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興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興明(1965年3月6日-2004年8月5日)出生於新疆博樂軍墾農場,籍貫:福建連城,職業,氣象工作人員,個人主頁:絲路天文。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中國業餘天文學家[1]周興明兄長周興建是一位愛好天文的小學教師,他受兄長影響對星星發生了興趣,1979年大年初一正式開始觀星。周對彗星觀測極感興趣,立志實現中國天文愛好者在彗星發現上的「零的突破」,並獨立發現多顆彗星,但由於觀測手段和通信條件以及運氣欠佳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向外報告,因此喪失命名權。[2]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周興明以目視手段,獨立發現超過十顆彗星,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流星觀察家,觀測紀錄多次被國際流星組織(IMO)引用。[3]中國的彗星獵手共發現了70餘顆soho彗星,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其中有63顆彗星「屬於」周興明。

1985年在阿拉山口氣象站從事地面氣象測報工作,93年後在博州氣象局從事過業務管理、天氣預報聲像系統、編播系統二次開發等工作。

後又參與單位的9210工程(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業務系統工程)建設,目前為博州氣象台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從事計算機網絡維護管理及氣象業務應用軟件、網絡服務系統的應用開發等工作。

自我介紹之一

我是一位熱心於觀測和尋找彗星的天文愛好者。前些年經常與國內的天文愛好者通過書信聯繫、交流,有時相似的一類問題要重複寫信答覆不同的愛好者,比較繁瑣。而且通信時間長,效率也低。1998年,我開始接觸互聯網;1999年註冊了上網帳號,我發現「個人主頁」這種方式很適合用來交流和促進業餘愛好。當年底就申請了新絲路個人主頁。

網站起什麼名好呢?我是新疆博樂人,古絲綢之路北道就通過這裡。於是,就將網站起名為:「絲路天文」。網站的內容也以個人愛好的彗星為主。建站初期,我只是把網址告訴一些圈子裡的同好。網站的訪問量很小,每天不到10人。後來我把網站登錄到國內外幾個大的網站上,訪問量已增加到現在的100人左右。儘管我沒有在網頁的外觀上下什麼功夫,因內容基本上是自己的東西,引用的資料也比較新,還是受到了歡迎。甚至國內一些天文方面的專家也成了我這裡的常客。尤其讓我意外的是,已有很多外國天文愛好者也經常光臨,並發來電子郵件。可我的頁面全是中文呀?俄羅斯有一家父子倆都熱心於尋找彗星,那位父親來信希望我能製作一個英文的網站,可惜我的精力和水平有限,還不可能滿足這些國外愛好者的要求。


我製作個人主頁源於業餘愛好,是為了向其他有同樣愛好的人展示自己,找到更多的知音,更好地促進和交流業餘愛好。以個人主頁為橋樑,兩年多以來,已和過去不認識的很多國內外天文愛好者取得了聯繫,交流了經驗。加拿大、英國、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很多國家的彗星愛好者找到了我,使我的業餘愛好從國內走向國際。最近,因本人在美國宇航局的圖片上發現一顆罕見的近日彗星,該局的新聞發言人還通過電子郵件採訪了我,並在美國相關媒體上報導了這次發現。

有人認為個人主頁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我想,只要網站還提供個人主頁服務,那些與個人興趣愛好相結合的個人主頁就一定會繼續存在下去。對本人來說,只要還愛好天文,當然也會繼續把「絲路天文」做下去。


業餘簡歷

1979年在愛好天文的大哥影響下開始步入業餘天文觀測領域,初期主要從《天文愛好者》雜誌、《天文知識》、《星座與希臘神話》、《小行星漫談》等書刊雜誌中學習天文知識,並結合星圖認識星空,初中畢業時已認識北天的主要星座,讀高中時還自製了簡易的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1983年5月11日向紫金山天文台發出一份兄弟倆獨立觀測到「荒木-阿爾柯克彗星」的電報,從此將業餘天文的主要方向轉到了彗星的發現和觀測上。

1985年從蘭州氣象學校畢業後開始了正式的尋彗觀測。從1985年9月1日至今(2000年3月8日)已累計尋彗觀測1484小時。流星雨觀測50多小時。  

我 的 器 材

讀中學時,我使用的是製作成本僅幾十元的口徑50mm放大50倍的簡易天文望遠鏡,成像質量極差,僅僅培養了一種使用望遠鏡的感覺,決不能指望用這類器材搞什麼觀測甚至發現!

