次,年平均0.4天。汛期始於6月1日,終於9月30日。雨季開始日期平均為7月5日,結束日期平均為8月28日。雨季期間平均降水量為292.4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49.6%。年平均降水日期為114.4天。日降水量≥毫米的有效降水日數為29天。全年7月份降水日數最多,平均為19天,1月份最少,平均為4天。季平均降水量相差較大。

周村區境內主要風向西南風(南至西南風),其次是西北風(西至西北風)。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春季風多,風大多西南風;夏季風小風少,多東南風;秋季西北風增加;冬季西北風明顯加強。8級以上大風,每年四季都有發生,平均每年5天。大風日數3—5月出現最多,12月最少。年最大風速為16.0米/秒,風向北北東,出現於1995年6月23日。

濕度

周村區境內年平均水汽壓12.1毫巴,年平均相時濕度66%。水汽壓年最大40.0毫巴,出現於1991年7月23日,年最小為0.3毫巴,出現於1986年2月26日。相時濕度年最小1%,出現於1996年4月19日。根據資料統計:濕度的大小與風向風速有直接的關係,一般在西南風和西北風時濕度較小,東風和東南風時濕度較大。3—5月份濕度最小,7—9月濕度最大。

蒸發

周村區境內年平均蒸發量為1682.6毫米,比年平均降水量多1093.3毫米。6月份蒸發最大,為252.1毫米,1月份最小,為38.9毫米。

水文概況

周村區境內主要河流有7條,皆屬小清河水系。分別為孝婦河、范陽河、泔溝河、淦河、米溝河、玉帶河、青楊河。

孝婦河全長蜿蜒曲折117千米,僅淄博市境內流程就達77千米,橫穿博山、淄川、經張店、繞周村入桓台馬踏湖,後經廣饒、博興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

范陽河分南、西兩支。區境內南支長17.5千米,西支長16千米,流域面積199.9平方千米。

泔溝河起源於鄒平縣的白雲山東南山麓,從王村鎮西陽夕村入境,至城北路辦事處沈家村北,在鄒平縣匯入孝婦河,境內長度17千米。流域面積98平方千米,旱季常斷流,河道最大行洪能力125立方米/秒。

淦河是泔溝河的支流,源於鳳凰山北麓,流至周村城區西南匯入泔溝河,長為7千米,屬季節性河流。

米溝河起源于山頭村一帶,自南而北流經周村城東建國村、桃園村至後溝,在鄒平縣匯入孝婦河,境內長度14.85千米,流域面積14.95平方千米,屬季節性河流。

玉帶河俗稱中央河。系范陽河西支白泥河最上游一段。發源於鄒平縣白雲山的跑馬嶺及境內西寶山南麓一帶。境內流域面積31.03平方千米,屬季節性河流。

青楊河發源於博山區雙堆山一線中低山區,流經嶺子鎮西部邊緣,經章丘市匯入小清河。區內長度7.3千米,流域面積16.5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周村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3595.93萬立方米,其中客水16970.17萬立方米。全區地下水總儲量為1.35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周村區有土地可利用面積19792.8公頃,按全國土地評級標準共分5級。

植物資源

周村區野生植物有:松樹、柏樹、楊樹、山楂樹、花椒、菊花等。

動物資源

周村區野生動物有:兔、、貓頭鷹、麻雀、蜂、蛇、青蛙、魚等。

礦產資源

周村區礦藏主要有煤、粘土、石英石、磨石等,儲量分別為:煤約300萬噸、粘土約92萬噸、石英石3000萬噸、磨石120萬噸。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周村區戶籍人口(含淄博經開區,不含文昌湖區)總戶數96922戶,總人口28.7494萬人。其中,男性14.0038萬人,女性14.7456萬人。人口出生率8.94‰,死亡率5.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8‰。

