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仲友(1136-1188年),字與政,又稱說齋先生,浙江金華人。莒國公唐儉第21世孫。北宋官員。紹興甲戌進士,父親唐堯封官至五品龍圖閣朝散大夫,其兄唐仲溫,1151年進士,兄唐仲義,1160年進士。和宰相王淮同鄉,《勉齋集》等文章陳述他與宰相王淮有姻親關係。

曾知台州。著有《六經解》、《帝王經世圖譜》、《說齋文集》等。其刻書活動主要是南宋淳熙間(1174-1189年)知台州在臨海時,所刻之書有《荀子》、《楊子法言》、《中說》、《昌黎先生集》、《後典麗賦》等。其中《荀子》二十卷,戰國荀況撰,唐楊倞注。為唐仲友於淳熙八年(1181年)在臨海台州任上所刻。此書為二十卷本,版式半頁八行,行大字十六,小字雙行各二十四。刻成後,人稱"宋槧上駟",贊其"雕鏤之精,不在北宋蜀刻之下"。現日本尚有藏本,舉為國寶。

目錄

為官履歷

1136年出生與浙江金華。
1154進士,通判建康府。1161年中宏詞科,這一科目是進士的增加科,以文辭著稱。
1161年十一月擔任從事郎,1164年正月初七任滿離職,到秘書省擔任正字。同年年底,其父唐堯封因為與權臣錢端禮不合,被朝廷罷免。唐堯封離開京都時「館學為空",文人士子爭相送行。第二年二月,錢端禮兼參知政事,得攔大權,唐仲友被放到湖南南嶽廟任職。
1170年,離京五年多的唐仲友回到建康,繼續擔任秘書省正字,此時王淮已頗有權勢,錢端禮失勢,側面反映了唐仲友離職的政治色彩。
1171年任實錄院檢討官。
1172年五月任著作佐郎,同年八月,擔任信州太守,離開中央。
1180年,從信州調往台州,因《信州志》失傳的緣故,此間其作為不得而知。
1181年修建中津橋,同年修繕白鶴山靈康廟,台州學宮(官學)。
1182年,撥款給百姓修建桐山橋,橋沒有建成因朱熹彈劾免職,八月離開台州,此後開壇講學,再未擔任官職。 1183年,桐山橋修好,1184年有所損害,1185年,台州百姓找到唐仲友,希望修繕桐山橋,唐仲友提出修改意見,捐款二十七萬文(相當於他官職最高時八個月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占據了修橋資金約三分之一。
1188年逝世,時年五十三歲,《金華府志》說他死時,家中貧困,買墓地的錢都沒有,而他三年前的捐款,相當於南宋最低級官員數十年的工資。

軼事典故

六次彈劾

說起唐仲友,立即就會遇到一個歷史上聚訟不已、至今亦難以辨清而又無法完全繞開的問題,這就是朱熹何以要六上奏章嚴辭彈劾他。因為此事不僅對當事的唐、朱二人均有重大影響,而且影響到南宋儒學,並從一個側面生動反映了當時政治鬥爭的狀況,故而我們在此先加概括性敘述,並稍作分析。

當時主要有下列幾種傳聞:一是說唐仲友與呂祖謙因學術上不合而結下怨仇[1],右袒呂祖謙的朱熹藉機奏劾唐仲友。[2]

二說是唐仲友輕慢陳同甫,在一次聚會中與其爭執([3]);三是朱熹受高文虎迷惑而劾唐仲友,此為《林下偶談》首主其說,《金華徵獻略》則據之發揮道:唐仲友「政聲燁然,為同官高文虎所忌,讒於提舉刑獄朱熹,劾罷。」

四是說唐仲友主蘇氏蜀學,而朱熹主程氏洛學,故因學術歧異而生髮出朱劾唐之事。《四朝聞見錄》上乙《洛學》記曰:「淳熙間,考亭以行部劾台守唐氏,上將置唐於理。王(准)與唐為姻,乃以唐自辨疏與考亭章俱取旨,未知孰是。王但微笑,上固問之,乃以朱程學、唐蘇學為對,上笑而緩唐罪。時,上方崇厲蘇氏,未遑表章程氏也,故王探上之意以為解。」

詩詞選摘

蠟梅
[宋] 唐仲友
凌寒不獨早梅芳,玉艷更為一樣妝。
懶着霓裳貪野服,自然仙骨有天香。
輕明最是宜風日,冷淡從來傲雪霜。
欲識清奇無盡處,中間深佩紫羅囊。

石洞
[宋] 唐仲友
流泉在石上,細路在石下。
石宇閉復開,竹樹邃而雅。
我來不值桂壑風,月寒病骨艱迎逢。
野田午後愛日烘,杖藜扶去穿谾豅。
霜清水落石正瘦,落葉擁徑行龍鍾。
決流作瀑飛短虹,小閣踞坐塵慮空。
蕭然一笑出山去,回首峻壁紛青紅。

外部鏈接

1、唐仲友的詩詞全集、詩集(58首全)_詩詞名句網 [1]
2、廊道上的文化記憶︱智者對話之悲欣才子唐仲友 [2]

參考資料

  1. 《吹劍錄·四錄》
  2. 探秘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迫害底層歌妓嚴蕊的真相
  3. 《林下偶談》卷三《晦翁按唐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