參加工作後,我首先利用單位固定安裝的55mm測風經緯儀進行過觀測。經艱苦努力,四年之後才擁有了自己較象樣的望遠鏡:這是一台口徑為150mm,焦距為800mm放大25倍的專用尋彗望遠鏡,全套鏡頭由原南京天文儀器廠加工製作,其餘部分為自製

這台尋彗鏡光學鏡頭質量較好,成像清晰,特別是配上後來的廣角目鏡,觀測效果非常好。尋彗鏡座架採用了旋轉座椅式,這還是天儀廠廠長參考國外類似裝置親自描繪的草圖,該尋彗鏡自製成功後使用起來的確輕鬆自在,很適合長時間尋視夜空,不易疲勞。

流 星 雨 的 觀 測

我的流星雨觀測最早始於1986年8月12日對英仙座流星雨的觀測,之後又先後開展了對10月獵戶流星雨、5月寶瓶流星雨、1月牧夫流星雨、10月天龍流星雨及著名的11月獅子座流星的觀測。九十年代以來又嘗試在尋彗觀測的同時進行望遠鏡流星的觀測記錄,已積累數百小時的資料。

十多年來,流星雨觀測作為我業餘天文的「副業」累計觀測資料約50多小時,儘管時間不多,但在全國還是排在前幾位的,由於觀測規範,內在質量高,被國內、國際上多位天文學家引用在學術論文中。 由於在獵戶流星雨監測中的表現突出,1992年被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委員會作為國內唯一在國際流星聯測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愛好者通報表揚。

1996年,因本人在流星觀測方面的影響,被中國天文學會聘為九十年代強流星雨工作組成員。

1998年9月,中國天文學會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流星工作會議,會上對流星雨觀測方面有國際影響的3位愛好者進行了表彰,本人是其中之一,獎品是紫金山天文台特製的兩塊流星雨觀測紀念金卡(24K鍍金)。

1998年10月8日,我偶然對天龍流星較強烈暴發的觀測資料是全世界最接近主暴發時間的兩份報告之一(另一份是日本愛好者提供的)對分析該流星雨自1947年以來的再次暴發情況起了重要作用,(參見國際流星組織網頁:WWW.IMO.NET)得到國際流星雨研究專家rainer先生的重視,發來數封電子郵件予以鼓勵。

1998年11月18日的凌晨,獅子座還是出現過一次預料之外的以火流星為主的暴發現象,當時,我沒有計劃觀測流星,而是想進行尋彗的,因發現強烈的火流星暴發現象而中止了尋彗,臨時進行了流星觀測,結果獲得了一份很寶貴的資料,因為我的位置在中國西部,觀測的時間是國內距火流星雨暴發的極值時刻最接近的,國內有關專家 在1999年11月18日的凌晨,本人進行了3小時10分鐘的觀測,記錄到獅子座流星205顆,其它流星22顆,從事後了解的情況看,本人是當天國內看到流星最多的愛好者,取得了一份國內最接近流星暴雨極大時間的資料。  

尋 彗 歷 程

1983年5月份對「荒木-阿爾柯克」彗星的獨立觀測是後來從事系統尋彗觀測的一個開端,可以說這時已經給自己制定了今後業餘從事尋彗這一天文愛好的方向。 從1985年9月1日至1989年5月14日用測風經緯儀進行了433次,累計464.5小時的尋彗,獨立發現3顆新彗星。雖然均晚於國外天文台或天文愛好者,卻得到紫金山天文台專家、教授的高度評價,其中,我的首次發現(1985年10月17日)被確認為新中國第一個業餘發現。