經濟

綜述

2018年,周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9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全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8.8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174.3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207.1億元,增長5.7%。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6:45.0:52.4調整為2.2:44.7:53.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1.1961萬元,比上年增長4.9%,按年均匯率折算達16919美元/人。年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2611戶,比上年增長2.3%;註冊資本(金)304.6797億元,增長5.5%;戶均註冊資本(金)達93.4萬元,增長3.1%。其中,年末實有各類企業6902戶,下降2.5%;註冊資本(金)2877299萬元,增長5.7%;戶均註冊資本(金)達416.9萬元,增長8.5%。擁有各類市場20處,其中生產資料市場6處,消費品市場14處。年末共擁有山東名牌產品7個,山東省服務名牌4個。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周村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6.8%、7.5%和6.7%。重點領域投資持續增強,全區製造業投資增長7.6%,現代服務業投資增長31.8%。市重大項目(不含淄博經開區)25個(續建項目8個,新開工項目17個),總投資12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2.2億元,全年完成投資43.0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01.9%。區工業和服務業重點項目(不含淄博經開區)43個(續建項目11個,新開工項目32個),總投資19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7億元,全年完成投資43.1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81.8%。

財稅收支

2018年,周村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入庫稅收15.8億元,增長9.7%,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9.0%。

2018年,周村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8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方面支出19.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1.6%,增長23.1%;撥付資金3.6億元支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規範運作PPP項目,爭取政府置換債券4.4億元。全區完成各項稅收收入(全級次)27.2億元,增長17.7%。

人民生活

2018年,周村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38元,比上年增長8.2%;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307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12元,比上年增長7.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719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0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045元,增長7.5%。

2018年,周村區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2%,非食品價格上漲3.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全年平均上漲7.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平均上漲6.8%。

第一產業

2018年,周村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2%。

種植業

2018年,周村區含文昌湖區全年糧食總產53333噸,其中,夏糧總產28572噸,秋糧總產24761噸。全年肉類總產量7750噸,禽蛋產量4613噸,奶類產量914噸。

林業

2018年,周村區完成造林面積41公頃,木材產量17018立方米。

畜牧業

2018年,周村區免疫畜禽類144.7萬隻(羽),檢測畜禽血樣1143份,非洲豬瘟防控排查1700餘場次,排查生豬133萬頭次,免疫犬1800餘只。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病死豬5732頭、家禽6160隻、羊6隻。產地檢疫生豬1.3萬頭、禽類236.9萬羽、檢疫屠宰生豬2.2萬頭、牛343頭、分銷畜禽產品184.0萬千克。畜禽產品抽樣檢測228批次,合格率100%。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87.6%,養殖污水處理利用率達62.5%,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率達79.4%。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周村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40505千瓦,拖拉機1503台,排灌動力機械39945千瓦。耕地灌溉面積7.35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6.34千公頃。農村用電量32024萬千瓦時。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周村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5%。46種工業產品中有22種產品產量增長,增長面47.8%。其中,金屬切削機床增長38.6%,商品混凝土增長33.1%,化學試劑增長28.1%,家用電熱烘烤器具增長5.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2%,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9%,利潤增長137.3%,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6.5%;每百元資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1.4元,增長38.7%;總資產周轉天數198.5天,比上年縮短76.8天;人均年主營業務收入81.4萬元,增長19.3%。全區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9.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2.9%,規模以上工業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1.8%。組織開展「技術改造突破年」活動,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2.4%,總投資72.6億元的41個技改項目列入市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9.2億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項目7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42億元,其中3個項目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周村經濟開發區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第三批體制機制創新改革試點,高溫新材料產業集群列入省級特色產業集群,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作為全市唯一支柱產業集群獲得重點扶持。

建築業

2018年,周村區三級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6家,較上年減少2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9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竣工產值13.2億元,比上年下降0.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2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58.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周村區29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9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下降21.0%,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7%。全年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5%。其中,汽車類零售額增長4.2%,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零售額下降24.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16.1%,五金、電料類零售額增長20.6%,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增長23.1%。

對外經濟

2018年,周村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7.0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出口額39.4億元,增長31.7%;進口額7.6億元,下降3.3%。進出口相抵,順差31.7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44.3%。新批准自營進出口企業31家,累計達312家(不含淄博經開區)。

招商引資

2018年,周村區共引進境內重大產業項目40個,引進市外外來投資68.9億元。引進境外項目6個,實際利用外資5.0448億元。年末外商投資企業共29家,其中,合資企業20家,獨資企業9家(不含淄博經開區)。

房地產業

2018年,周村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3.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住宅投資20.3億元,增長44.7%。房屋施工面積224.2萬平方米,增長4.9%。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33.6萬平方米,增長3.6%。商品房銷售面積達38.7萬平方米,增長14.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8萬平方米,下降20.3%。

