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唐宣宗 | |
---|---|
概要 | |
姓名 | 李忱 |
廟號 | 宣宗 |
諡號 |
聖武獻文孝皇帝(初諡) 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 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872年加諡) |
陵墓 | 貞陵 |
政權 | 唐朝 |
在世 | 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50歲) |
在位 | 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 |
年號 | 大中:847年-860年十月 |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和殤帝),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宮,是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生平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親鄭氏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待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被送入宮後當郭貴妃的侍兒,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封為光王,故唐宣宗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叔父。
唐宣宗為光王時,居於十六宅,故作愚鈍,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1]。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經歷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長壽丹毒死。光王李怡被宦官擁立為帝,改名為李忱,是為唐宣宗,年號大中。
擁立唐宣宗的宦官本以為他愚鈍容易控制,豈料他登基為帝後立即勵精圖治,並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眾宦官、朝臣及宗室才驚覺唐宣宗以往是故作愚鈍,實際是非常賢明。
唐宣宗登基後,唐朝國勢已暮氣沉沉,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農民起義,朝政腐敗,官吏貪污,宦官專權,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於改變這種狀況,宣宗勤儉治國[2],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3],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
宣宗是唐朝中期以後少數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另外,唐宣宗還趁吐蕃、回紇衰微,派兵收復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關,平江嶺以南」,名義上打通了絲綢之路。只是大中晚年唐朝已積重難返,國力衰退,社會經濟千瘡百孔,只依靠政府枝枝節節的改革已無法改變唐帝國衰敗的潮流。
大中十三年(859年)冬,浙東農民裘甫帶領五百農民起兵。反抗軍後發展至五十萬人,為唐末大規模農民反抗打下了前哨戰。
唐宣宗晚年侈用無度,為了聚斂財賦以充實內庫,以羨余為考核官吏的依據,「唯其積之已盈也,故以流艷懿宗之耳目,而長其奢侈心」。[4]宣宗好長年術,召羅浮山道士軒轅集問之[5],軒轅集反勸他要「徹聲色,去滋味,哀樂如一,德施周給,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何必別求長生也」。[6]
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唐宣宗因服食丹藥中毒,「疽發於背」,[7]終病入膏肓,於八月去世[8],享年50歲,宰相令狐綯攝塚宰負責治喪。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葬於貞陵。
軼事
令孤的《貞陵遺事》[9]和韋昭度的《續皇王寶應錄》說,傳說他在河南淅川香嚴寺避難[10][11][12],法名瓊俊,齊安見其舉止不凡[13]宣宗即位時,齊安已死,宣宗為了報恩,便敕賜寺名,謚齊安為悟空大師,還御製哀詩悼念。不過不少史家,如北宋的司馬光,認為唐宣宗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為僧是沒有根據,因正史中沒有相關記載,而且當時為光王的宣宗只是眾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對唐武宗的帝位根本沒有威脅,更有史家認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為僧的講法,是後世佛教徒杜撰出來的故事,為的是醜化曾推行會昌滅佛的唐武宗,同時聖化在登基後支持佛教的唐宣宗。
五代時宋陸游<避暑漫鈔>、《中朝故事》、《北夢瑣言》,五代末宋初人贊寧《宋高僧傳》也有提過。文中也都有隱晦唐宣宗潛逃到江南遁入空門的簡略記載。
詩詞
李忱詩詞 作品: 百丈山/吊白居易/幸華嚴寺/重陽錫宴羣臣/題涇縣水西寺/瀑布聯句/句
參考文獻
- ↑ 資治通鑒- 卷二百四十八:「初,憲宗納李錡妾鄭氏,生光王怡。怡幼時,宮中皆以為不慧,太和以後,益自韜匿,群居遊處,未嘗發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誘其言以為戲笑,號曰光叔。」
- ↑ 資治通鑑記載:越守嘗進女樂,有絶色者。上初悅之,數月,錫賚盈積。一旦晨興,忽不樂曰:「玄宗只一楊妃,天下至今未平,我豈敢忘?」乃召美人曰:「應留汝不得。」左右或奏「可以放還」。上曰:「放還我必思之,可命賜酖一杯。」(《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十三年八月《考異》引《續貞陵遺事》)
- ↑ 司馬光在《進修心治國之要劄子狀》中提到:「唐宣宗重惜服章,故當時得緋紫者以為榮。」
- ↑ 《讀通鑒論》卷27《懿宗三》
- ↑ 《杜陽雜編》記載: 「(宣宗)又問曰:『朕得幾年天子? 』(軒轅集 )即把筆書曰四十年,但十字挑腳。上笑曰:『安敢望四十年乎! 』及晏駕, 乃十四年也。」
- ↑ 舊唐書- 卷十八下本紀第十八下
- ↑ 《資治通鑒•唐紀六十五》:上餌醫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樂藥,疽發於背。
- ↑ 《東觀奏記》曰: 「韋澳在翰林極承恩遇, 自京兆出為河陽三城節度使, 當軸者擠之也。大中十三年三月, 魏博節度使何弘敬就加中書令, 上命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往魏博賜麻制, 假道河陽。上以薄紙手詔澳, 曰: 『密飭裝, 秋當與卿相見。』戒居方曰:『過河陽以此賜澳, 無令人知。』居方既至, 密以宸翰授澳。上七月寢疾, 八月晏駕, 遂中寢。」
- ↑ 「「上在藩時,嘗從駕回,而上誤墜馬,人不之覺,比二更方能興。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上寒甚,會巡警者至,大驚。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為我求水。警者即於旁邊得水以進,遂委而去……已而體微暖有力,遂步歸藩也」。韋昭度的《續皇王寶應錄》說,「武皇慮有他諫,乃密令中常侍四人擒宣宗於永巷,幽之數日,沉於宮廁。宦者仇公武湣之,乃奉武宗曰:前者王子不宜久於宮廁,誅之。武宗曰:唯唯。仇公武取出於車中,以糞土雜物複之,將別路歸家,密養之三年,後武皇宮車晏駕,百官奉迎於玉宸殿立之,尋擢仇公武為軍容使。」
- ↑ 香嚴寺 唐宣宗的七年避難之地.
- ↑ 1986年香嚴寺出土的《重修唐宣宗殿碑記》的碑文記載了唐宣宗李忱在香嚴寺避難之事
- ↑ 尉遲偓《中朝故事》:「宣宗,即憲皇少子也;皇昆,即穆宗也;穆宗、敬宗之後,文宗、武宗相次即位,宣皇皆叔父也。武宗初登極,深忌焉。一日,會鞠于禁苑間,武宗召上,遙睹瞬目於中官,仇士良躍馬向前曰:『適有旨,王可下馬。』士良命中官輿出軍中,奏雲:『落馬已不救矣。』尋請為僧,遊行江表間。會昌末,中人請還京,遂即位。」 熙寧八年(1075)蘇軾游海甯時撰《大悲閣記》並七絕《悟空塔》:「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無人。」
- ↑ 《宋高僧傳•齊安傳》