1989年6月22日是我的150mm尋彗鏡製作成功並首次投入使用的日子,從此告別了與國外高手在儀器性能方面相差兩個量級以上的歷史(80至100mm是一個量級),與國外愛好者站在了相近的起點上,真正參與到了「發現彗星」這一國際性的業餘競賽當中,89年到90年也是我十多年來業餘尋彗的頂峰,1年半的時間裡獨立發現6顆新彗星:89年9月22日(差1個月)、11月28日(差11天)、90年1月16日(差兩個月)、3月19日(差3天)、6月19日(差1個月)、7月16日(差5小時),特別是這7月16日(UT)的發現,差一點獲得彗星的命名權(也是發現者所有權),按當時彗星的命名規則,一顆彗星最多可以三個人的姓氏命名,本人正好排在第三位,可惜當時阿拉山口通訊條件太差,本來報告就晚,電報又中途經手多人誤了時間,等到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的天文學家們收到報告時,已經收到了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發出的彗星命名通報(電傳)數日,天文學家們抱着一線希望,將本人的報告轉發到IAU,IAU的專門機構CBAT(天文電報中心)的專家們經過討論認為:命名通報已發,不宜更改,否則會引起混亂。紫台的天文學家們將復函的復件寄給了我,並轉來了美籍華裔天文學家邵正元教授的一封親筆信,對本人予以鼓勵。在90年10月號《天文愛好者》雜誌上,紫台的天文學家特別撰文予以通報表彰。

從90年以後至今,我又取得過8次獨立發現,仍然晚於國外數天至1個月左右,現在我已註冊進入了INTERNET,獲取信息很快,相信這類無效的獨立發現會很少了,這是好事,將能以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有效的觀測發現上

悲痛和惋惜

2004年8月5日清晨,一個噩耗在中國大陸天文愛好者中間傳播,並迅速越過疆界,傳向各地。我國重量級資深業餘天文學家,國際著名的「SOHO彗星獵手」周興明先生因摩托車車禍逝世。周興明先生是在出席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天文推廣教育研討會"後,在去他的祖籍地--福建省連城縣探親的途中,於2004年8月4日晚上8時30分左右,他所乘的載人摩托車遭遇另一輛摩托車的衝撞,頭部受重傷導致昏迷,送醫院搶救無效,於5日清晨5時逝世,享年39歲。噩耗傳來,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震驚,悲痛和惋惜!

個人成就

2000年底後,周興明先生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SOHO彗星獵手之一,他總共發現了63顆SOHO彗星和一顆SWAN彗星(C/2004H6),排名世界第四。由於他在SOHO彗星搜尋上的功臣般貢獻,致使我國以發現總數71顆SOHO彗星而排名世界第五位。在他發現的SOHO彗星中,C/2001U9是最亮的克魯茲族彗星之一,而C/2003G3則是最亮的非克魯茲族彗星之一。Swan彗星的發現,促使他擬定他的下一個目標--小行星的發現。很遺憾,他未能實現他的目標,卻隨着他的這顆SWAN彗星而去。為表彰他發現SOHO彗星的功績,美籍華裔天文學家邵正元先生委託普委會在2004年8月2日"第6屆海峽兩岸天文推廣教育研討會"上頒發給他一套"世紀星圖"(Millennium Star Atlas),以資獎勵。

同時,周興明先生還是一位活躍的流星觀測者。他對英仙座、獵戶座、寶瓶座、牧夫座、天龍座和獅子座等流星雨的多年觀測,已積累了50多個小時的觀測數據資料。由於他的觀測規範,質量高,這些觀測數據資料得到國際流星組織(IMO)的專家Rainer Arlt的首肯,並被我國和國際上多位天文學家在學術論文上採用。

周興明先生是中國天文學會會員,新疆省天文學會理事以及中國惟一的正式的業餘天文刊物《天文愛好者》雜誌的編委之一。他的網站--"絲路天文",包含了許多珍貴的有關SOHO彗星、彗星、流星資料以及他本人的觀測成果和他的文章。這個網站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有關彗星的網站。《天文愛好者》雜誌頻繁地刊登他的見解獨到,精闢易懂而又頗具指導性的文章。周興明先生的過早逝世,是中國業餘天文界的重大損失,也是世界彗星搜索領域的一大損失。

學 術 活 動

1991年11月底至12月初曾應香港天文學會邀請赴香港參加「91天文學術交流營活動,在港逗留一周,接觸了學會負責人和不少天文同好,並與香港觀天會、澳門天文學會進行了交流,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絲路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