郵電通信

2018年,周村區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620萬元,比上年增加10.7%。函件3.5萬件;包件54.2萬件;訂銷報510.9萬份;特快專遞1.3萬份;集郵33.8萬枚。

旅遊業

2018年,周村區新增國家3A級旅遊景區2家、省級金牌旅遊購物商店1家。全年共接待遊客414萬人次。千禧農谷樂園、歷史文化名村李家疃通過國家3A級旅遊景區驗收。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周村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51.6億元,較年初增加31.3億元,較年初增長9.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63.8億元,增加18.1億元,增長7.4%;企業存款餘額71.1億元,增加11.3億元,增長19.0%。各項貸款餘額160.7億元,較年初增加7.0億元,較年初增長4.5%,其中,短期貸款餘額63.4億元,減少7.3億元,下降10.3%;中長期貸款餘額96.3億元,增加14.6億元,增長17.9%。各金融機構平均存貸比45.7%,較年初減少3.0個百分點。全區處置金融機構不良貸款9.4億元,比上年多8.7億元。

保險業

2018年,周村區6家保險公司實現保險費收入5.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理賠支出1.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風景名勝

李家疃

李家疃村位於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東南3公里處,與濟南市的章丘市接壤。村莊地勢平坦,309國道從村北穿過。十九世紀初葉,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綢緞、布匹生意,買賣興隆,財源享通,所賺銀兩大多用於買土地、建房屋。

李家疃古建築群,保留房屋約200餘間,占地60餘畝。有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另一部分還保留原樣。

蒲松齡書館

蒲松齡先生生前執教和寫作的地方──蒲松齡書館自1992年正式落成,坐落在山東省淄博市周村西南崑崙路旁、王村鎮西鋪村西鋪大街。原系明末戶都尚書畢自嚴故居的一部分,是一座具有濃郁明清朝代風貌的古建築群。占地面積2千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765平方米。館內共有大小建築22間。

旱碼頭

周村是封建社會後期經濟轉型中興起的手工業、商業重鎮,明清時期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的重要商埠,是北方絲綢之路的源頭所在地。城鎮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市場分工明確,商業極其繁榮,號稱「天下第一村」、「金周村」、「旱碼頭」。作為中國古商業文化的優秀代表——「大街古商城」,街區縱橫,街巷幽靜樸素,雖歷經百年風雨,仍保持着古樸的明清原貌和歷史本色。

地方特產

周村燒餅

1979年周村燒餅以「周村」作為商標進行註冊,正式定名為「周村」牌周村燒餅。1983年在長沙「中國名特糕點工藝交流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2002年6月認定為「國家無公害產品」等。

絲綢

淄博一帶是中國桑蠶絲綢業重要發源地之一。漢代,中國共有從事絲織品加工的服官兩處,淄博乃其一。明清時期,周村絲織手工業已初具規模,為當地五大行業之首。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淄博周村投資辦廠,周村發展成為山東絲綢業的中心。現淄博市已成為中國12個絲綢出口生產基地之一,生產品種80餘個,出口品種20餘個,銷往12個國家和地區。

著名人物

畢自嚴(1569—1638年) ,字景曾,號白陽,王村鎮西鋪村人。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中舉,明萬曆二十年中進士明崇禎元年(1628年),任戶部尚書,明崇禎二年,被授為太子太保。後舉為吏部尚書,但未就任。

姜遵,北宋初期長山縣孫家莊(周村)人,進士。先任蓬萊尉、登州司理、參軍、開封府右軍巡判官等職,剖難斷疑,平反冤獄,深得民心。後進京任太學博士、殿中侍御史、京東轉運史、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去世後追贈吏部侍郎。

曲遷喬,號帶溪,周村人。明萬曆丁丑年(1577年)中進士,授沁水縣知縣。經御史台推薦被提拔為工科給事中,參淮揚布政使,河南按察使,廣西任右布政使,順天府尹,終通政使司通政使。

劉一相(1542—1624年),行二,字維衡,號靜所,又號頃陽。周村太和莊人。明隆慶四年(1570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為第七名,到萬曆五年(1577年)進京會試,高中進士也是第七名。遷為陝西按察院司僉事,分巡隴右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