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待月台
原文
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蛾眉。
只從昨夜十分滿,漸覺冰輪出海遲。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蘇軾《和文與可洋州園池》組詩中的一首。組詩共三十首,這是其中第十首,於1076年(熙寧九年)知密州任上作。文與可,即文同,善畫竹及山水。他是蘇軾的從表兄,二人相交甚厚,經常有詩交往來。文與可守洋州(治所在今陝西洋縣)時,曾寄給蘇軾三十首《洋州園池》,蘇軾皆依題和之。
根據宋代學者家誠之所編的《石室先生年譜》中"先生赴洋州,在熙寧八年秋冬之交,至丁巳秋任滿還京"的記述,可知文與可守洋州是在1075年-1076年(熙寧八年至九年),其時正是蘇軾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由杭州通判調任密州知州時期。
意境凝鍊
"掛檐低戶映娥眉"一句,既是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又是從前人詩句中化來的。南朝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詩有"末映西北墀,娟娟似峨眉"之句,唐人李咸用也有"掛檐晚雨思山閣"之句。前人詩句一經蘇軾點化,不僅意境新穎,而且更加凝鍊。"掛檐低戶映蛾眉"一句說明,由於月的侵檐入戶,使月與人顯得十分親近,而娟娟似蛾眉的柔情美態,也就顯得更為動人。這看似寫景的一筆,卻使"月與高人本有期"的內涵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了。
詩人觀月動情,從月的圓缺上想到人的命運。"只從昨夜十分滿,漸覺冰輪出海遲"二句,寫出了因滿招損的自然規律。滿月給人間曾帶來無限美景和喜悅之情,然而月滿即月缺的開始。詩人久久佇立,眺望遠海,等待着遲遲升起的一輪冰月,心中泛起淡淡的愁緒。"冰輪"二字寫出了月的光潔、純淨,同時也略帶清寒之意。此時詩人那官場失勢的往事,正隨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猶如海波一樣動盪不寧的思緒之中了。詩人以人擬月,借月抒感,把月寫得有情有思。這種以人擬物、借物抒懷的高超技法,是蘇軾詩的一個顯著特徵。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佑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2]"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視頻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待月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宋朝詩人蘇軾的資料簡介,學習啦,2017-10-12
- ↑ 歷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位? ,搜狐,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